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包茎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选择传统包皮环扎术治疗)和实验组(70例,选择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包皮环切手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手术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运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围产期妊娠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结果可发现,实验组患者妊高症、低体重儿、巨大儿、畸形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指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除此,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妊娠糖尿病围产期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除此还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浓度,减少胎儿致畸率,应该大力推广于临床。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妊娠糖尿病 围产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分析传统手工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方法法与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验,以干化学分析仪的检验结果作为实验组,以传统手工方法的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尿蛋白、白细胞符合率及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种方法在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验阳性率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手工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优势,在临床上应联合应用,提高阳性诊断率。

  • 标签: 传统手工方法 干化学分析仪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真菌感染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炎症真菌感染的患者66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三种不同检验方法对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检验,分别用镜检法、凝集法及培养法对患者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三种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与镜检法、凝集法检出率相比较,阳性检出率差异性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法检出率与凝集法相对比,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妇科炎症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微生物检查,培养法是检验妇科炎症最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该种检查方法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方法 妇科炎症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患者施行微创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患者58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予以传统治疗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微创治疗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同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9%)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SS评分(9.1±2.0)分同参照组(18.2±2.1)分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患者予以微创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 微创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60例/组。对照组予以喉罩全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麻醉方法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方法结合无创通气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血氧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无创通气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氧分压(PaO2)、PH值等血氧状态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血氧状态指标、ApacheⅡ评分均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5%显著好于对照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常规方法结合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氧状态及ApacheⅡ评分,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无创通气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血氧状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利拉鲁肽结合格华止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医院2016年度收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利拉鲁肽结合格华止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具体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综合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治疗质量。结论在利拉鲁肽结合格华止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提高治疗质量,促进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利拉鲁肽结合格华止 肥胖型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不同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颅脑外伤与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所选100例患者全部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口腔冲洗与擦洗,给予研究组碘伏消毒液口腔冲洗和擦拭,同时加用复方氯己定喷雾,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口腔炎症以及口腔异味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口腔细菌阳性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经口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病患者,为其应用碘伏消毒液口腔冲洗和擦拭,配合复方氯己定喷雾可以显著提升口腔护理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颅脑外伤 脑血管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运用效果,并观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按摩组加用手法按摩,加压组在按摩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上肢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三组患者的水肿程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表明加压组水肿程度较其余两组轻,常规组在三组中水肿程度较其余两组较重(P<0.05);三组的上肢功能康复中加压组上肢功能情况优于其余两组,按摩组优于常规组(P<0.05);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按摩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术后淋巴结水肿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癌 手术治疗 上肢淋巴水肿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采取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80例,通过奇偶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40例参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行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其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分别为(89.8±13.2)、(69.6±13.2)、(76.2±10.9),较参照组有所减少;而经持续性肾替代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有39例,临床治疗效率为97.5%,与参照组相比有增加;两组间数据差异(P<0.05)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性行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有所疗效,其中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1042例,来源于门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均进行尿分析检查以及尿沉渣镜检,以镜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458例,阴性584例,尿分析仪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100.00%、90.41%、89.11%、100.00%、94.63%,kappa检验系数k=.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均存在不一致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 标签: 尿液潜血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以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面瘫为例探讨中西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规范表述要素,以期为中西医临床RCT文章的规范撰写提供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获取1991—2017年国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RCT文章66篇。参考CONSORT标准,对纳入的文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西医治疗面瘫临床RCT文章表述问题较多,多数文章存在表达不完整的情况,中西结合临床RCT文章的撰写还需规范,尤其是前言、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干预措施部分。

  • 标签: 中西结合 面瘫 表述要素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2例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1)、对照组(n=201)。观察组在48h内治疗,对照组在48外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药物治疗有效率、钛夹治疗有效率、电凝治疗有效率、综合治疗有效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为20.40%,对照组的出血率为37.31%,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在48h内实行综合治疗效果最理想,并且能够控制患者的出血症状,值得在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肺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诱因 内镜治疗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10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源于门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均进行尿分析检查以及尿沉渣镜检,以镜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458例,阴性584例,尿分析仪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100.00%、90.41%、89.11%、100.00%、94.63%,kappa检验系数k=.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均存在不一致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 标签: 尿液潜血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的比对照组低,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实施夹闭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方法后对于血流动力学、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血管栓塞术,对照组使用夹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能量代谢指标。结果在完成后手术之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阶段(T4)的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则比观察组要低(P<0.05),而在进入手术室时(T1)、全身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等时间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丙酮酸、脑血流量、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葡萄糖浓度、颅内压、红细胞压积以及心率方面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使用血管内栓塞术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相比于夹闭术能够起到更家良好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栓塞 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传统手术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床号的单双将其分入床号为单号的对照组与床号为双号的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研究组采取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7.5%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传统手术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0例典型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个组类,对常规组采取日常的医护措施,对实验组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一年后,常规组的Harris评分为(80.01±1.32)分,实验组的Harris评分为(93.01±3.31)分,常规组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性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运用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医护一体化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Gamma钉3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对6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包括DHS组、PFNA组和Gamma钉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少于Gamma钉组与DHS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可通过PFNA治疗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