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新生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随机分组原则的指导下,120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一次性针头穿刺输液,而观察组新生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围绕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几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方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静脉输液并发症更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护理的复杂特殊性,使其其中隐藏诸多不安全因素,而如何识别这些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防护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通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技术及人员等多种不安全因素的归类分析,探究层次防护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将选用2019年2-2020年8月我院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给予层次防护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防护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沐浴等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体重、身高及头围等体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居于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准确识别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NICU中的38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分析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认知情况;同时对比NICU护士参加疼痛知识培训前后对新生儿疼痛知识认知程度的变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NICU护士普遍对新生儿疼痛认知程度低,参与培训后,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疼痛知识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定期组织NICU护士参加新生儿疼痛知识的专题培训活动,不仅有助于NICU护士提升自身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NICU护士在疼痛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NICU护士可以更好地制定实施疼痛相关的护理措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NICU护士 疼痛管理 疼痛知识培训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并按照护理方式差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分析两组后遗症发生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相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判一种自制编绳腕带在新生儿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18年7月出生的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接受佩戴卡扣式腕带,观察组接受佩戴自制手编绳腕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腕带脱落次数。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腕带脱落次数实行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自制腕带 新生儿 身份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给新生儿实施鸟巢式的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出生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对他们进行了不同的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以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体温波动为:99.14±1.39%、0.29±0.17℃;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体温波动为:93.29±1.46%、0.83±0.14℃;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出暖箱的时间分别为2.09±1.48、20.19±0.35、13.38±1.48;对照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出暖箱的时间分别为5.38±1.73、16.38±0.35、17.39±1.42。数据有差异性(P<0.05)。结论:给新生儿进行鸟巢式的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的显著,其主要体现在新生儿在接受鸟巢式护理后,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更好。证明鸟巢式的护理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鸟巢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期高发疾病,是胎儿在出生后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造成的呼吸窘迫病症,患儿多存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多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紧急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过程中有效护理干预的辅助也极为必要。本研究分析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治疗预后,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大学新生血压及其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20级三峡大学200名新生进行健康体检,测量其血压、体重及身高等,分析血压与BMI的关联。结果 随着体质量的不断提升,男生与女性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各组男生的收缩压均高于女生(P<0.05);经分析,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越高,血压水平越高(P<0.05)。结论 大学新生血压与其BMI存在密切关联,BMI越高,其血压水平越高。

  • 标签: 大学新生 血血压 体质量指数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探讨1例新生儿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护理要点:压力性损伤预防、局部皮肤清创、予赛肤润涂抹保护创面及更换体位等综合护理措施。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的局部皮肤好转、未留下瘢痕。现将1例新生儿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风险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肺炎新生儿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强化风险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改善发热、咳嗽喘息、肺部湿啰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为(3.15±1.12)d、(2.91±0.94)d、(5.27±1.61)d、(7.86±1.82)d比对照组的(4.68±1.34)d、(4.16±1.53)d、(7.49±1.86)d、(10.48±2.07)d更短(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2%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护理后FVC、FEV1、FEV1/FVC、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SaO2分别为(2.25±0.74)L、(1.84±0.61)L、(55.62±3.97)%、(69.21±7.15)mmHg、(48.82±7.37)mmHg、(84±6)次/min、(21±3)次/min、(97.98±12.43)%优于对照组的(1.38±0.52)L、(1.21±0.32)L、(48.94±3.64)%、(62.42±7.13)mmHg、(53.09±7.53)mmHg、(98±9)次/min、(29±4)次/min、(92.12±8.26)%(P<0.05);家属对护理服务中的主动服务、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护理责任心、病房环境评分(93.78±4.26)分、(92.98±4.11)分、(93.16±4.38)分、(92.94±4.53)分、(93.63±4.91)分高于对照组的(85.12±4.03)分、(83.36±3.67)分、(84.28±3.65)分、(84.61±3.76)分、(84.24±3.63)分(P<0.05)。结论   新生儿发作肺炎后使用强化风险护理,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风险护理 新生儿 肺炎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不良事件发生率 动脉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服务对产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54例为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B组产妇各产程用时均较A组更少,产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均较A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服务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产科分娩安全,并缩短产程用时。

  • 标签: 综合护理服务 产妇难产 新生儿窒息 产程用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例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0月收治的8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案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证实,8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后,其效果如下:①临床表现为发热88.89%,意识改变37.04%,前囟张力增高23.46%。②81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为显效30例,有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3%。③81例患儿致病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致病44例,B族链球菌致病37例。④81例患儿的发病时间段分布为0-24h 33例,24-48h 20例,48-72h 10例,72-7d 18例。⑤81例患者预后情况显示,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8.86%,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可检测出病原菌。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意识改变、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因而需要及时给予其诊断治疗,从而降低患儿疾病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计取80例本医院当中的新生儿,应用数字随机式分成两组,分析组为新生儿采取鸟巢式护理,参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结果:分析组胎便首次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对比参比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缩短,延长夜间睡眠时间。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鸟巢式护理 疼痛指数 夜间睡眠
  • 简介:摘要:早产儿感染、应用高浓度氧气以及机械通气容易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由于当前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很多体重极低的患儿能够存活下来,导致了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以及进展进行研究和介绍。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抚触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配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以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护理总有效率。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行为发育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可对比。结论:抚触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治疗疗效,同时还可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抚触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生的114名新生儿,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母乳喂养认知度得出,研究组明显更优,对照组相对较差,P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68例患有肺炎的新生儿,并分为常规组(n=34)和研究组(n=34),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1.01±0.19)d、退热时间为(2.10±0.50)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3.70±1.01)d,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TNF-ɑ为(105.49±8.30)ng/mL、IL-8为(4.20±1.45)ng/L、CRP为(7.50±1.30)mg/L,炎性因子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新生儿 肺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病因。方法:我院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220例黄疸患儿,通过分析其病因,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予以蓝光照射治疗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主要为感染、母乳性因素和围生期因素;实验组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治疗效果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