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间于我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6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前后路手术分组,前路组(n=33例)进行前路手术固定治疗,后路组(n=33例)进行后路手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后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前路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后路手术 前路手术 内固定治疗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创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1~2020.12收治的50例重症颅创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25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25例,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常规组患者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症颅创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诊断消化道诊断的临床使用增加,在为消化系统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时,消化道诊断的风险增加。传统的肠胃肠道患者护理管理模式忽视了内部诊断技术的监管要求,如规划护理、预期护理、及时护理等。在整个医疗保健中对内脏疾病进行消化,临床工作的前半期的某些部分有时消化不良,包括:对肠道疾病的客观评估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充分或其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最后的疏忽等,将严重影响诱发并发症的临床结果。而新型模式PDCA 循环模式又叫戴明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包含计划 (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旨在改进门诊医院的质量控制,采取措施和行动,优化使用工作护理服务,在不断改进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通过病人的身体和情绪康复,病人的治疗以及减少疾病护理冲突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手术后早期手术切口发生深部感染的概率、感染因素以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2010年到2018年收治的1492人进行了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术的病人,按照其有无感染发生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所有病人中有感染的为11人,未发生感染的共有1481人,对所有病人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估(RFS),对比两组病人的统计学差异,研究放置固定时对病人进行彻底清创、放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成功率,并对失败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避免感染或发生感染后的处理方案,并进一步研究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彻底清创的同时取出固定装置。结果 所有的病人在经过腰椎融合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发生感染的共有11人,所占比例为0.74%,非感染组和感染组的感染风险因素评估所得结果分别为(0. 78 ±0. 55)、(2.6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32)。在9例发生感染的并放置固定的病人中经过彻底清创、不断负压吸引并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后6人彻底康复,其他的3人中经过此次治疗后2人的感染被控制,1人由于手术切口感染并发颅感染最后造成感染性休克而死亡;2人在手术前就长时间的口服激素,并且其感染风险因素评估>3分,经过彻底清创、持续引流以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后取出固定,感染得到了显著的控制。结论 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术的病人与早期的深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病人在不取出固定的情况下予以彻底清创、持续引流以及联合应用抗生素也可以显著控制感染的发生,对于长时间口服激素并且感染风险因素评估>3分者,在实行彻底清创后就将固定取出来能明显的控制住感染。

  • 标签: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 早期深部感染 彻底清创 持续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镜下表现。方法:2018年3月到2022年8月,选取22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的镜下表现。结果:肝细胞型患者的炎症样病变大于混合型患者、肝淤积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型患者、混合型患者、肝淤积型患者的溃疡样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病患者应用镜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类型,指导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内镜 肝细胞型 混合型 肝内淤积型 炎症样病变 溃疡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危重症患者肠营养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接诊的78例危重症肠营养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之上需要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身体的营养指标整体更好。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对患者实施肠营养护理,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状态,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方法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方式的一种,在鼻科手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此种操作形式能够使术区的视野被放大,利于操作者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重组鼻腔结构,并且有助于改善鼻窦通气功能。但是此种手术形式也会造成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痛感,进而影响其心理情绪,致使其睡眠质量降低。术后疼痛导致患者的康复速度减慢,手术治疗效果降低。现阶段,临床为改善鼻镜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感,应用多样化的护理形式。本文对鼻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概述、护理对策等进行综述,为后续缓解疼痛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术后疼痛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注射舒芬太尼对产妇的镇痛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挑选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收的80例产妇患者为对象,并在抽签法下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选择8μg剂量舒芬太尼鞘注射,研究组选择5μg剂量淑芬鞘注射,观察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VA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镇痛起效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且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产妇镇痛麻醉方式的选择,以5μg剂量舒芬太尼鞘注射镇痛所取得的效果较高,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鞘内注射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鼻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鼻窦炎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鼻镜技术不仅能够直观地观察鼻腔及鼻窦的病变情况,还能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本文综述了鼻镜在鼻窦炎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包括鼻镜检查、鼻镜手术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鼻窦炎诊治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炎 诊治 手术操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胸腰椎骨折病人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人人数为40例,共计病人人数为8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人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胸腰椎骨折病人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人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关节注射疗法在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关节注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4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行臭氧关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退行性膝关节炎 臭氧 关节腔注射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探索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定位的可行性。对20例需要置入PICC患者进行操作,在置管过程根据内心电图P波变化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2-3cm固定,P波无变化者,使用超声探测血管,排除导管异位,探查心脏四,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到预测长度,固定。X线胸片定位,比较导管尖端位置。其中18例患者导管尖端均位于上静脉,1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现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多次纠正失败,1例患者送管困难留置在锁骨下静脉。

  • 标签: PICC 超声 腔内心电图 导管尖端 定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夫精宫内人工授精后( IUI)患者的应用 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87名不孕不育且行夫精宫内人工授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实施人工授精后按规定时间行电话随访。结果 87例人工授精的患者中有 18例成功并进入待产。讨论 针对夫精宫内人工授精后的患者开展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