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我国金粉光泽度差的实际,通过表面包覆对金粉进行化学改性,采用湿法将月桂酸钠、油酸、十二烷基磺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等8种单一表面改性剂按不同的比例包覆于金粉的表面。结果表明,经2%硬脂酸包覆的金粉的光泽度提高最多。选择对光泽度影响最大的硬脂酸等5种表面改性剂为影响因素,添加量为研究水平,以光泽度为考核目标,得到的最佳表面改性剂复配配方为:复配表面改性剂总用量占金粉质量的2%;硬脂酸钠占复配表面改性剂总量的15.38%,十二烷基磺酸钠占复配表面改性剂总量的23.08%,硬脂酸占复配表面改性剂总量的30.77%,油酸占复配表面改性剂总量的30.77%。这种配方可使市售的1000目80%Cu、20%Zn的金粉与调金油调制成满足凸、凹版印刷要求的金油墨,金油墨印刷后的光泽度达到84.8。

  • 标签: 铜金粉 表面改性剂 光泽度 正交实验 金油墨
  • 简介:为了制定水果、蔬菜罐头的卫生标准,我们进行了罐头中、锌测定方法的进一步探讨。目前,食品中金属元素测定方法虽较多,但为了提高分析的质量和分析速度,我们选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首选分析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蔬菜罐头 原子吸收 卫生标准 元素测定 标准贮备液 仪器测定
  • 简介:采用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分光光度法与流动注射分析(FIA)联用,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高灵敏度且线性范围大的分析水体中微量的方法。在阿拉伯树胶粉溶液存在,以氨水为缓冲溶液(pH9~10),并以吐温80作为增敏剂的最佳优化实验条件下当Cu2+的质量浓度在0.005~4mg/L时,Cu2+的浓度和对应峰高呈现较好的线性,其线性方程为:y=191.279x+2.979(R2=0.99991);检出限为0.8749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832%(200μg/LCu2+,n=20)。利用本方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回收率在95.82%~101.81%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流动注射 光度法 水体
  • 简介:建立了用邻菲哕啉(phen)活化Cu^2+催化双氧水氧化邻氨基酚(o-AP)显色为指示反应,在恒温50℃时采用金属元素分析仪分析痕量的新方法。产物在430a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线性方程y=0.0935x-0.0544(R^2=0.999),检出限1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2.36%,(50μg/L,n=10)。利用本方法测定纯净水中的,回收率在90.3%~110.6%,灵敏度高,操作相对简单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流动注射 邻菲罗啉 邻氨基酚 饮用水
  • 简介: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锌、、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d后开始连续收集7d的粪、尿样品,35d后处死,取大鼠血、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锌、肝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和铁的表观吸收率、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锌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大豆蛋白 花生蛋白 大鼠 微量元素 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