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医者有上工,有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和者,谓之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

  • 标签: 医者 上工 谓之
  • 简介: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及多层螺旋CT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残胃癌的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残胃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22例残胃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印戒细胞癌5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3例。残胃癌的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好发于吻合口,CT表现为吻合口及残胃胃壁受侵犯最常见,其次为贲门区胃壁,再次为食管下段及空肠,表现为胃壁增厚,僵硬,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残胃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一定依据,CT表现可与病理类型相对应并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他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残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回顾性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检测胃癌病灶的能力和在术前肿瘤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轴位CT图像、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和MPR结合CT胃镜(CTgastroseo-PY,CTG)检出胃癌病灶的准确率以及轴位CT图像和MPR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轴位CT图像、MPR和MPR结合CTG检测胃癌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84.76%、91.43%和95.24%,轴位CT图像与MPR以及MPR与MPR结合CTG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轴位CT与MPR结合CTG检出胃癌病灶的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0,P〈0.05)。轴位CT图像与MPR对胃癌肿瘤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6.40%和87.50%,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异(X^2=3.88,P〈0.05)。结论与轴位CT图像相比,MPR结合CTG显著提高胃癌病灶的检出率,MPR可明显提高胃癌肿瘤分期的准确率。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癌 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肿块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为肿瘤样病变35例(肿瘤样病变组)和恶性肿瘤200例(肿瘤组),记录两组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三维重建后处理灌注参数,判定诊断价值。结果: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最大径为(3.11±1.24)cm,增强幅值为(27.33±8.19)Hu;肿瘤组分别为(5.68±1.49)cm和(31.40±9.44)Hu,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BV、BF与PS值分别为(2.84±1.93)ml·100g-1、(2.14±1.33)ml·min-1·100g-1和(12.89±5.29)ml·min-1·100g-1,都明显低于肿瘤组病灶的(33.87±11.49)ml·100g-1、(25.39±12.49)ml·min-1·100g-1和(127.40±34.91)ml·min-1·100g-1(P〈0.05)。在235例患者中,CT判断为肿瘤样病变30例,恶性肿瘤205例,为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7.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清楚显示病灶情况,能通过灌注参数进行病情判断,是鉴别肺部肿瘤样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后处理 肿瘤样病变 恶性肿瘤 灌注参数
  • 简介:1研究背景层次解剖的概念是基于局部解剖及胚胎发育生物学衍生而来的.体腔内无论是实质或空腔脏器均由来自于不同胚层、不同细胞学类型的组织构成。由于胚胎发育过程的连续性.使的各个脏器的结构均是可以按层次划分的。根据体腔内胸膜或腹膜及其衍生的系膜、筋膜解剖.按层次解剖设计径路进行手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层次解剖 膜切除术 胚胎发育过程 应用 食管 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