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冰铜基体成分特点,在传统碘量法基础上,对冰铜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硝酸-氯酸钾溶解样品除硫,氨水-氯化铵二次沉淀分离铜,一次完成测定,省略了原子吸收光谱法补正步骤,满足了碘量法快速测定冰铜中铜含量要求。实验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1%~1.9%,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及分析方法比对,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检测要求。方法简便,快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解决了冰铜中铜含量快速测定,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冰铜 硝酸-氯酸钾 二次沉淀 碘量法
  • 简介: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Keggin型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化学式为(Hpydz)Na[Co(pydz)4(H2O)2][SiW(12)O(40)]·3H2O(pydz=pyridazine).单晶X-射线研究表明,在该化合物中,Keggin型多阴离子与钠离子连接构筑成三维孔状结构,其中钴-哒嗪阳离子有机基团作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存在于三维孔道结构中,构筑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9377(2)nm,b=1.6788(2)nm,c=1.7680(2)nm,α=90°,β=98.612(3)°,γ=90°,V=5.68651nm3.

  • 标签: 多酸 三维结构 晶体结构 客体分子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DFT)、概念DFT和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了3种常见噻唑类缓蚀剂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AMT)、3-氨基-5-巯基-1,2,4-三氮唑(ATA)和5-乙酰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MAcT)及其与青铜器表面粉状锈中CuCl2作用后形成配合物X(X=Ⅰ-Ⅲ)结构和反应性能.通过计算研究发现,AMT缓蚀活性最强,与CuCl2之间相互作用能最大,所形成配合物Ⅰ二级稳定化能Eij(2)为603.37kJ·mol-1,并且配合物Ⅰ反应活性最强,相互间形成聚合物可能性最大.

  • 标签: 青铜器文物保护 噻唑类缓蚀剂 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 相互作用强弱
  • 简介:在1,6-己二醇溶剂中,以Ru3(CO)12和Fe3(CO)12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方法合成了Ru-Fe纳米粒子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物理特征和电催化性能.催化剂粉末以六方结构Rux簇为主相,呈现出高度均匀而聚集纳米颗粒特征.在0.5mol/LH2SO4溶液中,Ru-Fe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活性高于Rux,主要归因于d电子从Ru原子到Fe原子转移过程.

  • 标签: Ru-Fe催化剂 非Pt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 简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锰氧咔咯催化环己烷氧化成己二醛反应,讨论该催化过程多态反应活性.计算表明,该反应经历两步羟基化和一步C—C键断裂过程.两步羟基化都是由氢转移开始,形成碳自由基中间体,接着迅速发生自由基反应形成二醇中间体.C—C键断裂过程由氢转移开始,先形成氧自由基中间体,氧自由基单电子和邻近环C—C键存在强烈相互作用,导致该C—C键活化断裂和第二个氢协同转移.反应速控步是第二步羟基化过程,因此碳自由基中间体稳定性决定该反应难易,这也解释了实验上观察到叔碳活性大于仲碳活性顺序.

  • 标签: 锰氧咔咯 环己烷氧化 催化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样品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密闭分解,加入硫酸至冒烟,冷却后制备成硝酸介质溶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La,Ce,Pr,Nd,Sm;用过氧化钠熔融分解,水提取沉淀分离,沉淀用硝酸溶解,使用ICP-MS法测定Y,Eu,Gd,Tb,Dy,Ho,Er,Tm,Yb,Lu。根据岩石标准物质分析结果评价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检出限(6σ)为0.002~0.021μg/g,相对标准偏差(n=12)为1.2%~9.6%,方法可用于批量岩石中稀土元素测定。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岩石 稀土元素
  • 简介:利用室温液相还原、晶种生长方法,成功制备了大小形貌均一、性能稳定且具有磁性Fe3O4@Cu2O复合纳米粒子,并且对制备Fe3O4@Cu2O纳米粒子进行了光催化性能研究.在以紫外光为光源照射下,合成Fe3O4@Cu2O纳米粒子对有机染料甲基蓝溶液起到很好降解作用.更重要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Cu2O纳米粒子容易回收,具有良好可循环利用性能.

  • 标签: Fe3O4@Cu2O纳米粒子 晶种生长 催化剂 循环利用性
  • 简介:采用HPLC—ESI—MS法建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并鉴定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即利用Z-苯基三硝基苯肼(DPPH·)与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反应前后色谱图中峰面积变化来筛选出抗氧化活性物质,同时利用电喷雾质谱对这些活性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利用该方法从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中筛选出了8个抗氧化活性组分,分别为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异利、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和补骨脂酚.这种方法较传统筛选方法省时省力,既不容易造成微量组分

