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对该系统的评价,并分析影响评价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系统用户进行现场调查并回收,采用方差分析及最优尺度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用户对该系统满意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预约功能、系统易用性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影响对系统评价的因素则主要包括了年龄、教育程度和工作部门。结论该系统受认可程度较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来提高其针对性和普适性,以实现更多价值。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用户评价 影响因素
  • 简介:对我院实施由电子病历系统导入病案首页内容以来,在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中出现的,由于两个系统间数据口设定及字典库数据设置、电子病历首页填写缺陷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填写首页;设置两个系统的字典库相同;对电子病历首页非空项目及逻辑错误的控制;以及质控人员、病案统计人员的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等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控制措施。保证了病案首页信息的质量,使病案信息准确可靠、可信可用。

  • 标签: 电子病历 病案统计 病案首页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在信息管理层面也更多地实施科学的数字化管理。为了完善和优化医院信息管理,落实管理措施,医院信息化管理实施了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在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集成平台在医院的系统建设中有效提高了医院的信息化程度。本文从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数据集成平台的建立入手,旨在分析集成平台的建设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及优势。

  • 标签: 医院 信息系统 数据集成平台 数字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后行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8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划分两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各项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价值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97.06%优于对照组满意率85.29%,组间数据统计价值明显(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后开展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价值较为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TIPS治疗 奥马哈系统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本院行产前超声系统检查中诊断出胎儿心脏畸形的96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心脏畸形的超声表现。结果:本次96例病例孕中期检出74例,孕晚期检出22例,其中2例室间隔缺损在晚期复查时缺损已愈合,另外有6例漏诊,分别为2例为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在胎儿出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结论: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采用多切面扫查,能有效提高宫内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是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产前 超声检查 胎儿 心脏畸形
  • 简介:针对医院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问题,指出空调系统的使用形成了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从污染源控制、通风和空调净化3个方面着手,从而提出了利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设计要点。

  • 标签: 医院病房 空调系统 病房环境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体验,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脊柱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重症肺炎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系统化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计64例,均分为两组施行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系统化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整体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71.8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93.75%(P<0.05);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88%(P<0.05)。结论 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并且使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增进医患感情,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重症肺炎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护理于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方法:此研究对象为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字表法分为参考组26例(常规护理)实验组26例(系统护理) 。以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能够减少出血量、出血次数及缩短出血时间,为此患者较满意。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系统护理 临床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系统化健康教育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文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诊治的6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收入患者31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统计验证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在系统化康复教育下能有效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可减轻其术后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运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内固定 系统治疗 股骨远端骨折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电子病案管理系统中蕴含疾病描述、诊断、检查、治疗等大量临床数据,引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电子病案管理系统中的缺陷,还能够通过语音、生物、人脸识别等技术,能够对电子病案进行检索、整合、统计与分析,提高了病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还助力临床科研与教学。

  • 标签: 电子病案 管理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
  • 简介:【摘要】 我国信息科技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进步和完善,“医疗健康+互联网”工作的逐渐深入和推广,也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大力发展。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于现代信息化的实际需求,传统移动网络模式已不能有效满足,5G网络这一新型移动网络技术应运而生。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融入5G智能技术,不仅能让院前急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而且能促进院内与院前的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急救服务,也是院前急救工作信息化建设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从院前急救的现状及5G技术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5G智能救护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院前急救 5G智能救护系统 效果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统肿瘤在当下临床诊断中十分常见,从疾病类型来讲,泌尿系统肿瘤包含肾癌、肾盂癌、输尿管癌、膀胱癌等,一般肿瘤性质为恶性。导致泌尿系统肿瘤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模式能够深入就患者泌尿系统肿瘤治疗方式进行商榷,是提升治疗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方式。多学科团队写作治疗作为当下泌尿系统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其能够实现医护与患者的双赢,属于当下泌尿系统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基于此文章就泌尿系统肿瘤专科人员对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专科人员 MDT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血清PCT检验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42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细分为中重度感染组和普通感染组,各21例;选取同期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体检者为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清PCT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PCT水平(32.51±2.5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两组患者PCT水平比较,中重度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52.47±11.25)ng/ml显著更高(P<0.05)。结论:血清PCT检验可以有效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进行判断,并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进行鉴别,血清PCT水平越高说明患者感染程度越严重,基于检验结果,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血清PCT检验 呼吸系统感染 感染程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在本院接收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抽选1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依据咽拭子细菌培养检查侧结果以及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病毒感染组占52例,细菌感染组占48例,样本抽选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另抽选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和血常规检查,对上述观察对象的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细P<0.05。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hs-CRP测定和血常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疾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儿科 呼吸系统感染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的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应用组实施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应用组患者溶栓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应用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对实施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各项急救时间,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系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时代,各行业的发展逐渐信息化,不仅使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更是实现了转型发展。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医院,在信息化时代更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打造信息化系统,以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工作、人民健康。对此,本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阐述了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设策略,以建设优质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推动现代医疗事业的整体进步。

  • 标签: 电子病历 医院 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