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中肝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肝淋巴结清扫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8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68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77枚,平均清扫27枚/例,淋巴结转移率为55.87%(381/682),淋巴结转移度为7.87%(1438/18277)。在所有清扫的淋巴结中,贲门旁淋巴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肝淋巴结转移率最低,并且无单独肝淋巴结转移,全部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682例患者共清扫肝淋巴结1480枚,平均清扫2枚/例。24例患者发生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3.52%(24/682),淋巴结转移度为2.16%(32/1480)。胸上、中、下段食管鳞癌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3%(1/43)、3.76%(16/425)、3.27%(7/214),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5,P〉0.05);T1、T2、T3期患者的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5%(2/85)、5.46%(10/183)、2.90%(12/414),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0,P〉0.05);高、中、低分化食管鳞癌患者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63)、3.50%(16/457)、4.94%(8/162),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59,P〉0.05);肿瘤直径≤3em、〉3CA且≤5cm、〉5cm的患者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9%(6/232)、3.02%(11/364)、8.14%(7/8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7,P〈0.05);N分期中N0、N1、N2、N3期患者的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301)、2.53%(

  • 标签: 食管肿瘤 肝总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芍苷(TGP)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对47名连续服用白芍苷时间在1-5年的红斑狼疮患者和29名服用白芍苷时间在5年以上的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择患病时间、年龄、SLE活动性指数以及尿蛋白与TGP1和TGP2两组相匹配的20名红斑狼疮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5年的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CTX(环磷酰胺)总量、日平均泼尼松用量、尿蛋白、复发例数、SLEDAI评分以及感染情况。结果TGP组有1名患者复发,TGP2组有9名患者复发,对照组有7名患者复发。感染情况5年的治疗中,TGP1有3名患者发生感染,TGP2组有17名患者发生感染,对照组有18名患者发生感染。结论白芍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比较确切,能够减少CTX总量和日平均泼尼松用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感染情况和病情复发,特别是服用时间在5以上。

  • 标签: 白芍总苷,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感染,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