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的选择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哲学的前瞻和实践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与正确.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形势下社会意识领域的新情况也有着价值取向的选择和能动作用.科技的高度发达所导致的困惑和迷茫也需要哲学的终极关怀和在哲学中找到归宿.

  • 标签: 历史选择性 前瞻性 意识形态 哲学关怀
  • 简介:目的调查湖州市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契约、前瞻人格的相关.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护士心理契约量表和前瞻人格量表对湖州市3所市级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为(3.34±0.51)分,心理契约得分为(3.62±0.35)分,前瞻人格得分为(3.33±0.59)分;职称、用工性质、工作年限、组织支持和前瞻人格是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组织支持和工作支持,并重视护士前瞻人格的培养,共同改善和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护士 职业认同感 心理契约 前瞻性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epsis-3标准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江苏省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感染或怀疑感染的成人患者。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A组Sepsis-1及Sepsis-3标准都符合,B组只符合Sepsis-1标准,C组只符合Sepsis-3标准,D组Sepsis-1及Sepsis-3标准均不符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诊断及感染来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生命体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临床数据,将上述收集数据按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绘制SOFA、qSOFA、SIRS评分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约登指数筛检各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及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527例感染或怀疑感染的患者,其中A组324例,B组113例,C组22例,D组68例,其28 d病死率分别为38.9%、17.7%、31.8%、1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评分分别为3(1)、2(1)、1(0)、1(0)分,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10)、11(10)、15(8)、12(8)分,qSOFA评分分别为2(1)、1(1)、1(1)、1(2)分,SOFA评分分别为8(6)、1(0)、7(4)、1(0)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SOFA、qSOFA、SIRS评分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价值,结果显示,SOFA评分的AUC和95%可信区间优于qSOFA评分和SIRS评分〔0.71(0.66~0.76)比0.59(0.55~0.64)、0.57(0.51~0.62),均P<0.01〕。根据约登指数,SOFA、qSOFA、SIR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和2分,其敏感度分别为69.4%、60.1%、53.6%,特异度分别为61.8%、76.2%、51.1%。结论Sepsis-3标准在诊断及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方面优于Sepsis-1标准。qSOFA可作为早期ICU床边快速筛选高死亡风险脓毒症患者的工具。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病死率
  • 作者: 华荣誉 吴红娟 毕丹凤 陈凤 高利琴 梁冠冕 杨方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杭州 310000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护理部,杭州 310022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静脉治疗中心,杭州 310022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杭州 310022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行PICC置管的1 1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B超随访检查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确定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结果3.6%(41/1 137)患者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RR=1.04,95%CI:1.01~1.07,P=0.013)、有PICC置管史(RR=3.22,95%CI:1.53~6.77,P=0.002)、送管次数越多(RR=1.98,95%CI:1.30~3.00,P=0.001)是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年龄大、有PICC置管史、送管次数多是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望降低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静脉血栓 PICC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瞻护理模式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前瞻护理模式,43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针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患者,前瞻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模式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接受前瞻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8月的MHD患者中随机抽取24例,随机双盲法分为A组(12例,常规护理)和B组(12例,前瞻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RLS发生率>A组(x2=5.042,p=0.024);护理后B组营养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  MHD患者接受前瞻护理能有效改善营养状态,预防RLS的发生。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态 不安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护理干预在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脑病中的效果。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选择我院接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前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意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前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术后肝脑病的发生率,此干预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干预 预防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性脑病
  • 作者: 郭一丹 张春霞 田茹 叶鹏鹏 李国刚 李新 卢方平 马迎春 孙懿 王玉柱 肖跃飞 张启蒙 赵海丹 赵雪峰 罗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3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3,北京石景山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32,清华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84,中国康复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36,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58,北京航天中心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2,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586,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肾脏科,北京 100574,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肾脏科,北京 10002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维持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其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期间北京市11个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HD患者,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标准将患者诊断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损伤组;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累积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确定认知功能损伤及不同认知域损伤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3例维持HD患者,其中认知功能损伤组496例(80.91%)。