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络热词是当代社会文化变迁晴雨表,本文以网络热词“土豪”为例,对其产生社会背景及主流价值变迁进行伦理思考,分析其所折射出伦理问题,探究网络热词社会现实意义。网络热词兴起是社会情绪真实写照,其解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精神文明和个人文化素质伦理诉求。

  • 标签: 网络热词 土豪 伦理反思
  • 简介: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关于世界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乘积就是效用(u),即:u=f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科学化。

  • 标签: 事实 价值 效用 事实与价值函数
  • 简介: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种同情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道德想象力(同情)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道德价值。认知与移情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特质是相关,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范围。

  • 标签: 道德想象力 想象力 道德认知 道德理性 移情 同情心
  • 简介:云南少数民族禁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一部分,它体现着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存智慧.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动植物、山水、生产生活等禁忌,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多样性禁忌背后所潜藏哲学意蕴以及生态伦理价值,指出民族禁忌对促进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少数民族禁忌民族生存方式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
  • 简介:亚当·斯密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主要代表,其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都是在为求解当时英国乃至欧洲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之可能时代课题而努力。基于利己与同情的人类本性,发展并完善了合情利己主义情感论,以此为人性基础,提出了富国裕民价值目标和常规性规则限制道德规约,建构起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理论分析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提供了价值合理性论证。

  • 标签: 合情利己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常规性规则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播学研究深入开展,媒介伦理学研究也取得了相当成就。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传媒伦理基本理论、实践中问题与冲突、以及提高传媒伦理建设水平措施等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就媒介伦理功能、媒介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媒介伦理研究历史作了尝试性探讨。但也应该看到较之医学伦理等其他分支伦理学研究,媒介伦理学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研究空白。

  • 标签: 媒介伦理 道德 研究
  • 简介: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方向更为明确。其三,这一时期又有人对利己主义有所批评、矫正,这对近代道德革命向健康方向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 标签: 三纲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利己利人
  • 简介: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又阻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社会陷入“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之中: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因此,必须实现伦理学范式转型,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标签: “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 工具理性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协调是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城市未来发展需提高各项工作协调性。这既对我们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理念。面对当下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城乡差距较大、城市间缺乏协作等问题,必须把协调发展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遵循核心理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

  • 标签: 文明城市 协调发展 城乡差距
  • 简介:《手稿》是一部经济道德内涵丰富马克思早期著作。对这部著作作经济道德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手稿》进行了经济道德解读:一是经济事实与经济主体及其关系价值分析;二是异化劳动导致劳动关系非理性化;三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道德缺损;四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悖论。

  • 标签: 《手稿》 经济道德 解读
  • 简介:本文旨在比较孟子道德成熟论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之间异同,从而探究在道德成熟论中有哪些部分仍然与当今世界道德教育有着密切关联。在本文中,我们试图站在科尔伯格视角向孟子道德成熟论提出挑战,并尝试着以某种创新性解释来帮助孟子作出合理回应。通过这场虚构对话我们发现,尽管孟子和科尔伯格在理论倾向、对道德进步界定以及在道德观上有着明显差异,但二者之间依然能够进行富有创造性对话,从而使我们可以汲取儒家思想资源以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道德教育。

  • 标签: 孟子 科尔伯格 道德成熟论 道德发展论 道德教育
  • 简介:“国进民退”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学界关注经济热点之一,由于学者产权伦理偏好不同、对“国进民退”社会效用善恶评价标准不同,因此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国进民退”争议现象实质上是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利益矛盾纠葛在伦理上折射.这一争议虽然干扰了人们对改革形成原有思想共识,但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它警醒我们继续深化改革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警醒我们政府转型升级比企业转型升级更为迫切,警醒学者研究如何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更有价值,警醒民营业主在道德上深刻反省.

  • 标签: "国进民退" 善恶评价 道德反省 伦理效用
  • 简介: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中国传统伦理学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几种指控。

  • 标签: 美德伦理学 现代身份 基本方法论 “现代身份”确认 指控
  • 简介:通常来说,提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或者给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目的是解释或解决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某一矛盾,正义问题或者说正义范畴提出必定也是如此。对于"正义"范畴所蕴含矛盾,很多思想家、学者早有提示。他们认为,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正义两种基本性质,也是我们考察正义概念两个基本维度。

  • 标签: 权利正义论 人文社会科学 二维 传统 西方 社会关系
  • 简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既包括优良美德,也包含腐朽糟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剔除其腐朽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概括说来,“三纲”基本上属于腐朽和束缚人性“糟粕”,应当彻底予以否定,而“五常”则可以视为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精华,我们要持分析和“扬弃”态度。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必须同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中华民族 传统道德 五常 三纲
  • 简介:从教育学意义上理解,“医患冲突”现象发生关乎医患关系主体行为养成教育环境,其形成是医学伦理教育在育人与形塑社会教育功能上双重阙失直接后果。“医患冲突”现象折射出当下医学伦理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尴尬”教育定位与关系“错置”、教育“知识化”倾向与能力教育偏废、理论课程设计不合理与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教育方法单一与教学关系失衡等。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通过医学伦理教育再定位、教育模式转换、课程设计合理化以及教育方法创新,可以提升医学伦理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医患冲突”。

  • 标签: 医患冲突 医学伦理教育 问题 改进
  • 简介:气候问题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重建。道德金律在普遍伦理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金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困境。但是道德金律体现出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欺诈性道德风险是经济运行活动中一个普遍现象。商业欺诈动机在于谋取更大利益或非分利益。在经济活动非人为、客观性风险之外,出现了另一种风险,这就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存在表明人性总有幽暗性一面。人们或以诚信手段,或以欺诈手段,来满足自己追求利益欲望。进一步完善法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是我们与经济欺诈进行斗争,减少道德风险有效武器之一;重建经济诚信,则是防范道德风险根本所在。

  • 标签: 诚信 欺诈 道德风险
  • 简介:在德性伦理学传统中,阿奎那凸显了追问德性本质问题重要性和前沿性。他对德性本质追问继承、综合并提升了基督教奥古斯丁主义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义两种传统,具有鲜明方法论特征和完整四因论界定,在德性伦理学中堪称典范、影响深远。从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视角看,它对于理解德性概念本质和内涵,澄明伦理学与德性关系、理性与德性关系以及规范与德性关系等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辨析当代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关于德性与规范何者为第一性问题争论,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德性伦理学复兴、前沿热点和发展态势等认识。

  • 标签: 德性 追问 阿奎那 四因论
  • 简介: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难事'和'疑问'。'难事'和'疑问'可以分析成三个层次问题:观念和现实矛盾;物质生活总和和法、国家关系;物质利益因为财产占有导致矛盾性。第三个层次问题更为关键。马克思并不是不加区分地否定或者肯定利益,而是肯定人普遍利益,否定等级利益。马克思把利益和等级、智力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具有鲜明思想特色。

  • 标签: 《莱茵报》 马克思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