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病症,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120例呼吸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努力提高其临床水平。结果伴有胸闷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伴有喘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伴有咳嗽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伴有发热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结论哮喘发病相关因素有病毒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控制呼吸感染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所在,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对治愈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诱发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AD预防小儿呼吸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出生7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以维牛素AD滴剂(A1500u,D500u/粒)(胶丸)口服一年,对照组未服或少服维生素AD,一年后以调查问卷形式随访一年内呼吸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呼吸感染的发生明显较未服用维生索AD减少,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出生后常规服用维生素AD可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维生素AD 预防 呼吸道感染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阻塞性疾病患儿60例,30例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院急救过程和护理过程,对比两组患儿出现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患儿的急救中,在明确发病原因后,快速采取急救措施,有利于患儿的生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呼吸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晚期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合并呼吸深部真菌感染的肺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和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白细胞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研究组显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细胞、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晚期合并呼吸深部真菌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呼吸道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康艾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清Ig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反复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馥感啉口服液口服。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感染复发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IgA、IgG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IgM水平则无差异(P>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儿童反复呼吸感染有明显疗效。

  • 标签: 馥感啉口服液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 简介: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占小儿肺炎的10%20%,全年均可能发生,高峰期可达30%。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或细菌大量繁殖、生长,此时容易发生感染[2]。还可引起全身器官的病变,多因反复感染后通过免疫机制致病,且感染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1/3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呼吸道感染 儿童免疫 小儿肺炎 常见病原体 呼吸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感染患者痰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978例下呼吸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从978份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27株,阳性率为33.4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71株(82.87%),革兰阳性球菌56株(17.13%)。下呼吸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5种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下呼吸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避免盲目大量用药和不合理用药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病原菌鉴定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呼吸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的73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化痰、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免疫水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咳嗽时间(5.3±1.8)d、气促时间(2.7±1.4)d、肺部哮鸣音(4.9±1.6)d、肺部啰音(5.2±1.7)d、住院时间(6.8±1.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检出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复查,两组患儿的IgE、IgA、INF-γ、IL-4检出值均较治疗前好转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IgE、IL-4检出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IgA、INF-γ检出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显效率为86.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2.16%,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1.89%,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槐杞黄颗粒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同时可以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槐杞黄颗粒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急性下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头孢替安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替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观察组的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观察组为8.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感染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替安 阿奇霉素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上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择108例PNS合并上呼吸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馥感啉口服液治疗,治疗3天为1个疗程,判定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儿童PNS合并上呼吸感染,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上呼吸道感染 馥感啉口服液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呼吸合胞病毒性肺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小儿科收治的呼吸合包病毒性肺炎患儿19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患儿给予小儿科常规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患儿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于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儿咳嗽消失、发烧消退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及肺内啰音改善时间与常规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常规者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71%,联合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9%,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41%,联合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27%,联合组较常规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合胞病毒性肺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但药物治疗过程中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明显改善,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改善。

  • 标签: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更昔洛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感染常见病原携带情况以及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呼吸感染成人患者17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32例行M.Cat流行病学观察,统计常见病原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卡他莫拉菌(M.Cat)的携带情况,分析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HI与SP的携带率分别为28.66%、28.49%,均高于M.Cat的携带率15.41%,差异明显(P<0.05);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是影响病原携带与抗生素耐药的关键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呼吸感染患者病原携带率与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耐药菌株携带率升高,提示在呼吸感染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 携带率 耐药率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气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0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间歇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2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和氧气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辅助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辅助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此类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 简介:日前,人社部印发通知,明确了多项政策的时间点。其中包括明年开始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明年底,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随着医保'全国漫游'呼声日益高涨,有关部门加快了实施进度,拿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是,要想使其顺利落地,还有三坎要过。

  • 标签: 全国漫游 异地就医 印发通知 实施进度 退休人员 三道
  • 简介:可视喉镜具有操作时间短、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本文将可视喉镜用于困难气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手术的困难气患者女60例,年龄22~60岁,体质量45~85kg,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30例,Ⅲ或Ⅳ级30例。所有患者上呼吸均无明显损伤出血、炎症或肿瘤。将MallampatiⅠ或Ⅱ级和Ⅲ或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T径口插管(B1组和B2组)和直接喉镜插(D1组和D2组),每组15例。

  • 标签: 可视喉镜 气道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急诊抢救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液PH、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哮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PH变化不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提高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 急诊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的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结果术后获益以进半流饮食至少60d为手术成功标准,随访60d,20例进半流饮食或正常饮食,2例只能进流质饮食,2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手术无效,其中1例术后住院17d死亡。结论精准选择消化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胃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 姑息疗法 空肠回肠旁路术 胃旁路术
  • 简介:1临床资料1.1病例1男,53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呕血2h"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3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5/71mmHg。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区、脾区及双肾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6~7次/min,未闻及气过水音。胃镜检查:残胃炎、吻合口炎。

  • 标签: 氨基酸注射液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ICU接诊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良口腔护理干预法,观察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3d、7dVAP发生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脱机,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机械通气期间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