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损伤组呈现高龄,长透析龄,高比例的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病史,高水平血清iPTH,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及尿素清除指数(均P<0.05)。随访(49.53±8.42)周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损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Log-rank χ2=8.610,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HR=2.742,95%CI 1.598~4.723,P<0.001)、冠心病史(HR=1.906,95%CI 1.169~3.108,P=0.010)、透析龄(每增加1个月,HR=1.007,95%CI 1.003~1.011,P=0.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每增加1 g/L,HR=0.859,95%CI 0.809~0.912,P<0.001)、认知功能损伤(HR=2.719,95%CI 1.088~6.194,P=0.032)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认知域中,记忆力损伤(HR=2.571,95%CI 1.442~4.584,P<0.001)和执行功能损伤(HR=3.311,95%CI 1.843~5.949,P=0.001)以及3、4、5个认知域联合损伤(HR=5.746,95%CI 1.880~17.565,P=0.002;HR=12.420,95%CI 3.690~41.802,P<0.001;HR=13.478,95%CI 3.381~53.728,P<0.001)亦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认知功能损伤是中老年维持HD患者全因死亡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记忆力、执行功能认知域损伤以及3、4、5个认知域联合损伤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 标签: 肾透析 认知 危险因素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ICU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年限在2016年期间,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占据2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ICU清醒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及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清醒患者前瞻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及采纳。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ICU清醒患者 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前瞻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现随机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来我院就诊的 40例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前瞻护理 ,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 2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 90.0% (18/2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 70.0% (14/20),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远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前瞻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对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5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吗替麦考酚联合泼尼松口服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临床生化指标,并评价其治疗效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2周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及血胆固醇水平均开始下降,到治疗后6个月仍呈现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开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开始上升,直至治疗后6个月,仍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24周临床总有效率为82.7%,显著高于治疗12周的59.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本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例患者出现轻到中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吗替麦考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高,安全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吗替麦考酚 肾病综合征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靶向化疗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17例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食管中段或下段癌(未累及食管胃结合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半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CPL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吸附紫杉醇行淋巴靶向化疗;CFL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吸附氟尿嘧啶行淋巴靶向化疗;FV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前采用氟尿嘧啶行静脉化疗;对照组,直接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CPL组和CFL组:术前配制纳米活性炭-化疗药物混悬液,术中用1mL注射器在胸段食管肿瘤下缘黏膜下注射相应混悬液。FV组:氟尿嘧啶用100mL生理盐水配制后,在术前行静脉滴注,30min输注完毕。食管癌组织切取后,取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送药物浓度检测。上述3组患者在食管胃吻合术开始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约3mL,进行血清药物浓度检测。对照组:同期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无需采集血样、食管组织标本。观察指标:(1)化疗患者淋巴结和血清药物浓度比较。(2)随访和生存情况:4组患者的4年累积生存率比较。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C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转移 抗肿瘤药物 纳米活性炭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前瞻护理模式对改善其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研究抽选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划分2组,对比组(n=50)和实验组(n=50),经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以此为基础,再经前瞻护理干预实验组,讨论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攻击行为改善效果优于对比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通过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再予以前瞻护理方案,可以使患者的攻击行为得到缓解与控制,病情好转。

  • 标签: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 常规护理 前瞻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与遗传风险因素。方法建立首次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患者的前瞻队列,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首次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患者入组前均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计划入组后接受等效泼尼松剂量≥30 mg/d,持续≥3周;或冲击治疗≥200 mg/d,持续≥3 d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采集血液样本,行骨代谢、脂代谢指标检测;入组后第1、3、6、12和24个月行髋部MR检查,判断是否发生ONFH。研究终点为诊断ONFH,对未发生ONFH的患者随访至少2年,采用Lasso回归模型评估激素性ONFH发病的风险因素。采用1∶1匹配方法建立巢式病例对照子队列A(12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患者全血样本,筛选差异性和功能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回顾招募诊断为激素性ONFH的患者及符合上述激素剂量要求但随访2年以上未发生ONFH的患者组成子队列B(50例),采集全血样本并使用Sanger测序技术分别对候选SNP/InDels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入组96例,其中88例完成随访,8例(9.1%)在随访期内被确诊为激素性ONFH,开始激素治疗至确诊的时间为53.00(34.00,133.50) d。