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在视口数据检索之后,视口重建效率成为了影响地形数据三重建和显示速度的主要因素,视口重建与可利用的开发平台资源密切相关.在剖析Direct3D硬件访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DEM快速重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基于Direct3D的视口重建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

  • 标签: 地形数据 三维重建 数字高程模型 DIRECT3D
  • 简介:通过Multipatch格式扩充CDC数据,构建三实体模型,实现了从二的CDC格式数字海图和海洋测量数据快速构建三空间的方法。该三模型可以作为海洋地理环境的基础空间框架,对于扩展数字海图应用、完善数字海洋建设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 标签: 数字海图 三维可视化 空间建模 Multipatch ARCGIS ENGINE
  • 简介: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Heat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 标签: 卫星遥感 MODIS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植被归一化指数 地表反照率
  • 简介:垂直度控制和标高控制是确保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传统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控制和标高控制方法存在着工作过程繁琐、效率低、精度难尽人意等若干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法的缺陷,提出了利用GPS技术进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与标高控制的新思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与标高的GPS控制摆脱了传统方法对地面控制点的过度依赖,实现了对施工垂直度与标高的快速、高效、高精度控制,确保了施工质量。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利用GPS技术控制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度与标高的工作过程。

  • 标签: 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 GPS技术 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 垂直度控制
  • 简介:结合声波射线传播规律提出了双曲面模型水声定位的数据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一定浮标网形下声源位于某区域约2000m水深处10km×10km范围内的声线双曲面模型定位观测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并将截止角的概念引入水声定位中。定位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水下DGPS定位系统的外符合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优于5m,垂直方向优于10m;网形中间区域精度较高,三定位精度为亚米级。引入角度限制后,定位区域内外符合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m,垂直方向优于4m。

  • 标签: 水声定位 深海定位 定位精度 截止角
  • 简介:运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格式中的三角网格模型,以OpenGL提供的光照、材质、纹理映射和反走样等技术实现河道地形的三可视化;利用VC++及OpenGL中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功能,实现河道流显示的效果.在读取相关洪水数据的情况下,实现了流可视化及河道堤坝防洪预警等相关查询功能,为防洪决策提供了相关的参考.

  • 标签: 数字高程模型 OPENGL 河道地形 可视化
  • 简介:研究了水下碍航物信息的获取、处理、显示和管理等一整套技术方法,以水下碍航物数据库为支持,实现水下碍航物数据的获取、海图碍航物信息自动入库、水下碍航物可视化编辑、元数据信息查询和空间定位等功能,并实现以图片库和模型库为支持的海图碍航物要素的三空间表达,建立水下碍航物三可视化管理系统平台,为海洋测绘作业人员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

  • 标签: 海洋测绘 数字海图 水下碍航物 三维可视化 数据库
  • 简介:对基于开放的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toolkit,VTK)可视化图形库的地形三可视化进行了研究,并在VC开发环境下利用MFC设计开发了地形三可视化程序。通过对VTK地形可视化中三建模、颜色映射和纹理贴图等关键技术的分析,利用VTK可视化类库管线流的方法,高效地实现了离散点坐标数据的读取、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以及地形三可视化显示与交互功能。

  • 标签: 地形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工具包 颜色映射 纹理贴图
  • 简介: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式,建立廉州湾三潮流数值模型来重现廉州湾及周边海域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廉州湾及周边海域K1、O1和M2分潮的同潮图,并计算了由此三个分潮引起的潮汐不对称的变化情况。K1和O1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驻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转化为前进波;M2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前进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前进波特征更为明显。K1和O1分潮流在廉州湾外以旋转流为主,在廉州湾内以往复流为主;M2分潮流在整个研究海域以往复流为主。由潮余流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自南向北由外海进入廉州湾的潮余流,在冠头岭处分为两支,一支逆时针转向西,另一支被冠头岭阻挡在其南侧形成顺时针封闭环流。在廉州湾内部同时存在两个环流系统,湾顶的气旋式环流和口门处的反气旋式环流。

  • 标签: 廉州湾 FVCOM 潮汐 潮流 余流
  • 简介:采用北斗管理型用户终端设备和北斗数据采集型终端设备构建通信网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迅速组网的需求,但是该网络一旦建成后,就不能随意进行变动.这不利于北斗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北斗组网功能的技术体制,并对现有北斗通信网络设计的优缺点进行分类对比,最后提出基于节点设备灵活构建北斗通信网络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设计了一种节点设备,该设备由北斗数据采集型终端设备和相关软件构成.利用该设备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各个分通信网络组合成大的统一的通信网络,同时也支持不同通信网络的子网络之间的任意迁移和改动.

  • 标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管理型用户终端设备 北斗数据采集型终端设备 北斗通信网络
  • 简介:为了实现所筛选的对虾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的产业化生产,本文选择三株具有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菌株为代表,对作用菌的发酵生产和菌体收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作用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蛋白胨25,酵母粉5,磷酸铁0.2,灭菌前培养基的pH可先调为8.0,搅拌方式为搅拌1h间隔1h,出罐时间以20h为宜.菌体收集以等电点沉降法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其中菌株Lt7222的最适沉降pH为3.67、Gy7018为4.02、Lt7511为3.40.菌体回收率可达90%,回收后菌体的存活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 标签: 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 作用菌 发酵工艺 菌体收集
  • 简介: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传统单机模式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随着城市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功能的改进势在必行。针对上述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基于B/S架构,以AreGISServer和.Net为核心技术开发WebGIS,建立了网络化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成的北京数字市政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在满足大众化和网络化需求的同时,其采用AreGISServer技术开发WebGIS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ArcObjects强大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为综合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依据。

  • 标签: 地下管线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SERVER .NET ARCOBJECTS
  • 简介:旅游开发的同质化倾向,是国内沿海旅游城市之间竞争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洋旅游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单一层面分析,缺少在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对海洋旅游竞争力影响的探讨。通过选取国内环渤海、长三角、闽台两岸、珠三角和海南省五大海洋旅游区域的25座代表性城市,在充分借鉴前人对海洋旅游竞争力影响指标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分层模型的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平均数作为结果的回归模型和带随机效应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模型两个半条件模型。结果显示:国内沿海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差异90.14%来源于城市自身的差异,其他9.86%的竞争力差异是由区域经济与环境差异造成的;区域层面的因素主要有区域内平均GDP、区域内部经济均衡度和区域人均消费水平;市域层面的因素主要有近海水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游客人均消费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额占固定投资的比重。

  • 标签: 滨海城市 沿海区域 海洋旅游 旅游竞争力 分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