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GM-CSF)。对混合痔微创术后创面促愈合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4月贵阳东大肛肠医院收治的进行混合痔微创术患者216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伤口的愈合时间为9-13d,平均12d。有效率为96%;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0-16d,平均14d。有效率为78%;(P<0.01)。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混合痔微创术后创面促愈合作用好,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 混合痔微创术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型慢病管理模式的开展,保证慢病管理的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为慢病患者提供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方法:以患者为中心全人管理的理念,开展“全科医师-多团队合作管理-社区-家庭”四级联动慢病管理模式。结果:通过该模式的开展,慢病患者不断获益,周边健康人群慢病管理能力逐步提升。结论:该模式是综合医院慢病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为日后构建切实可行的综合医院新型慢病管理模式提供启发与思路。

  • 标签: 全科医生 慢病管理 四级联动 团队合作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断层显像与同机定位CT进行图像融合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有不同种类骨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135例,进行常规全身骨显像,当发现不确定性脊柱病灶后,再选择病灶为中心进行低能量定位CT的局部骨断层显像,并进行融合图像,评估其在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局部骨断层和同机定位CT的灵敏度均显著低于融合图像(P<0.05),局部骨断层图像诊断特异性显著低于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P<0.05),局部骨断层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显著低于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P<0.05),局部骨断层和同机定位CT的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融合图像(P<0.05).结论骨断层显像与同机定位CT进行图像融合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骨断层显像;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脊柱骨转移性病变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ImagefusionbybonetomographyandcolocalizationwithCTondiagnosisofspinalmeGtastases.Methods135casesofpatientswithdifferenttypesofbonecancerinourhospital,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bonescan,andthenselectedfocusasthecentertocarryoutthelocalbonefaultimaging,andtoevalu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CTindiagnosisofspinalbonemetastases.ResultsThesensiGtivityoflocalbonefaultandcolocalizationofC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T(P<0.05).ThespecificityoflocalbonetomographywassignificantlylowGerthanthatofcolocalizationCTandImagefusion(P<0.05).ThepositivepredictivevalueofLocalbonetomographydiagnosi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olocalizationCTandImagefusion(P<0.05).ThepositivepredictivevalueofcolocalizationCTandlocalbonetomograph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imagefusion(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imagefusionofbonetomographyandcolocalizationwithCTondiagnosisishigherenoughforsettingassupplementarydiagnosticmethodKeywordsBonetomography;CT;Imagefusion;Bonemetastasis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TA)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16例足踝TA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是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在AOFAS踝-后足评分各项得分较术前时刻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感染与骨不连,经对症处理改善。结论: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TA的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踝足功能,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足踝 创伤性关节炎 AOFAS踝-后足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时使用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采用传统西药甲氨蝶呤片治疗的19例纳入对照组,将使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的19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过敏、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68%,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79%、21.05%,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时使用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以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围绕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模式对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增强自我效能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6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常规随访)与观察组(n=8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常规随访+医防融合健康管理),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的知识、行为、自我效能相关指标,评价随访管理效果。结果 随访管理后,两组的知识掌握率、ESCA评分、HPLPⅡ评分、CSE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5,其中均为观察组更高。结论 医防融合健康管理的联用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认识水平、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有益影响大于单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常规随访。

  • 标签: 医防融合健康管理 糖尿病 高血压 知识行为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医护团队合作构建的急诊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2例展开研究,时间为2020.08-2022.08。遵从双色球法分为2组,36例/组。基础组和研究组的急救护理方案依次为基础急救护理路径、基于医护团队合作构建的急诊护理路径。分析2组急救相关时间、救治优良率的差异性。结果:从急救相关时间分析,研究组的数据低于基础组(P<0.05)。从救治优良率分析,研究组的数据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研究急救路径运用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服务中,可缩短心电图完成时间,加快救治效率,提高救治优良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基于医护团队合作构建的急诊护理路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椎间孔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的疗效比较及对VAS评分、ODI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用椎间孔镜下非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4.91%﹑78.8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疗效可靠,值得应用。

  • 标签: 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的要点以及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此次选定本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所收治的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病患作为参考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采用的三维DSA与MRI或CT检查,并进行影响融合分析,进一步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根据术后情况对患者跟进3~5月的随访观察。结果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共有41例采用三维DSA与MRI融合诊断,9例采用三维DSA与CT融合诊断,从融合图像中可以清晰显示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具体血管分布、神经结构构造以及畸形团大小。诊断发现有11例患者的颅内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处于3~6cm之间,39例患者颅内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小于3cm。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融合诊断及治疗情况良好,经术后观察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症状。结论术前进行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诊断可以帮助医者有效了解患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 融合 三维DSA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6例强AS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8.17±9.85)min,术中出血量(301.67±34.3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年。6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6个月~1年完全恢复。VAS从术前(7.0±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从术前(7.17±2.48)分提高至(13.6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AS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椎板钩和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凸后侧矫正和融合术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脊柱椎弓根钉系统在外科治疗脊柱侧凸中是否安全,是否可以矫正出更好的曲线,是否要求更短的融合。方法:对5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人用椎弓根钉和椎板钩治疗后,分析他们的矫正曲线,融合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例病人采用椎板钩的系统手术,称椎板钩组;25例病人采用两种术式,上胸段椎板钩下胸段和腰段椎弓根钉联合术式或者完全用椎弓根钉系统手术,称椎弓根钉组。结果:在随后的(1~8年)曲线校正中椎弓根钉组达到50.1%(P=0.001),明显好于椎板钩组的41.1%。依据Perdriolle标准,两组对脊椎尖端的旋转都矫正甚微,椎板钩矫正了42.0%,椎弓根钉矫正了55.6%。对矢状面畸形的矫正两个组没有区别。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较椎板钩组平均少0.6个锥体。结论:椎弓根钉组在矫正侧弯的角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椎板钩组。

  • 标签: 椎板钩 椎弓根钉系统 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凸 侧矫正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借助脊柱微创通道系统、配合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分析实际疗效结果。方法:研究选取了总计9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随机分组中将其各自分为47例M组与47例N组,对M组患者以常规手术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辅助手术治疗手段开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指标与JOA评分状况。结果:从最终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到,N组患者在各手术指标参数与M组对比中,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其P值大小各自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中为(P=0.0353、P=0.0438、P=0.0237、P=0.0385),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最后在ODI评分状况对比中,N组患者在各阶段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显著优于M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对比中显然具有成立条件。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到,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当中,可以充分借助微创通道结合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促进治疗效果有着十分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在ODI评分提升、手术指标完善中可体现出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脊椎微创 经椎间融合术 JOA评分状况 治疗价值 疗效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VAS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术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藤黄健骨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进行MIS-TLI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藤黄健骨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藤黄健骨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长节段矫形融合治疗不同冠状面形态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DLS)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合并有冠矢状面畸形的患者采取长节段胸腰骶融合术,对通过手术前后临床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分析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时间(2.7±0.8)年。患者的手术前后痛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腰椎JOA评分、ODI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标签: 后入路 长节段胸腰骶矫形融合术式 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