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中国105个站的探空资料及NCEP/NCAR、ERAJRA三种再分析资料,采用均方根误差趋势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再分析资料的高空温度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可信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气候平均方面,JRA资料比探空资料的均方根误差小,冬季的均方根误差较小,西北地区的均方根误差普遍大于东北地区;在年际变化方面,东北地区三种再分析资料在低层的反映程度明显好于高层,西北地区各层三种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差值普遍比东北地区大;在长期变化方面,三种再分析资料在对流层低层均较好,东北地区NCEP资料能更好地反映探空资料高层的降温趋势,而在西北地区,则是J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探空资料高层的降温趋势。

  • 标签: 探空资料 再分析资料 气候平均 REOF
  • 简介:本章主要着眼于中间用户群,他们的首要功能在于提供实时天气观测预警预报信息、借助计算机生成天气分析预报意见、监测气候变化趋势等,其产品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公众所获取。到目前为止,该用户群中最大的用户来自国家天气局(NWS),

  • 标签: 天气观测 预报信息 监测 现象学 中尺度 基础
  • 简介:在样带典型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因子(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极其复杂,虽受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三个主导因子的影响控制,但因时因地而异,三者对植被指数影响控制的主导地位也因时因地而不同;基于空间上的概念模型Iafv=F(x,y,z)只能定性地描述以上三个主导因子时空变化同植被指数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植被指数 覆盖 典型区 主导因子 地表植被 时空变化
  • 简介: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季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呼伦贝尔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干旱
  • 简介:1概况为满足社会各专业服务领域对高时空分辨率、网格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产品及服务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气象局开始规划建设新一代分析及预报业务体系,即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RMAPS:Rapid-refreshMulti-Scale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该系统由临近预报(NOW)、短时预报(ST)集成(IN)3个子系统组成,其中IN为集成(INTEGRATION)子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对北京市气象局RMAPS业务体系中的多尺度快速更新循环短时数值预报系统(SHORTTERM,简称ST)、自动临近预报系统(NOW-casting,简称NOW)以及定量降水短临融合预报系统等进行产品与天气实况观测的融合应用,经动力降尺度技术形成北京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1km)网格、更高频更新的天气状况分析预报产品,为政府及公众提供随时随地、不断更新的气象条件实况分析及未来预报。

  • 标签: 北京市气象局 中央研究院 访问工作 地球物理 天气预报产品 数值预报系统
  • 简介: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历史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特别是综合现有的定量研究成果,分析了历史上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最终基本层面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数据分析,气候短期波动或长期变化都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所反映。从理论方法学两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对气候变化影响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学术借鉴意义和政策指导价值。

  • 标签: 历史气候变化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因果分析 定量研究 尺度 统计因果关系
  • 简介:通过对4月5日7日天气形势物理量对比分析,以及南昌WSR-98D产品中的组合反射率(CR)、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SRM)等产品的分析,得出江西省春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的有利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及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

  • 标签: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多普勒天气雷达
  • 简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且大大加剧了人群致死的风险。基于3个研究地区(南京、广州重庆)1951—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2007—2013年逐日死亡数据,首先设计了热浪强度指数来量化热浪特征;其次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构建高温热浪灾害下人群的脆弱性模型;最后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模拟随机高温热浪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概率风险评估与高温热浪生命保险费率的厘定。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高温热浪死亡风险与对应的费率水平是年轻人的9~28倍;其中,高温热浪费率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反比,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费率水平较低。该研究成果为指数生命/健康保险产品的研发,为政府采取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公众健康风险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 标签: 高温热浪 死亡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 指数保险
  • 简介:基于卫星观测数据,评估了23个CMIP5耦合模式对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体上看,CMIP5耦合模式对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模式基本能再现北半球3—4月积雪面积的分布特征,但对高原等复杂地形地区积雪的模拟偏差较大并且低估了北半球积雪的减少趋势,这些可能是由卫星资料本身的缺陷以及模式参数方案的不同造成的。多模式集合预估结果表明,未来几十年北半球3—4月积雪将继续减少并且集中发生在欧亚大陆中西部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对未来北半球积雪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在RCP8.5情景下,未来北半球积雪减少最显著;在RCP4.5RCP6.0情景下,在21世纪前半叶北半球积雪减少趋势与RCP8.5情景相当,但是在21世纪后半叶积雪的减少趋势明显小于RCP8.5情景;在RCP2.6情景下,北半球积雪减少趋势最小。所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未来北半球积雪的生存至关重要。

