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患者各650例为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的患病率,以及肿瘤患者的TC、TG、FBG和CA199水平。结果:较之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患者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的患病率明显提高;较之非糖尿病恶性肿瘤组,糖尿病恶性肿瘤组患者的FBG和CA199检测值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几率提高,可能和FBG、CA199水平增高有关,提示患者积极预防。

  • 标签: 2型糖尿病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相关性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白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髓抑制 恶性肿瘤 治疗效果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在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肿瘤化疗病人中随机选择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观察组纳入50例。予以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病人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干预。记录、评价、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心理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

  • 标签: 协同心理护理程序 肿瘤化疗病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抗肿瘤药紫杉醇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8月期间紫杉醇治疗的100例患者开展分析,观察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出合理的措施。结果 10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过敏等。结论 紫杉醇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用药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为此要重视对患者分析,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用药的方法,提升治疗的安全度。

  • 标签: 紫杉醇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ct和mri影像诊断。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9月-2021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2例DNET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响学表现和实际临床特征。结果:12例DNET患者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层之内,颞叶例数为8、额叶例数为8、额叶和顶叶各为2例,其中还有6例患者连累到周围的脑白质。结论:DNET符合临床一般良性肿瘤的生物学基本特征,CT和MRI具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患者大脑半球皮层之内出现囊性病变,没有占位效应,肿瘤周围没有出现水肿,出现三角征以及脑回征等现象提示属于DNET诊断。

  • 标签: 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 神经上皮肿瘤 CT MRI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作为恶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记录以及组间比较。结果: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组3组的PG I、PG II依次升高(P<0.05),PG I/PG II、CA199、CA242、CEA依次降低(P<0.05)。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肿瘤标志物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前者11.43%要明显低于后者31.4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优势更加明显,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 化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n=30),将同期进入的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n=30),对其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准确记录肿瘤标志物及阳性检测率。结果:观察组CEA、CA125、CA153、CA199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感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常规妇科化疗护理)和实验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满意度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系数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改善,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情感护理 妇科肿瘤 化疗患者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以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的66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33例接受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将两组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PSS评分、QOL评分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电切术 同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了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某医院接受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来把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的方式来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常规性的指导;实验组患者在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电话、微信、短信和随访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在两组患者放化疗结束一周后对两组的患者的营养情况指标、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两组患者放化疗一周结束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体化营养护理 头颈部肿瘤 放化疗 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进展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同步化健康教育,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进展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选取(70例),将其分成两组(所用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A组35例开展传统健康教育,B组35例基于此,开展同步化健康教育,分别于教育前及教育2个月时,分别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就两组患者、照顾者的负担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B组教育后ZBI、SPBS-CP评分均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进展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实施同步化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自我负担及照顾者负担。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进展期 同步化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选用饮食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遴选6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研究(2020年2月~2021年1月),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3,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3,选用饮食护理模式),统计两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结果:(1)营养状态:观察组血红蛋白(135.62±7.82g/L)、白蛋白(33.28±2.11g/L)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饮食护理模式 消化道肿瘤 化疗 营养状况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院内收治的67例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行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正确率。结果 检测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正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能对脑部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核磁共振成像见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比CT高,临床诊断效力佳。

  • 标签: 脑部良恶性肿瘤 CT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统计罹患肿瘤的52例老年患者应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罹患肿瘤的52例老年患者予以纳取,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12月~2021.05月,按照输血情况分组,即为悬红组(26例实施悬浮红细胞输血)、去白组(26例实施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就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加以归纳对比。结果 展开治疗以后就输血不良反应予以统计,去白组过敏、非溶血性发热、感染等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悬红组居更低水平(3.85% vs 26.92%,P<0.05);就输血量及伤口愈合时间予以统计,去白组输血量等数据相较悬红组均居更优水平[(5.11±1.18)U vs (6.39±1.24)U,(10.05±1.60)d vs (13.68±1.82)d,P<0.05]。结论 对罹患肿瘤的老年病患应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降低发热、感染等输血不良情况发生率,对于降低输血量、促进伤口愈合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老年 肿瘤 输血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护理模式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饮食护理模式,将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对饮食依从性明显增强,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生存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饮食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几率,从而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饮食护理模式 营养状况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OTFG)的影像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将3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TFG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展开CT检查及手术治疗,并就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OTFG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进而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 影像表现 CT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恶性肿瘤患者中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53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53人,采取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方式。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正确执行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肺炎肺不张)发病情况。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正确执行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锻炼正确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泌尿外科各种管道在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患者62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管道针对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泌尿外科患者实施管道针对护理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住院时间,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身体健康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泌尿外科管道 泌尿系统肿瘤 临床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