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心胸外科手术静脉置管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率为9.30%,对照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率为32.5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静脉置管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置管并发症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胸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对II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52例创面使用rhGM-CSF凝胶剂,对照组39例使用安慰剂。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II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7.3±1.6)d,较对照组(21.6±1.4)d明显缩短(p<0.01)。试验组10、14、21、28d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0.1%、59.8%、89.6%和99.8%,均高于对照组12.4%、40.9%、76.3%和95.3%(p<0.01)。未见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rhGM-CSF凝胶剂能促进烧伤患者II度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烧伤 创面愈合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骨一科治疗的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关爱、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压治疗仪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应用常规预防方法的同时,结合气压治疗仪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运用气压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髋关节 DVT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栓压力袜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12月在我泌尿外科住院的72例膀胱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抗血栓压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两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情况。术后3~7天对可疑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验组DVT形成0(0.0%)例,对照组DVT形成6(16.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抗血栓压力袜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抗血栓压力袜 膀胱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C反应白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30例,分为单纯DVT组(对照组)15例和DVT合并肺塞组(观察组)15例,均用经小隐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常规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含量(75.22±3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25.33)mg/L(t=3.45,P<0.05)。结论C反应蛋白显著异常患者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静脉血栓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小隐静脉置管导管静脉 C反应蛋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其本院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基础上的针对性预防护理。由此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状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67%(1/6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7%(10/60),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其产生下肢静脉血栓症状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大的降低了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游离阔筋膜襻形成术代替Psathkis创用的膕静脉肌襻代瓣术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方法自体游离阔筋膜襻形成术。结果它是Psathkis创用膕静脉肌襻代瓣术的进一步发展,阔筋膜可持久地发挥瓣膜样作用,制止血液倒流,且克服了手术中存在的多种不足,疗效可靠。结论它是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尤其是瓣膜功能损害严重,其它手术不能进行,应用它更为理想。它安全,简便,并发症少,适用于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游离阔筋膜阔襻 治疗 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消化道肿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预防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8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实施循证护理后,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 标签: 循证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促进患者的康复并降低医疗风险。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2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预防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效果。结论经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关键。

  • 标签: 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患者术后给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7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7.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骨科髋、膝部手术后下肢静血栓的护理。方法将152例骨科髋、膝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第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气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理疗,第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术后14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静脉血栓的形成,统计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结果组发生14例,发生率是18.4%,第二组发生25例,发生率是32.9%,第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发病患者中轻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5.7%,中重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而第二组分别为40%和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压力治疗仪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骨科髋 膝部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骨一科治疗的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关爱、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麻醉拔管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0例进行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清醒状态下拔管,观察组在麻醉状态下拔管,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心率及平均脉动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喉痉挛11例、呛咳20例、躁动24例及支气管痉挛8例,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患者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下进行拔管,能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深麻醉拔管 神经外科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单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1例单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超检查,对其超声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改变进行观察。结果71例患者血栓分型为中央型40例,周围型16例,混合型15例。血栓急性期可见静脉管径存在扩张现象,呈近似无回声或低回声;亚急性期、慢性期管腔无明显扩张,回声呈逐渐增强,管腔内可见密集实性低回声或高回声、混合回声填充,栓塞部位存在正常血管内径或血管内径有增宽现象,探头加压管腔不变瘪;CDFI可见管腔有细条状血流信号,主要位于其边缘或中央,局部可见断流或轨道样血流。不同血栓累及范围患者的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及肌层增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也能反应周围软组织改变,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周围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搜集的5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中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护理 QO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带旋髂血管蒂髂骨瓣植骨加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方法选择带旋髂血管蒂髂骨瓣植骨加空心加压螺钉的方式对4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结果在完成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8年的随访,随访结果发现。其中34例患者具有良好的患侧髋关节恢复情况,另外有6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采用带旋髂血管蒂髂骨瓣植骨加空心加压螺钉的方式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愈合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 治疗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