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家庭照护类型对术后脑肿瘤患儿的家庭韧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家三级甲等儿科医院210名术后脑肿瘤患儿照护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照护测量量表和家庭韧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家庭照护6个量表中,患儿认可、管理能力、家长关系与家庭韧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2,r=0.470,r=0.391;均P<0.05),家庭困难、疾病负担、疾病影响与家庭韧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46,r=-0.177,r=-0.348;均P<0.05);(2)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四类:管理负担型(22.9%)、管理有效型(24.8%)、管理低下型(28.6%)及管理默契型(23.8%);(3)四类家庭照护模式家庭韧性得分[(197.21±20.08)分、(205.92±14.25)分、(181.47±18.13)分、(198.06±17.08)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98,P<0.01)。结论脑肿瘤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四类,不同类别家庭的韧性水平存在差异,提示护士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特征,实施改变家庭照护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家庭韧性。

  • 标签: 儿童 脑肿瘤 家庭韧性 家庭照护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日本家庭访视照护的体系建设、运营模式、社会保障等经验,对比中日家庭访视照护模式,了解到中国家庭访照护视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和保障制度缺位。因此相关部门要统一规划,盘活现有的二级医疗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积极参与到家庭访视照护工作中,并将家庭访视照护纳入保险报销范畴,努力培养专业人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访视照护体系。

  • 标签: 家庭访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保险
  • 简介:摘要在如今深化改革时期,各个政策、部门都在进行改革,尤其是如今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医改。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是伴随着网络时代而出现的,是适应新时代的一项卫生改革,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试点。随着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中心年门诊量大幅度提高,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从产生的背景,相关概念与基础以及公平与效率理论等角度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探讨,针对性地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 标签: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现状,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气管切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家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0%,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家庭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研究嘉定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失独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取嘉定镇失独家庭35户,54人。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平台管理失独人群的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比较干预前后的调查量表,慢性病控制率,通过家庭医生管理,使得人群生活质量提高。结果前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的8个维度评分明显差异;前后慢性病控制率明显改善。结论嘉定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失独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减少社会矛盾,减轻医疗负担,是家庭医生服务制作为基本医疗政策有力的证明。

  • 标签: 失独家庭 家庭医生服务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临床价值,寻找更加有效的服务方案,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人员160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患者的基本医疗满意率等。结果(1)观察组在家庭医生签约率、慢性疾病控制率以及慢性疾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在基本医疗满意率、家庭医生就诊率以及慢性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够提高人们对慢性疾病知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肠系膜脂膜炎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门诊患者家庭护理培训模式,旨在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能力和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家庭护理质量,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探讨不同的家庭护理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评估其对患者家庭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提高门诊患者的家庭护理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门诊患者 家庭护理 培训模式 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方法建立全科团队模式家庭医生式服务组织框架,开展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儿童、贫困居民、慢性疾病患者等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规范了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评估工作效果绩效。结果截止到本文研究的2015年10月完成签约近2373余户,新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302余人,完成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165余人次,预约上门服务20余次。针对服务质量、签约情况中心组建家庭医生评估小组开展电话抽查及百姓座谈会形式,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百姓对家庭医师式服务知晓率达到94%以上。结论实施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能从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全程管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家庭医师式服务认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 标签: 家庭医师 服务模式 全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病房模式的建立在干休所老干部家庭管理中的效果与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我所在2018年3月开展家庭病房管理模式,以管理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50例退休老干部为对照组,以管理后(2018年3月-2019年3月)50例退休老干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人员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估为(96.7±4.1)分,对照组为(83.5±5.5)分,P<0.05。结论家庭病房管理模式能够提升退休老干部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病房模式 干休所 退休老干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产科护理模式的临床作用,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比分析我院产科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的50例产妇(对照组),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50例产妇(实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让产妇、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与护理技能,提高了母婴生活质量。

  • 标签: 产科 家庭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服务,实施以家庭作为服务中心(FCMC)护理模式,目前在临床上成为关注焦点。主要采取“待产、分娩、恢复房间”的顺序进行。FCMC为产科的现代护理方向,要求护理人员为孕产妇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提供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具体措施等,提高孕产妇的自我护理与保健意识,并掌握自我护理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开展,依然是目前产科护理中所面对的新问题。该研究主要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进行分析,现论述如下。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 模式探讨
  • 简介:摘要: 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服务,实施以家庭作为服务中心 (FCMC) 护理模式,目前在临床上成为关注焦点。主要采取“待产、分娩、恢复房间”的顺序进行。 FCMC 为产科的现代护理方向,要求护理人员为孕产妇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提供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具体措施等,提高孕产妇的自我护理与保健意识,并掌握自我护理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开展,依然是目前产科护理中所面对的新问题。该研究主要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进行分析,现论述如下。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 模式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科护理模式家庭为中心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对2016年3月份——6月份我科室收治的产妇1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同时对2017年3月份——6月份我科室收治的产妇120例为本次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开展。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在出院前对两组产妇进行各项护理评分情况调查。结果研究组产妇对护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工作落实评分较比对照组评分,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为19.17%,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为35.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模式家庭为中心的实施效果较好,产妇的剖宫产的实施率显著降低,有效疏导产妇的分娩的不良情绪,并做好产后的护理,加快产妇的预后以及角色的转换,保证母乳分泌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 家庭为中心 效果
  • 简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总体要求,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人口发展的质量,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计生委提出了构建上海新型家庭计划指导模式。经研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 标签: 家庭计划 上海市 人口计生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长此以往,很多慢性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导致国民健康指数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对以上问题加以解决,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为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逐渐发展成现代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文章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展开系统化分析,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于我院产科选取了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均符合入组标准。同时,在入组后将60例产妇随机分配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产妇,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十分满意19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6例、9例、5例,满意度83.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在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前情况更佳,(P<0.05)。结论:将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心理压力,对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妇产科分娩产妇91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产妇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46例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生产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的各项指标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产科分娩的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产妇生产后负面情绪,提高母乳喂养及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度,促进母婴结局的预后。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