  • 标签: 补骨脂 液-质联用 筛选 抗氧化
  • 简介: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铀矿石中锗元素方法,使用HNO_3-HF-H_2SO_4-H_3PO_4混酸体系消解样品,对铀矿石中微量Ge元素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24μg/g,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通过与标准值比对,结果准确度令人满意,未知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4%-103%。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分析含铀矿石中微量Ge元素参考方法。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含铀矿石
  • 简介:以电导-紫外检测器联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F-、Cl-、NO2-、Br-、NO3-、I-和SO4(2-)。样品经TSKgelguardcolumnSuppeIC-AnionHS保护柱以及TSKgelSuppeIC-AnionHS分离柱分离,以NaHCO3(2.0mmol/L)-Na2CO3(3.0mmol/L)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柱温40℃,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器与紫外可见检测器串联检测。其中,F-、Cl-、Br-和SO4(2-)使用电导检测器,NO2-、NO3-和I-采用紫外检测器。7种离子均具有较宽线性范围,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9。对饮用纯净水以及海水两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在92.8%107%,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9%5.7%。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精密度好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导-紫外检测联用 离子色谱法 水样 阴离子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MgF:晶体近邻F位进行双空穴调制掺杂,选择PBE泛函进行计算,对比N单掺杂MgF:晶体和N近邻双掺杂MgF。晶体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吸收光谱.通过对电子结构比较,研究了N近邻双掺杂对MgFz光催化活性影响,给出了离子之间协同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N近邻双掺杂对MgF:晶体光学性能具有较佳调制效果,其效果优于(N,Fe)双掺杂调制.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双空穴调制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 简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是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室认证认可一项基本要求,辉光放电质谱仪主要应用于高纯金属材料分析,标样研制较为困难,使用高纯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及期间核查方法难以实现。对用液氮低温冷却离子源型辉光放电质谱仪,使用纯钽片在进行日常仪器调试信号时得到钨元素含量数据,用于绘制平均值-极差控制图作为实验室质量控制及期间核查判定依据,以此评价仪器日常工作性能状态,以保证检测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辉光放电质谱仪 期间核查 质量控制
  • 简介:对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酶酶学性质及圆二色谱(C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木聚糖酶粗酶液经离心、超滤及SephadexG-75凝胶层析后,分离得到了两个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酶组分XⅠ,XⅡ,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45℃~55℃,最佳反应pH值均为4.8~5.5,SDS-PAGE法测得XⅠ,X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104和4.0×104.XⅠ与XⅡCD光谱表明,XⅠ,XⅡ分别在218和215nm处有最大负峰,说明β-折叠结构是组分XⅠ,XⅡ具有木聚糖酶活性主要结构,也是它们发挥催化功能结构基础.

  • 标签: 黑曲霉 组分 木聚糖酶 反应温度 相对分子质量 凝胶层析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CAM-B3LYP方法,计算研究了10个设计Ni(salen)与Pt(salen)配合物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有较大第一超极化率βtot,且βtot值随配体苯环对位推拉电子基团给体-π-受体(D-π-A)作用增强而显著提高,在配体结构中存在显著D/A作用基团时,Pt(salen)系列配合物βtot值大于Ni(salen)系列.D/A给受电子引起电荷转移对此系列配合物βtot值影响大于不同金属对其影响.

  • 标签: Ni(salen) Pt(salen) 密度泛函理论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合成了一种新型多硫化合物TBDTF,通过核磁和质谱等表征技术建立了其清晰分子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TBDTF和不同物质量比TBDTF/C70混合溶液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用荧光光谱表征TBDTF特征荧光谱.另外,采用不同物质量比TBDTF/C70荧光光谱分析TBDTF与C70分子间发生电荷转移现象.随后将TBDTF和C70等以物质量比混合制备成光电化学池,进行光电化学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BDTF和C70在溶液中发生了分子间电荷转移.光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了TBDTF/C70薄膜在可见光激发下发生了明显光电转换现象,表明TBDTF是一类优异多硫给电子分子.

  • 标签: 多硫给电子给体 C70 分子间电子转移 光电转换
  • 简介:用分子对接和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方法对36个来曲唑类衍生物和34个阿那曲唑类衍生物与芳香化酶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其结合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MLR建模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分别为0.863,0.782,0.796和0.931,0.825和0.64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采用AutoDock4.2软件对药物与受体之间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运用这些信息能为进一步设计合成强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筛选潜在具有更强抑制活性天然化合物提供帮助.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多元线性回归 分子对接
  • 简介: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讨论了一维四聚水簇各种不同构成形式稳定性,并计算了有机污染物卤代甲烷在一维四聚体水簇不同位置上相对分布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在水体边界相对分布值高于水体介质内部相对分布值。

  • 标签: 卤代甲烷 分布 一维四聚合簇 量子化学 水污染
  • 简介: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定三元前驱体Ni0.33Co0.33Mn0.33(OH)2中镍、钴、锰主含量,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内标法测定镍、钴、锰摩尔比例,EDTA滴定法测定镍、钴、锰摩尔总量,计算得到各元素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9.2%-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65%。方法准确、快速,已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

  • 标签: 三元前驱体 ICP-AES EDTA滴定法
  • 简介:采用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矿产品中吸附水及烧失减量,验证了方法准确性及精密度。对多种矿产品样品采用TGA法和常规马弗炉加热法进行测量,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TGA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等优点,是矿产品吸附水及烧失减量检验首选。

  • 标签: 矿产品 吸附水 烧失减量 马弗炉
  • 简介:采用常规水溶液法在低热环境下得到了一种新基于砷钨酸和Mn-Ⅲ夹心型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04126(8)nm,b=3.22758(8)nm,c=1.32535(5)nm,β=94.427(3)°,V=8.7058(5)nm-3,Z=4;分子式为(NH4)(10)[(MnH2O)2WO2(AsW9O(33))2]·3.5H2O.性质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潜在抗肿瘤药物模型.

  • 标签: 夹心型多金属氧酸盐 MN Ⅲ离子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