  • 标签: 积雪 CMIP5 预估
  • 简介:1概况应加拿大农业部(AAFC:AgricultureandAgri—FoodCanada)谷物油料作物研究中心(ECORC:EasternCerealandOilseedResearchCentre)资深研究员MaBaoluo博士的邀请,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鸿博士作为访问学者赴该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2013年9月16日至2014年9月15日)的学习交流。

  • 标签: 油料作物 农业部 加拿大 交流 学习 谷物
  • 简介:基础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合作方面,具有共同参与的广泛兴趣优势互补的双赢特点。四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不仅能促进四国的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及成果产业的进程,进一步扩大四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利益交集,还将不断加深四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相互理解支持。四国已有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的基础,合作中面临的障碍也有可能克服。四国科技合作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 标签: 应对气候变化 基础四国 科技合作
  • 简介:采用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方法,根据海河流域温度相对湿度这两个主要气侯要素,将流域进行分区。海河流域的温度空间分布可分为4块区域:东北部、南部、西部中部。流域的湿度空间分布可分为3块区域:东北部、南部与中西部。结合流域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流域温度相对湿度分布与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 标签: 温度 湿度 REOF分析 水资源 海河流域
  • 简介:贵州省气象局结合贵州实际,推行分级分类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重点抓好目标管理工作中的“四个环节”,目标管理工作促进了开放型的贵州气象事业发展,为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四个一流”提供了科学管理手段。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目标管理 科学管理 贵州省 跨越式发展 考核
  • 简介:利用1980-1997年6-8月NECP/NCAR月平均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水汽汇,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严重早涝时期大气环流以及大气热源水汽汇的异常特征,主要结果如下:在对流层中下层,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南风异常长江流域以北的北风异常在长江中下游辐合。这两股异常气流分别与西太平洋上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2°N,140°E)和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日本海)有关。在对流层高层,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3°N,105°E,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朝鲜,两异常系统之间的西北异常气流在长江中下游辐散。而在印度西南季风区为偏东风异常,表示西南季风的减弱;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时,在对流层中下层,长江以北南风异常长江以南北风异常从长江流域辐散,在以东的洋面上形成东风异常气流。这两股异常气流分别与西太平洋上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3°N,135°E)西北太平洋上反气旋异常系统有关。在对流层高层,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南海,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日本海,两异常系统之间的偏东异常气流在长江中下游辐合。热源异常的最主要特征是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从西太平洋到南海热源异常为负,表示热源偏弱;正热源异常位于长江流域。而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时热源异常正好相反。垂直积分水汽汇OLR表明西太平洋—南海热源以及长江流域热源异常均是由对流异常引起的。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南部—孟加拉湾热源为正,严重干旱时为负。热源的性质是凝结潜热释放。辐散辐散风的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形成长江中下游低空异常辐合的气流是来源于西太平洋到南海的异常辐散偏南风,对应高空是从长江中下游进入西太平洋到南海辐合的偏北辐散风。而在长江�

  • 标签: 大气环流异常 热源和水汽汇异常 长江中下游严重旱涝
  • 简介:分析了内蒙古东部产粮区夏季6-8月降水量阶段性、旱涝年环流形势的主要差异;并研制出上述地区及哲盟夏季降水量的辩别分析预报方法,实际使用效果较佳。

