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化疗(multidrugtherapy,MDT)病人麻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地区登记的226例MDT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6例麻风病人中Ⅰ型和Ⅱ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2%和17.7%。47.8%的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前,39.1%的Ⅰ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1年内,47.5%的Ⅱ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2年内。MDT前细菌指数〉4.0和皮损≥5块是Ⅱ型麻风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DT治疗的2年内是麻风反应的高峰期,应重点监测。

  • 标签: 麻风反应 相关因素 联合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勃起功能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50例初次接受化疗的男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进行评估化疗前后勃起功能状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58.0%。其中,CR14例,PR15例,PD21例,SD0例。化疗前勃起功能障碍32.0%,化疗后勃起功能障碍83.0%,化疗前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消化道肿瘤、鼻咽癌、肺癌、淋巴瘤、软组织肿瘤患者IIEF-5评分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不同病理类型间IIEF-5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男性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后会增加勃起功能障碍,增加其发病率。

  • 标签: 男性肿瘤 化疗 勃起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通过尿道直接注药加扩张治疗慢性淋茵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用头孢曲松1.0g溶于10ml生理盐水,直接自尿道外口注入尿道后用阴茎夹夹紧,30分钟后松开,2小时排尿,15天为一个疗程,每5天扩张尿道一次。结果:第一个疗程治愈114例;第二个疗程8例。治愈率96.1%,随访0.5~2年,复发者8例,占6.31%。

  • 标签: 尿道灌注加扩张 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 简介:目的观察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组。结果凉血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皮损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凉血活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2.5%,虽优于复方青黛胶囊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凉血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皮肤瘙痒,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小便异常等临床伴随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复方青黛胶囊,结论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凉血活血胶囊 治疗 血热型银屑病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淋清颗粒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淋清颗粒口服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用药6周后观察2组患者痤疮皮损的变化情况,计算疗效指标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4%和7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轻中度痤疮,淋清颗粒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 热淋清颗粒 丹参酮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以期提高该类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成两组,其中感染组有22例,非感染组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统计与腹腔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86例进行子宫切除术高龄患者中,感染的发生率为25.58%;其中感染组中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进行化疗、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胃部排空延迟的感染例数进行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化疗、肺部感染、手术时间过长、血红蛋白过低都是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要求医务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加强感染的控制工作,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感染 高龄 子宫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目的:考察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影响。方法:将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情况、治疗前后Fas/FasL表达水平和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和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947,x2=5.094,x2=7.219,P〈0.05,P〈0.01)。两纽患者治疗前Fas/Fas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as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47,P〈0.05)。结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FAS FASL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并分析影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1.43±1.23)枚、术后3d白细胞计数(8.38±0.70)×109/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9.02±6.22)×109/L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瘤栓、〉Ⅰb2期、深肌层浸润者的复发率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Ⅰb2期、浅肌层浸润者的相比明显升高,5年内生存率与其相比明显降低(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主要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P〈0.05)。结论: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等情况可能会对其预后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手术 疗效 影响预后 临床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证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入选银屑病血证患者抽取静脉血,分离PBMCs,并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混合接种培养48h,加入五种不同组别的动物药理血清,即蒸馏水空白组、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解毒方组、甲氨蝶呤阳性对照组,并于不同体积分数培养混合细胞48h,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测定药物对HaCat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药物对混合培养细胞上清TNF-α的影响。结果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HaCat细胞增殖(P〈0.001),且效果优于拆方中药组(P〈0.05);消银解毒饮能降低混合培养细胞分泌TNF-α(P〈0.05),且与拆方两组比较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角质细胞活化增殖,对银屑病血证TNF-α有免疫调节作用,凉血类中药与解毒类中药协同作用治疗血型银屑病效果可能更佳。

  • 标签: 银屑病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 消银解毒饮
  • 简介:目的:探讨CA125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卵巢癌患者11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CA125水平及测定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分析CA125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化疗前后的差异,计算、比较二者在新辅助化疗效果监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后CA12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监测敏感性为63.26%,特异性为56.25%,准确率为62.28%;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癌原发灶瘤体体积明显缩小,血流最大速度明显降低,同时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监测敏感性为83.67%,特异性为81.25%,准确率为81.58%。CA125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敏感性为94.89%,特异性为68.75%,准确率为91.22%,与单独应用CA125及经阴道多普勒超声监测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125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监测的准确性,能更好的评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为临床评估奠定基础。

  • 标签: 卵巢癌 CA12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血人附睾蛋白4(HE4)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010—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NAC前后血HE4的变化规律,随访28~50个月(平均44个月),得出HE4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生存期等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NAC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HE4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后期随访中,HE4≤114.9pmol/L组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率低于HE4〉114.9pmol/L组,复发时间(19.5±2.3)个月长于HE4≤114.9pmol/L组的(8.3±2.6)个月,且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114.9pmol/L组与HE4〉114.9pmol/L组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1.0)个月(95%CI:23.05~26.95)及(36±1.8)个月(95%CI:32.48~39.52),HE4≤114.9pmol/L组生存率明显高于HE4〉114.9pmol/L组(P〈0.05)。结论:NAC能显著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HE4水平,监测HE4变化水平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HE4指标可辅助判定肿瘤复发情况、评估生存状况,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卵巢癌 HE4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主要症状缓解率,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腹腔镜较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缓解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相比随访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相比于开腹组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和腹腔镜两种方法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分别81例、10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经阴道手术方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和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具体选择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针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卵巢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106例男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分成两组,每组53例,观察不同方式对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影响性。结果:排尿功能上,治疗后对照组自由尿流率、排尿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残尿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性功能上,对照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率分别为24.53%、16.98%,射精障碍率为24.53%、15.09%,研究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率分别为9.44%、7.55%,射精障碍率为9.44%、5.6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能降低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性。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Denonvilliers筋膜 男性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和开窗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各45例,在腹腔镜下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的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的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 壶腹部妊娠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在子宫疾病方面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比和分析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86例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拟治疗的子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的全子宫切除方案治疗,而4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术治疗,探讨和研究两种不同的取石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耗时、术中输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住院天数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疾病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术方案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手术中的各种风险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腹腔镜 楔形切除 子宫全切除 临床疗效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