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认为,是一部伪托之作,它是将南唐徐锴的改头换面而成的.伪托者为了改变的性质以达到隐去原著者徐锴的目的,在书中羼入了伪作"李阳冰书";打破了原书以声为经的分卷方式;删除了原书;托名"宋徐铉书".一书是清末或民国初年坊间书贾为了商业利益所为,并不是罕见的"古籍".

  • 标签: 伪托之作 改变性质 小学汇函本
  • 简介:<正>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把数千年的汉语语音史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一、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即晋代以前;二、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以前,即北宋以前;三、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以前,即清代以前;四、现代期——十七世纪到现代。每一阶段都有它们的代表音,上古期主要以《诗经》的押韵和汉字谐声所反映的音系为代表;中古音以公元601年陆法言所作《切韵》音系为代表;近古期以公元1324年周德

  • 标签: 音系 周秦时代 郭锡良 殷商时代 甲骨文 韵母
  • 简介: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音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音、日译汉音、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黄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构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音构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音与音位音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
  • 简介:吴格明在《理性:语文课程改革不应缺失的价值坐标一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度反思》一文中指出,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些很好的思想,例如张扬人文精神,主张多元文化,倡导自主学习,重视过程、积累和识字写字,等等,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还很严重,其核心问题就在于缺失理性精神。

  • 标签: 语文课程改革 理性精神 价值坐标 人文精神 多元文化 自主学习
  • 简介:汉语的语义范畴是个大问题,也是个人们长期力图解决的老问题。我们认为汉语的语义范畴由三个平面构成:概念义平面、文化义平面、语用义平面。本论阐释词语的文化义平面

  • 标签: 文化义 语义范畴 汉语词语 概念义 语用义 阐释
  • 简介:<正>0.引论形式和意义是符号学和语言学中几乎近似于公理的一对最基本的概念。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都与对它们的不同理解有关。汉语语法学界向来重视这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自“三个平面”的理论成为热门问题以后,有关形式和意义的问题又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些讨论。

  • 标签: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语用意义 概念意义 表现形式 语言形式
  • 简介:“一惯”“一贯”之误光军《光明日报》1995年5月10日第10版刊有《期待再掏一回国产片》一文,其中有“但当时出于对好莱坞的一惯信任和对施瓦辛格的欣赏”一句,窃以为句中的“一惯”“一贯”之误,特作如下辨正。对于“贯”的讲法,《辞海》在第⑤条解释中...

  • 标签: 《辞海》 光明日报 《辞源》 好莱坞 辞书出版 旧制度
  • 简介:以斑百合(Liliumelegans)的茎段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产生小鳞茎。小鳞茎或小鳞片在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快速增殖。结果显示,小鳞茎或小鳞片快速增值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BA0.25+24-D0.15mg/l;最适液体培养基为MS+BA0.4+2.4D0.2mg/l。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增殖率高。

  • 标签: 斑百合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增殖
  • 简介:本文结合现代方言中的缓读分化现象,以及文献中的缓读分化词记载,论证了与聯、[糹言糹]等字不仅形出一源,古音亦同源。

  • 标签: 缓读 分化 同源
  • 简介:《尔雅音图》的音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份反映晚唐五代时期汉语音韵的重要资料。此书注音的特点是:一字一音,全是直音,没有反切。全书共有注音1583条。完全采用直音这种注音方式就说明其音不可能是袭自传统韵书,而直接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口语。

  • 标签: 尔雅 音系 晚唐五代时期 注音 直音 音韵
  • 简介:读图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广告业来说,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广告文案的写作。在诸多形式的广告文案中,平面广告文案是受到打击最猛烈的。环视我们身边的平面广告载体,越来越多的大画面、小文案,甚至是零文案。在一浪又一浪的“文案式微”呼声中,学生更是对文案写作越来越忽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面设计学习中。在世界广告大赛的获奖平面广告作品中,几乎清一色的是零文案或小文案的作品,这又增长了大家对文案无用的看法。

  • 标签: 广告文案写作 平面设计 读图时代 广告作品 社会生活 广告载体
  • 简介:<正>一、平面与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1.1.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交际载体,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体系。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分析语言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现代许多语言学理论的差别常常表现在如何划分语言的平面以及各个平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上。索绪尔(F.deSaussure)的语言符号学对近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代许多语言学家接受了哲学符号学家皮尔斯(C.S.Peirce)和莫里斯(C.W.Morris)的观点,认为应该分清语言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因而形成了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分支,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尽管语义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语用学的研究还在形成阶段,从三个不同平

  • 标签: 句法分析 深层结构 基本短语 句法学 句法平面 结构形式
  • 简介:<正>0.句法学(syntactics或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明确地作为符号学的三个分支首见于美国学者C.W.Morris1938年问世的《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ofTheoryofSigns)一书,60年代我国学者周礼全先生在翻译此书时把它们分别译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据我所知,把pragmatics译为语

  • 标签: 语用学 语义学 句法学 方法论分析 语言学研究 语言表达式
  • 简介:<正>汉语虚字的研究,元代卢以纬以前无专书。有关这个问题的见解散见于训诂文字专著及少数文人的文论中。训诂专著和文人文论中的虚字见解,一般语法史著作多所论及;而文字学专著中的虚字见解,除《说文解字》外,还鲜为语法史家所关注。其实,象小徐《说文传》、郑樵《文书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小

  • 标签: 徐锴 语助 许慎 语气 《通释》 义界
  • 简介: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分析《切韵》音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复杂对应现象,观察《切韵》音声韵调格局与现代汉语方言的明显差异以及《切韵》的小韵数量成倍高于现代汉语方言音节平均数等现象,再根据“均变性原则”,从而质疑《切韵》音的单一性,肯定其音具有异质程度较高的综合性质的设想。

  • 标签: 切韵 语音系统 汉语方言 均变性原则 综合性质
  • 简介:<正>《说文》之学在清代有长足的发展,而最突出的代表则是段玉裁,其所著《说文解字注》则被公认为是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王念孙在《说文解字注序》中也赞许其为至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这固然是段玉裁本人苦心经营四十载、使用了形音义互求等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结果,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不为广

  • 标签: 段玉裁 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注 研究方法 形音义 王念孙
  • 简介: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测法。内部拟测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从共时分析中得出历时的结论。语文学方法也是只就一种语言的材料探索语言的演变过程,因而有人把它看成内部拟测法的一个变体。汉语上古音的研究,经过清儒的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考证文献只能得出音类,要揭示音的面貌,还得拟测出各个音类的音值。拟测上古音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年代初。由于现代汉语的方言及不到上古,亲属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历史比较法用不上,因而需要把传统的语文学方法与内部拟测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现这种结合的第一个人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王力、董同和、李方桂等学者又在高本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使上古音的轮廓逐步明朗起来。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古音研究中谐声原则与声母的拟测,韵尾的拟测,诗韵与主要元音的拟测等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论。

  • 标签: 高本汉 内部拟测法 汉语上古音 上古音系 历史比较法 元音
  • 简介: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比法和排除法从声韵调三方面对粤东闽南方言韵书《潮声十五音》和《潮语十五音》的音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这两种韵书的音性质。经过考证,笔者认为这两种韵书所反映的是粤东汕头方言音

  • 标签: 潮汕韵书 音系性质 声韵调拟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