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在西德考察期间曾被一家德国友人邀请为他们的儿子当证婚。可见,德国人民对中国是十分友好的。认识劳舒一家笔者进修、考察、研究的根据地是在联邦德国北部的比勒菲尔特(市)大学,大学的外事处有时会组织外国学者、留学生去普通的德国家庭,体验生活,提高语言水平.

  • 标签: 西德 联邦德国 外国学者 体验生活 语言水平 留学生
  • 简介:这是德国作家冈特·艾希(1907—1970年)于1968年写成的一篇短文———《约拿》。短文围绕着“我”接受任务踏上寻找“约拿”之途展开。约拿是《旧约》中描写过的一位先知,一位曾不大听上帝话的先知。因他,曾发生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上帝让他去一个叫尼尼...

  • 标签: 《旧约》 神界 人的世界 发信人 人界 主体世界
  • 简介: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4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

  • 标签: 德国研究 北京 年会 中国社科院 中德合作 学术报告厅
  • 简介:海德格尔和卡夫卡,一个是被称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现代派文学大师,二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存在主义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为其思想先驱,那么海德格尔自然受到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而卡夫卡的作品又被视为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体系在艺术创...

  • 标签: “卡夫卡式”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克尔凯郭尔 存在主义哲学 两个世界
  •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考1994年德语文学硕士研究生考题Achtung!FehlerinOrthographieundGrammatikknnenIhrErgebnisnegativbeeinfluen!Ⅰ.(12Punkte)NennenSienachI...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德语文学 外国语 1994年
  •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考1995年硕士研究生二外(德语)试题Ⅰ、KorrigierenSiedieFehler.(10Punkte)改正下列句中错误。1.WassindSie?-lchbineinLehrer.2.IchmochteHerrSchmidts...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外国语 德语文学 1995年 二外 译成德文
  •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考1995年硕士研究生二外(德语)试题答案Ⅰ.1.IchbinLehrer.2.IchmchteHerrnSchmidtsprechen.3.Siehatvergessen,dieEintrittskartemitzubringen....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外国语 试题 1995年 德语 部分时间工作人员
  • 简介:F.W.赖夫艾森(Raiffeisem)于1888年3月11日去世,他是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创始。这种合作社以他主张的“自我帮助,自我负责和自我管理”原则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组织起来,直到今天,赖夫艾森的这一思想及其合作社形式在联邦德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仍在得以实践。

  • 标签: 农业合作社 联邦德国 创始人 简介 我为人人 自我管理
  • 简介:1.1SetzenSiediepasendenEndungenderAdjektiveein!10P1.1.1Der(stark)AutoverkehrinderStadtmachteinemKopfschmerzen.1.1.2Esgibtviel...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第二外语 入学考试 外国语 德语 阅读理解
  • 简介:欧盟是国际贸易谈判重要的参与方,欧盟委员会在得到了各成员国的授权后,代表欧盟参与谈判,在欧盟各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具有委托-代理的特征。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作为代理的欧盟委员会在谈判中因为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与作为委托人的欧盟成员国在利益偏好上发生了冲突,在具体的农业贸易谈判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代理失职”的现象。这种情况又对具体的谈判结果产生了影响。欧盟特殊的治理结构以及农业贸易谈判较高的技术性要求是这种“代理失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欧盟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共同农业政策 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人失职
  • 简介: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的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体现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新思路。本文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探讨了在旧厂房与旧仓库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并对如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思考。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城市发展 包豪斯 工业建筑遗产
  • 简介:英雄史诗《尼伯龙之歌》(约1200年)中有四段关于梦境的描写,它们都对之后的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本文从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人物反应、情节发展、意义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史诗中的梦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史诗中的人物对于这些梦境的反应不完全遵循逻辑,但是都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这些梦境,史诗塑造了一种"毁灭的机制",将所有情节的发展都预先注定,也使所有角色的行动都与情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些梦境中所出现的母题和意象在中世纪文学中都具有象征意义,对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有揭示作用。最后,梦境指出了爱情(minne)、忠诚(triuwe)、痛苦(leit)和复仇(rache)之间存在的联系。

  • 标签: 《尼伯龙人之歌》 中世纪 史诗 梦境描写
  • 简介:卡尔斯鲁厄信息中心(FIZKarlsruhe)成立于1977年,主要由五个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情报机构合并组成。这五个单位是:处于1957年的卡尔斯鲁厄“核能文献中心”(ZAED),建于1954年的慕尼黑“航空航天文献信息中心”(ZLDI),建于1845年的布朗许维克“物理通报”(PB)编辑部以及她于1669年的卡尔斯鲁厄“数学教学通报”(ZDM)编辑部。

  • 标签: 文献信息中心 科技情报所 STN系统 卡尔 同济大学 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