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在德国,音乐创作和音乐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归属。前者重视音乐实践,侧重技术训练,隶属于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而后者则被看成是人文学科,侧重精神领域的研究,归类于综合大学的文科类。它们长期以来平分秋色、各有所长,是德国音乐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本文以德国当代作曲家、音乐学家为例,针对他们的言论、音乐创作,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 标签: 德国当代音乐创作 先锋派 历史音乐学 隐喻式创作
  • 简介:2011年初冬,由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西南大学宗教音乐研究所发起主办,长江师院、重庆师大、重庆文理学院加盟联办的"首届传统音乐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全国多所高校及文化艺术研究单位的学者180余人携文85篇参会。代表们参与研讨的热情度、认真度为近些年同类会议所不多见。会议的三场专家讲座亮点纷呈,分别从话语表达、音乐形态、研究方法角度涉及传统音乐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全体代表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述评。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学术研讨会 专家讲座 当代中国 学科建设 述评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史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活动过程,把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还原到其具体生存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整体描写,也即将音乐还原为音乐文化。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观点,围绕“怎样书写音乐文化?”“写谁的音乐文化?”和“谁来书写音乐文化?”等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历史民族音乐学 音乐文化史 音乐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
  • 简介:相比上个世纪而言,进入21世纪之后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开始观照更多新的命题。任何一种理论的向前推进都是从反思开始的。21世纪的民族音乐学开始反思对“文化观念”的理解,开始关注音乐形成的社区整体性、族群的差异性,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集中于当代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十个命题,包括:理论与文化、社区及其音乐、族群性、民族主义、散居与全球化、种族、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新历史主义、实践理论、音乐理论与分析,深入阐述21世纪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新发展。

  • 标签: 文化 社区 族群 民族主义 全球化
  • 简介:<正>剧本作为舞台艺术的文本载体,在保存舞台艺术和承继剧种历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资料室内藏有剧本近三千本,都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广州地区创作上演的粤剧剧目,当年系因剧目审查需要,由各剧团提交集中于此,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剧本居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揭开尘封的档案,再现当年粤剧走过的发展之路了,而这批粤剧演出审查本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这批剧本对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二十多年间广州地区粤剧剧目状况有重要价

  • 标签: 剧目审查 舞台艺术 文学艺术创作 马师曾 李门 舞台演出
  • 简介:学者以为赵琦美对脉望馆杂剧有抄而无校,这观点是错误的。赵琦美抄校脉望馆杂剧共分三个步骤:一是考证,二是抄录,三是校勘。赵琦美校改了所抄杂剧剧本中的字词、常识、典故,使得剧本文字流畅、简洁、准确、典雅,很大程度提高了杂剧文本的文学水平。

  • 标签: 赵琦美 杂剧 校勘 戏曲文学
  • 简介:本文针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在教改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以学为主、以研为先、以演为辅”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教、研、演并重,培养音乐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 标签: 以学为主 以研为先 以演为辅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