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性骨折病人在实施医护患位一体化护理对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影响。方法:收集时间资料(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共收集63例创伤性骨折病人资料,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医护患位一体化护理。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6.25%,DVT知识知晓率占比93.75%,满意度100.00%更优(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86.47±6.78)分,疼痛评分(2.08±0.21)分,评分更优(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通过实施医护患位一体化护理,降低DVT风险,提升患者对DVT的了解程度,优化患者生活能力、疼痛感,提升满意度。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延续护理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PI)病人中应用基于伤口评估角的干预方案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22.01~2023.03为期限,受试者为50例3期及以上PI病例,经双盲法分为25例/组,以甲乙为组名。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实施基于伤口评估角的干预方案。比较疗效水平。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较甲组更高(P<0.05)。结论:在延续护理3期及以上PI病人中应用基于伤口评估角的干预方案后可提升整体疗效,利于病情恢复,可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压力性损伤 3期及以上 伤口评估三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维护理干预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院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院前维护理干预,对比预后状况(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救治时效性(发病-首次接触医疗时间、首次医疗-首次心电图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00%vs75.00%)更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vs20.00%)更低(P<0.05);观察组抢救时效性更高(P<0.05)。结论:将院前维护理干预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能缩短救治各环节耗时,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级质控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挑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2021年1月至12月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定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应用级质控管理模式定位观察组,共计护理人员30名,两年内抽取12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级质控管理模式 手术室是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联合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健康教育联合位一体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40例:健康教育联合位一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健康教育 三位一体护理模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课程的态度及意见。方法采取方便取样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就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课程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95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开设《成人护理》的态度总分为(3.10±0.38)分,属于比较支持水平;"可以将知识纵横联系及整合"和"使临床护理课程构成了综合性、科学性较强的有机整体"得分最高,为非常同意水平;"教师不会面对较大挑战"得分最低,为非常不同意水平。工龄与态度总分呈弱负相关(r=-0.22,P=0.03),不同工作医院、科室、学历、职称、职务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态度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持较支持态度,认为该课程可以整合护理临床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但是首先应进行师资培养,同时应处理好课程设置与临床科室设置不一致带来的见习与实习问题。

  • 标签: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成人护理 态度 本科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准备工作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投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采用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workengagementscale,UWES)对2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准备工作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投入程度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评审前后,护理人员UWES总均分为(4.27±0.75)分,处于中等水平;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准备工作期间,手术室护理人员UWES活力、奉献、专注各维度及总分均较复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护龄、用工性质、职称、月收入、夜班频次的护理人员UWES总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婚姻状况、护龄、职称、夜班频次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投入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工作投入程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婚姻状况、护龄、职称、夜班频次是影响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工作投入程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分析护士在级防护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方法: 选取武汉金银潭医院北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2月1号至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新冠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取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设立护理带班组长岗位,确定其岗位职责,协助护士长进行二级管理。[结果]护理带班组长工作制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结论]实施护理带班组长负责制,能使SICU护士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落实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带班组长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于围手术期实施位一体护理模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采用随机数表法把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60例,参照组60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预防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位一体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都优于参照组,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维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个性化维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3例:个性化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病耻感以及生活质量均相较于护理前显著改善且优于护理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个性化三维护理 女性精神分裂症 预后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预康复护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运动功能各指标值。结果:经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发现观察组在经过联预康复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各指标,发现观察组的运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可以在患者进行截骨矫形手术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积极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联预康复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叉神经痛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2名叉神经痛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名。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结构式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比较,包括患者护理依从性、疼痛感、生活质量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更高,疼痛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 三叉神经痛手术 依从性疼痛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报告1例38天内进行次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分析与个体化护理。护理要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护理、高血压的用药护理;次全程监护,最终患者症状好转出院,至今未再次复发脑梗死。

  • 标签: []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医护合作模式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心理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该疾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三叉神经痛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2018年12月25日,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一届第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度工作会议于上海科学会堂国际厅召开。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一理事会理事、第一届监事,各专委会正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会员代表、第七届《上海护理》杂志编委、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各项奖获奖者近500人参加了会议。徐筱萍理事长做了学会2018年度工作总结,部署了2019年度工作重点。会上还对第十三届护理科技奖获奖者、第届“天使靓影”主题微摄影活动获奖者、2018“健康传播新势力”最受欢迎原创护理科普文章获奖作者及《上海护理》杂志2018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进行了表彰;并向上海市护理学会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2018年度入选人员颁发了证书,对首批入选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进行了授牌。详情可关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shshlxh)及上海市护理学会服务号。

  • 标签: 上海市护理学会 会员代表 会议 科普文章 获奖者 健康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疫情期间级甲等医院门诊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组织支持感、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星调查选取某医院门诊 62 名门诊护士。结果 62名门诊护士工作投入得分为61.00(43.75,76.00),心理资本得分为98.00(60.25,113.00)和组织支持得分为53.00(38.00,61.00)。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及工作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护士年龄每增加 1 个层级,其工作投入得分平均增加 1.294 分;门诊护士工作、轮休日留宿医院天数每增加1个层级,其工作投入得分平均减少3.638分,这可能与在院睡眠质量差;生活环境、饮食改变;思念家人等有关联。情感支持、工具支持每增加 1 分,工作投入得分各平均增加 1 分;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维度每增加 1 分,工作投入得分各平均增加 0.656、0.960、2.249 分(P < 0.01)。结论  医院门诊护士处于中等工作投入水平,组织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门诊护士工作投入的水平,也可间接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工作投入的水平。管理者可通过增强组织支持、心理资本等措施,提高门诊护士工作投入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门诊护士 工作投入 组织支持感 心理资本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7-28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作者简介: 姓名:张玮琦,性别:女,出生日期:1993年9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护 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通信作者:朱娅男,性别:女,出生日期:1984年4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 副高,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 ISBAR沟通模式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接内容,提高护理交班质量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接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护患满意度、医 护满意度。方法 ①于 2020年 3月成立专案改善小组,专案改善时间为 4月至 6月,②根据 ISBAR沟通模式制定运用于手术室重点环节交班模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培训学习,③每日晨交班由护士长抽问巡回护士对患者相关信息掌握程度,巡回护士根据术前交班模板对患 者相关信息的掌握、术中特殊用物准备进行交班,对疑难患者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及解决方 案,④每月进行专项质控检查,对各科室病房护士进行手术室护士术后交接满意度调查,并 作出阶段性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 I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护理交班质量,护理人员由抽问式交班转为主动式交班,患者术前信息知晓率大于 90%,患者身份核查率达 100%,交接质量提高,护士长掌握当日手术患者特殊情况,重点关注危重及疑难患者手术间,提高了病房 护士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Abstract】

  • 标签: ISBAR 沟通模式 手术室 标准化
  • 简介: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之际,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第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五次常务理事会议于2014年11月6日在美丽的广西南宁成功召开,中华护理学会的常务理事、瑼事,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的领导,各地级市护理学会的领导共170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华护理学会 常务理事 理事会 会议 南宁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