  • 标签: 夏季 降水量 环流形势 内蒙古 降水预报
  • 简介:通过采用不同的随机天气发生器生成一定气候背景下各种气候变率情景,许多学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气候变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重要性。传统的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直接以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试验结果作为未来气候情景,这样不可能理解如上的重要性。本文着重评述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一般方法框架,以及作者的具体个例研究方法。文中最后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在当前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有不同的方法用来研制一种称为WGEN的典型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参数调控方法。通常的思路是通过气候控制试验2×CO2试验之间的气候变量平均值方差的变化来扰动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以生成未来逐日气候变化情景。本文作者根据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的输出产品建立了一套WGEN的参数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并且在时间空间两个尺度上检验评估了此参数方案下WGEN的模拟能力。另外,作者由未来降水的变化,调试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生成了气候变率变化情景。这些参数调节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定性大小的气候变率变化,用于气候影响评估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如上方法,作为一个个例,文中评估了未来气候变率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生长、最终产量该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然而由于随机天气发生器本身以及参数调控方法的不足,目前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检测模拟气候变率变化信号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必要途径之一。

  • 标签: 随机天气发生器 气候影响 气候变率
  • 简介:利用我国气象观测站1951-2000年降水、气温资料以及黄河上游有关水文测站1960-2003年的径流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源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对华北水资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源区降水从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少,气温明显上升,导致了黄河源区上游径流量锐减。黄河上游径流的减少是90年代黄河下游流量锐减、黄河断流天数增多的重要原因,并表明了黄河上游来水量的多少是影响华北地区水资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黄河 气候 水文 水资源
  • 简介:检验评估是数值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结果是模式改进及其产品解释应用的重要依据。利用全省1500多个包括区域自动站在内的站点观测资料,采用要素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统计检验3种方法评价了WRF模式对浙江省2011年夏季(6—8月)降水温度的整体预报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湿过程参数方案对梅雨典型过程的预报效果,探讨了不同微物理参数方案积云参数方案对模式预报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基本预报出降水和气温的细致空间分布形态及整体演变趋势,对于主要降水落区、高温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就浙江省区域平均而言,在实况出现较大降水期间模式预报误差较小,而在实况出现小到中雨期间误差较大,主要表现为降水量的高估和气温的低估;模式湿过程中积云参数方案对降水影响明显,它可以导致整体雨带偏移,采用Betts-Miller-Janjic积云对流参数方案的预报降水更接近实况。这些信息对改进模式的精细化预报能力高分辨率数值产品的解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预报评估 WRF模式 中尺度数值预报 湿过程
  • 简介: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对城市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适应和风险管理文献都在增加.第五次评估报告取得了进展.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风险、脆弱性与所受的影响在全球范围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城市中心均在增加.改善基本服务不足的状况以及建设有恢复力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地区的脆弱性暴露度,特别是对于风险脆弱性最高的人群来说.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的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对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农业收入的影响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更容易遭受多种非气候压力,包括农业投入不足、土地与自然资源政策问题环境退化.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给、鼓励生物燃料种植或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森林森林退化而造成的碳排放(REDD+)项目等在内的气候政策,将对有些农村地区有重要的间接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也有负面的影响(景观变化稀有资源冲突增多).

  • 标签: 城市 农村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5年4月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冰雹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地面锋面共同影响,导致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冷锋及其附近的中尺度地面辐合线是主要触发系统.2)降雹前6-12h,江西省北部地区对流层中低层西南风速跃增,并且500hPa高度层存在干急流轴,干空气卷人能使雨滴脱离上升气流,减弱雨滴的拖曳作用,形成“上干冷、下暖湿”对流不稳定温湿层结.3)江西省北部地区边界层有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维持;且处于水汽通量辐合区中心,低层维持较强水汽辐合输送,为冰雹云内雹胚的形成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4)风暴单体具有有界弱回波区、高悬的强反射率因子、强回波伸展至-20℃层高度之上、高VL密度、强中气旋等大冰雹回波特征.TBB分布反映了-个MCS的演变,降雹地点与TBB小于-52℃的冷云区及其北侧TBB大梯度区对应较好.

  • 标签: 冰雹天气 环境条件分析 卫星TBB 雷达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