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疑问:贝多芬不会写出如此比例失调的回旋曲式吧?2006年秋天,我应邀为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个音乐理论研修班讲授“贝多芬钢琴奏呜曲研究”课程,有一次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请找出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100个乐章中的所有回旋曲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在下一周的课堂研讨中,连续几位同学的发言,都无一例外地提及了作为回旋曲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第二乐章,这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提议暂停讨论,

  • 标签: 《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回旋曲式 贝多芬 奏鸣曲式 误会
  • 简介:'天下第一草書'懷素《自叙帖》的真相自宋代以來即屬難解之謎,被視爲'千年謎案'。20世紀80年代後,海内外專家學者圍繞懷素《自叙帖》的真贗,展開了一場'世紀大論辯'。一方鈐于臺北故宫博物院藏懷素名下《自叙帖》墨迹卷首的神秘殘損古印,引起學術界極大關注,此即'南昌縣印'。楊仁愷、傅申等曾誤定其爲宋代官印,長期以來在學術界幾成定案。本文鑒考並舉,依據印學史和印鑒時代風格特徵,並結合《鴨頭丸帖》《千字文》等多件古法書傳世實物證據,將此印訂正爲明代官印,並挖掘出其背後秘辛'嚴嵩父子案',確定了具體鈐印時間。

  • 标签: 懷素自叙帖 金章宗 南昌縣印 嚴嵩父子案 趙鼎 書法鑒定
  • 简介:人类学民族志经历了从业余民族志到科学民族志再到实验民族志的演进,研究方法从“摇椅式”收集到“参与观察”再到主客位叙事的转变;西方音乐学也从业余的“异国情调”的音乐记录到实验室音体系比较(比较音乐学)再到关注文化研究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从方志性的音乐集成编纂逐步走向音乐人类学学理,走向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深描”,进行着音乐民族志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 民族音乐 方志 深描
  • 简介:<正>刘正维在《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一书中指出:"戏曲音乐创作从20世纪后半叶起,一反历史的陈规,普遍走向专业化。音乐的一度创作逐步地由演唱者转向作曲者(家)承当,演员逐步成为二度创作者。于是,以演员为中心形成的流派

  • 标签: 戏曲音乐 音乐创作 论音乐 论戏曲 音乐传统 刘正维
  • 简介: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的渊源,已经有很多中外论者从不同角度的论述。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对这个不算新的问题再讨论;同时与肖四新先生讨论莎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纵观莎士比亚不同阶段的戏剧创作,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观念对基督教精神的理解在变化发展中逐步把握基督教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而,就莎士比亚戏剧中人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精神暗合,而非如肖四新先生所认为的存在本质的不同。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精神 存在意义 莎剧 戏剧创作 人存在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史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史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活动过程,把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还原到其具体生存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整体描写,也即将音乐史还原为音乐文化史。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观点,围绕“怎样书写音乐文化史?”“写谁的音乐文化史?”和“谁来书写音乐文化史?”等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历史民族音乐学 音乐文化史 音乐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
  • 简介:本文认为,盛宗亮选择具有独特结构内涵的五声性4-23音集作为《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四个乐章》的核心材料,并赋之予强大的生成力量,从而结构出这部熔现代气质与民族风韵于一炉的佳作。文章讨论了五声性音集的结构内涵与相互关联,并重点探讨了4-23音集的特点及其与民歌旋律的普遍联系。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4-23音集在《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四个乐章》中的运用情况。

  • 标签: 盛宗亮 钢琴三重奏 结构途径 五声性音集 4-23音集 结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