ONFH与非ONFH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性ONFH组治疗首月激素剂量[32.74(29.55,47.05) mg/kg]较非ONFH组[24.00(21.10,29.45) mg/kg]更高(Z=-2.410,P=0.016),但接受冲击治疗患者比例(分别为37.5%和10.0%)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χ2=2.829,P=0.093);激素性ONFH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B/ apolipoprotein A1,ApoB/ApoA1)比值0.95(0.80,1.50)较非ONFH组0.70(0.60,0.80)更高(Z=-2.875,P<0.001)。Lasso回归模型结果提示,较高的ApoB/ApoA1比值、较低的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erminal telopeptide,β-CTX)及较高的首月激素剂量是激素性ONFH发生的三大风险因素,模型内部验证准确为0.982。通过对子队列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7个差异SNP/InDels位点,在子队列B中进行验证证实携带COLEC12突变(rs2305027,G1816A)是激素性ONFH的风险因素(OR=6.00,95%CI:1.17,30.73)。结论较高的首月激素剂量、治疗前低血清β-CTX水平、高ApoB/ApoA1比例、携带COLEC12突变(rs2305027,G1816A)可增加激素性ONFH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前瞻性研究 外显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冠桥修复体不同特征对植体周病发病的影响,为临床制订植体周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种植冠桥修复的患者,建立前瞻队列,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修复体的固位方式、邻接触情况、咬合情况等种植体和修复体相关因素及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对植体周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植体周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351枚植体,随访(11.0±3.5)个月。最终43.0%(92/214)的患者和37.3%(131/351)的种植体发生植体周病,植体周黏膜炎和植体周炎的患者水平发病率分别为41.1%(88/214)和4.2%(9/214),种植体水平发病率分别为34.2%(120/351)和3.1%(11/351)。在种植体和修复体相关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修复体的固位方式、邻接状况、咬合情况与植体周病的发病有关联(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螺丝固位(风险比=2.38,95%CI:1.42~3.99)、修复体邻接丧失(风险比=2.36,95%CI:1.31~4.27)为植体周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种植冠桥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与邻接状况对植体周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 标签: 牙种植体 牙冠(假体) 牙周疾病 发病率 队列研究 植体周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联。方法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 632人。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完成随访者27 762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比。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分析,共纳入27 112名研究对象,观察到脑卒中事件1 333例;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6 907名研究对象,观察到缺血性卒中事件1 128例;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5 984名研究对象,观察到出血性卒中事件205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腰围身高比0~0.45组为参照,脑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0.5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1%(HR=1.21,95%CI:1.00~1.46)、26%(HR=1.26,95%CI:1.04~1.53)和60%(HR=1.60,95%CI:1.29~1.99),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01);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0.55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0%(HR=1.30,95%CI:1.05~1.60)、33%(HR=1.33,95%CI:1.07~1.64)和61%(HR=1.61,95%CI:1.26~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24);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55组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73%(HR=1.73,95%CI:1.02~2.94),0.46~0.49和0.50~0.5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结论控制体重预防脑卒中及其亚型,可将腰围身高比作为体重控制指标之一。尤其重点关注腰围身高比≥0.55的年龄<50岁人群,同时不应忽视腰围身高比0.46~0.49人群。

  • 标签: 腰围身高比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前瞻性队列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非常严峻,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而队列研究是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在我国3个省份(湖北、湖南和河南)启动了华中区域常见慢性病前瞻队列研究(华中慢性病队列)的建设。完成了3个既独立又可整合的队列,共计115 424人的基线和107 252人的随访调查,其中3.9万人的东风-同济前瞻队列完成了动态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收集。该队列对于阐明我国中部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和机制研究,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巨大贡献。本文对华中慢性病队列的设计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果、研究进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自然人群 队列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华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后7 d内不同时间点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管端移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成功留置UV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置管后记录UVC管端位置、脐带残端长度、体重、腹围,并分别在置管后2、24、48、72 h及7 d进行监测。分析管端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腹围及体重变化情况。根据UCV管端是否发生移动以及移动的方向分为非移位组、向内移位组和向外移位组。采用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5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向内移位51例,向外移位62例,未移位44例。3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剖宫产、置管时龄、镇静、喂养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后2、24、48、72 h及7 d UVC管端移位率分别为0、27.4%(43/157)、27.2%(31/114)、25.3%(21/83)和29.0%(18/62);24、48、72 h及7 d累积移位率分别为27.4%(43/157)、47.1%(74/157)、60.1%(95/157)和72.0%(113/157)。与非移位组相比,置管后24、48 h向内移位组脐带残端长度较短[分别为0.5 cm(0.4~0.5 cm)与0.6 cm(0.5~0.8 cm)、0.4 cm(0.3~0.5 cm)与0.5 cm(0.5~0.6 cm),Z值分别为-5.55和-3.69,P值均<0.05],置管后48、72 h腹围增加较少[分别为0.6 cm(0.5~1.0 cm)与0.9 cm(0.7~1.2 cm)、0.6 cm(0.3~0.9 cm)与0.9 cm(0.7~1.3 cm),Z值分别为-2.03和-2.09,P值均<0.05]、体重下降百分比较多[分别为-4.7%(-6.0%~-3.6%)与-3.1%(-3.7%~-2.2%)和-6.0%(-7.5%~-5.0%)与-3.9%(-5.1%~ -2.4%),Z值分别为-3.75和-2.96,P值均<0.05];与非移位组相比,置管后24、48、72 h及7 d向外移位组腹围增加较多[分别为1.6 cm(0.9~1.9 cm)与0.7 cm(0.5~0.9 cm)、1.5 cm(1.2~1.8 cm)与0.9 cm(0.7~1.2 cm)、1.7 cm(1.3~1.9 cm)与0.9 cm(0.7~1.3 cm)和1.6 cm(1.1~1.9 cm)与0.9 cm(0.6~1.3 cm),Z值分别为-4.82、-4.79、-3.74和-3.09,P值均<0.05]。结论UVC使用期间管端移位发生率较高。脐带干燥回缩、腹围、体重变化会影响UVC管端位置。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中心静脉导管 异物游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