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5月9日,“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前沿论坛暨《当代文坛》学术年会”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当代文坛》编辑部等十几所高校和杂志社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和《当代文坛》编辑部联合主办,大会开幕式由天水师范学院马超教授主持。

  • 标签: 天水师范学院 当代文艺理论 当代文坛 学术年会 论坛 批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艺以宣扬民族主义为旨归,但是其理论支撑《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却漏洞百出,饱受诟病。民族主义文艺的中坚作家黄震遐的小说《大上海的毁灭》将上海和战争结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在西方的唯美的堕落和左翼的革命的上海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在小说中可以发现,一方面是反日的民族主义主题,另一方面是对战争中机械、技术的生产力的崇拜而产生的颓废情绪,而这种情绪的来源也暗合了法西斯主义对技术主义的追求。

  • 标签: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黄震遐 《大上海的毁灭》
  • 简介: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的研究虽然有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局面,但就整体而言,多停留在一个研究平面上,真正从《三国演义》文本的整体艺术构架上进行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这种状况,如何有所突

  • 标签: 郑铁生 《三国演义叙事艺术》 历史演义小说 人物形象
  • 简介:印度裔美国学者和诗人哈比卜的文学批评史书写不同于一般同类著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鲜明地体现了书写者的“他者”眼光及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使我们能从一种与众不同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文学批评史的“常识”问题。与此同时,哈比卜就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中的“理论之死”“审美主义”等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反对非功利性的“价值中立”的批评史观。他的诸多观点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 标签: 他者 文化身份 混杂性 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罗门都市诗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都市诗理论,以现代诗人在都市语境中的历史使命和道德承担为中心,概括罗门都市诗的理论核心与诗学价值.

  • 标签: 罗门 都市诗 十字街头 十字架
  • 简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据载早在西汉时期,双方就进行了较为频繁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丁对中国文化的吸纳和融合。从文学方面来看,“一部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史,就是日本人借鉴、吸收和消化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历史”[1]。受中国古典文学浸染并与中国古典文学有密切联系的日本作家为数众多,而中岛敦就是其中一位。

  • 标签: 《山月记》 人生悲剧 人格结构 “本我” 中国古典文学 日本文学史
  • 简介:摘要新时期,为了确保国家事业和党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九大提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切实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视民生问题。人民是我国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繁荣昌盛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新时代,人民始终是最坚强的力量。

  • 标签: 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基石
  • 简介:“读红楼只能作红楼读”是民国小说家叶楚伦的观点。理论上说,这样的提法与民初索隐派的理念形成直接对立,对于细读《红楼梦》文本的提倡带有建设性。本文还通过比较成之与叶楚伦的说法,分析叶楚伧出现解读偏执的原因,并由此展开,在“民初”的时代范畴内与“晚清”、“五四”的历史视野下,《红楼梦》接受与小说理论发展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促进,印证“民初”在小说理论发展史上表现出来的过渡性质。

  • 标签: 叶楚伧 小说理论《红楼梦》 索隐派
  • 简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着时代的感召和历史条件的催发,一批内涵丰厚的唐诗研究专著相继涌出,而余恕诚教授的(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据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增订出版,以下简称),则是其中一部极具特色的佳构.

  • 标签: 中的理论 人文关怀 余恕诚唐诗
  • 简介:近年来左翼文学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如何认识“左联”历史上的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仍然是一个关键的课题。关于“左联”与“第三种人”的论争,以往多是看作“左联”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典型表现。本文从历史梳理中发现,其实问题要比通常的认识复杂,“左联”一方面对“第三种入”有尖锐批评,另一方面也因应“第三种人”理论而作出了一些调整,这种调整事实上为“左联”组织理论的转向做了准备。文章认为“左联”的组织理论有过从“同路人”转向“统一战线”的趋向,而“第三种人”论争就在其中起到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宗派主义 关门主义 第三种人 左联 同路人 统一战线
  • 简介: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从词汇和句子的不同角度分析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政论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政论文 政府工作报告 奈达 功能对等 翻译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文艺“民族形式”问题其实质是要求在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坚持本土化立场、民间立场。郭沫若先生所主张的文艺“民族形式”观点,以全球化视野,看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异质文本”之间不停穿越,相互渗透、移植、杂糅、互补的“文化互动”过程。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既应该像郭沫若先生那样为保护“民族文化”而坚持本土化的文化立场,更应该像他那样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襟,坚持“摄取西学,发明传统”的态度。唯有如此,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复兴。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文艺“民族形式”理论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视界融合
  • 简介: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戏剧艺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于4月27-28日在美丽的春城昆明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陕西、河北、河南、江苏、江西、青海以及云南等地的戏剧界领导和专家70余人齐聚昆明,从不同角度就农村题材的创作、基层剧团的建设、民间职业剧团的关注与扶持等诸多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全国戏剧 农村戏剧 大好时机繁荣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核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构成。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二: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些断简残篇,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内在联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双方都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容的横向构成和历史的纵向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80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构成的论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转移,促进了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变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但其最明显的局限是没有说清“体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评价标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体系构成 历史发展 中国
  • 简介:由中国散曲研究会、湖南省诗词协会、湘潭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并由湖南省诗词协会和湘潭大学具体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8日至1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多位散曲界的专家学者和当代散曲作家济济一堂,

  • 标签: 散曲研究 学术研讨会 中国 创作实践 综述 市人民政府
  • 简介: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下午,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应邀出席的一百位专家中,内蒙古只有夏日、郝诚之。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党中央讲话,谈到钱老晚年的重大贡献是"倡导发展沙草产业"、"帮助农民依靠科学技术脱贫

  • 标签: 草产业 沙产业 内蒙古 钱学森 产业协会 夏日
  • 简介:为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讲课,备感亲切,因为我博士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在那里工作了6年。如果不是因为当年去了艺术研究所,我绝无可能成为戏曲研究领域的学者。众所周知,各地艺术研究院(所)都属于文化部门,在艺术研究院(所):[作是幸运的,因为中国的文化领域、尤其是戏曲领域,儿乎是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个领域。

  • 标签: 艺术研究院 戏曲理论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戏曲评论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