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负压隔离病房作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重要医疗场所,短时间内完善的建设与投入运行,直接体现出疫情下医院护理管理的快速反应及有效组织能力。作为疫情的主战场,做好负压隔离病房的建设、保持洁净环境,使其完善的投入运行,对于杜绝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负压隔离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洁净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我国疾病防控能力。方法: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分配和明确岗位责任、完善疫情监管和应急机制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结果:通过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功能和职责,为传染病信息监管和发布提供专业的渠道,从而能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结论:为了加强公共卫生的防护能力,从传染病的全面监管、高效预警和预防治疗方面着手,完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强化的防治系统,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方向和建设工作的重点。

  • 标签: 传染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创新建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深入,传统医疗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基于此,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探究,旨在有效推动医院思想文化工作的合理发展,从而为医院在新时期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希望以此有效推动医院思政工作综合水平的提升与优化,从而为医院在新时期的合理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与保障。

  • 标签: 医疗改革,思政工作,医院文化 工作要点 优化建议
  • 简介:[ 摘要]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整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运用胜任力理论构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较为完整、清晰地呈现了中医住培师资的各项胜任力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师资的准入、培训、评价和激励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 要】医院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制度设计,合理性、有效性的流程,不但满足质量保证的需要,又兼顾到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发现传染病患者实时监控,提高了新冠肺炎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疫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新冠肺炎,COVID-19,制度流程,应急,医疗质量监测
  • 简介:摘要: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全球普遍流行的疾病,且发病率不断上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而且给患者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最好选择。应用在医联体框架下的糖尿病基地建设,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控制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中,社区成为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通过发挥联系到户、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全面落实的网格化管理优势,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得到了保障,网格化管理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就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抗疫的及时精准服务。提示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嵌入到社区网格中运行,可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性、整体性、精准性、可行性和时效性。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传染病控制 网格化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传统组织模式的问题日渐显露。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联合部分考区、考点和考试基地对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信息化的流程控制及无考官执考能够解决传统考试模式下的一些问题,同时提高了考试效率,提高了考官执考的同质性。根据医师资格考试改革要求,今后将加强考试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在医师资格考试中逐步实现信息化考务管理,也将在合适的考试基地投入使用无考官执考系统。

  • 标签: 医师资格考试 实践技能考试 信息化 考务流程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现状的重大考验。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暴露出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就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助力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行认真思考。作者从将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治上升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改进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实施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要素战略储备管理、切实重视并促进感染控制学科发展5个方面做出思考。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感染性疾病 感染控制 应急救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5—6月,通过问卷对武汉市56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传染病基础设施设置情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已转换病区设置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武汉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科床位数高达1.64张/万人,但实有的1 873张床位和约5 000张可转换病床无法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的诊疗需求。在疫情暴发后共设置了19 084张可转换病床,其中综合医院占88%;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每张已转换病床占用病区面积(<30.0m2)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40.0m2)低。结论医疗卫生机构要科学配置"平战结合"病床,兼顾数量提高和效率提升;应具备底线思维,严格按标准及规划建设使用基础设施;政府部门要合理布局传染病防治设施及配置资源加强规划保障。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卫生机构 基础设施 资源配置 规划
  • 简介:摘要:为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就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总体要求,坚持“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 2014年 5月,云县人民医院率先在全省建立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县域医共体(云县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2019年,又率先在全省实施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实现了“三医”联动改革实质性落地,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出一条县域医改新路经,打造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在全国全省全市都具有示范和引领效应的医改“云县模式”。

  • 标签: 医疗卫生 一体化管理 建立体系 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损伤因素较过去大大增加,因此而就诊的创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创伤急救医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能够体现医院管理者对于这一学科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阐述创伤急救专业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回顾天津市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结合实际对未来的学科以及中心建设提出展望。

  • 标签: 创伤 急救医学 医院管理 建设经验
  • 作者: 吴文娟 李敏 汤一苇 李冬 关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1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上海 200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127,中国塞沛/丹纳赫诊断平台,上海 20033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境外输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传染源不明、传播途径难以彻底切断以及易感人群众多等因素,决定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长时间存在。因此,预防控制工作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我国医院检验科在公共卫生救治体系中的职责定位不明、临床实验室硬件建设薄弱、专家介入滞后等问题,本文反思了医院检验科在本次抗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完善疫情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下的检验科的建设

  • 标签: 公共卫生 医学检验科学 医学检验人员
  • 简介:摘要在抗击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医学检验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适于应对大规模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平"战"结合的检验医学部门,以便今后在这类情况发生时,能快速准确地为临床诊治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本文探讨了应对大规模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检验医学部门的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 标签: 疾病暴发流行 公共卫生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科技创新是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支撑,完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作者围绕应急科研管理要素,实施资源集中和平台建设管理,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医院的应急科研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科技防疫工作,提升临床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公立 地市级医疗机构 应急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
  • 作者: 孙立 房彬彬 王军 黄爱芝 郭敏 刘红旭 李波霖 王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 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83170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83110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 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83110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包虫病流行地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包虫病患者药物治疗状况,探索新疆包虫病医防结合体系建设,为包虫病医防结合工作模式的优化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 - 2018年吉木萨尔县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登记在册的包虫病患者资料,通过双人录入原则进行患者病案资料和随访信息的整理,应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患者防治体系进行基线调查(包括地区分布、文化程度、复发、随访服药情况等);对纳入医防结合模式的包虫病患者全程追踪随访,进行医防结合模式实施前后治疗情况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随访效果的可能因素;采用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对现行包虫病医防结合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包虫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乡村(81.48%,154/189),文化程度大多在高中及以下(94.18%,178/189),复发治疗占39.68%(75/189),随访服药不规范患者占68.25%(129/189)。经多因素分析,无副反应、随访肝功异常、B超检查≥2次、多包囊的患者有效随访服药率更高(P < 0.01或< 0.05)。吉木萨尔县实施医防结合模式后,对包虫病诊断分期不明比例下降60.18%,初步形成了以门诊、疾控、卫生院为主的医防结合包虫病管理模式。结论新疆包虫病流行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包虫病患者复发比例高,有效随访服药患者比例低。对新疆包虫病医防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医疗机构同疾控机构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工作模式建议,可为医防结合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及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棘球蚴病 药物治疗 医防结合 体系建设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