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连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岗位需求减少。面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2009年,北京物资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起点前移,终点无限”,搭建“课堂+基地+活动+网络”的就业指导平台,启动学生“德育·素质档案”,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标签: 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学毕业生 指挥 保障 金融危机
  • 简介:近几年来,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就业信息安全问题、就业公平问题持续威胁着大学生就业安全,加之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受阻,如何保障大学生就业安全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根据系统论观点,大学生就业在社会系统下运行,其状态会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系统分析,设计了大学生就业系统分析模型,从政府、高校、家庭、大众媒体、用人单位、大学生六方面构建了"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安全保障体系。

  • 标签: 大学生就业安全 安全保障体系 结构性矛盾
  • 简介: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笔者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阐述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必要性,并提出从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和服务供给三方面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

  • 标签: 大学生就业 社会保障 高等学校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近日下发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安置相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全力保障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安置。通知要求,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在30个工作日内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定向旗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到。

  • 标签: 医学毕业生 内蒙古自治区 就业安置 免费 保障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 简介:目前,中国政府正加大力度制定、实施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以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笔者从中国目前的就业现状谈起,分析劳动法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不足,以及与就业法的区别,揭示就业立法的现实意义,论证在我国进行就业立法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些立法建议.

  • 标签: 中国 就业压力 就业立法 就业政策 失业率 劳动法
  • 简介: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就业意向的确定是实现成功就业的第一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就业意向,是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因此,面临求职的大学生,在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应认识到调整就业意向的必要性,掌握调整就业意向的合理方法。

  • 标签: 调整 就业意向 成功就业
  • 简介:走出校门便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是每个学生的梦想,因此,“高就业率”专业成为了考生与家长的首选。与“高就业率。相对的当然也就有了就业较为困难的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备受考生与家长冷落,甚至也成为高校的“鸡肋”。本文通过对各个专业2009~2011年三年就业率数据整体分析,统计出2009~2011年三年平均就业率最低的二十个专业(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面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公布情况)。

  • 标签: 就业率 改写 普通高校 用人单位 就业状况 本科专业
  • 简介:在2000年初,傅正泰校长提出全校的工作重点是"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即是招生和就业.这使我们招生、就业办的全体同志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经过全体招生和就业人员一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标签: 招生就业
  • 简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不再是人才市场的稀缺资源,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认为,无论建立什么样的就业工作机制,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并且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没有人才保证,一切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总结最近几年我校的经验主要如下:

  • 标签: 就业工作机制 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形势 市场经济 招生规模
  • 简介:对于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青年就业群体基数庞大,据人社部;肖息,2016年大学毕业生加上初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人数大约为1500万左右,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容忽视。为了引导学生就业,一些大学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及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措施,总结出了经验,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因为每年遴选出50所院校,因此也被称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从2009年到2015年,全国共300所高校获此殊荣。本文为大家盘点了部分“就业工作50强”的部分高校,看看这些学校是如何结合自身的特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走出了一条“典型”之路。

  • 标签: 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 就业工作 大学生 就业压力
  • 简介:就业环境和就业观念是就业和再就业系统工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大因素。建设就业环境包括创造就业硬环境和建设就业软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包括就业者转变择业观念和用工单位转变择人观念及政府转变就业指导思想.只有解决好就业环境建设和就业观念转变二者的关系,才能使就业问题的解决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 标签: 就业环境 就业观念 大连市 经济环境 政策环境
  • 简介: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一系列就业难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怎样化解这一难题?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 标签: 就业困局
  • 简介:吉林大学2006年共有毕业生17307人,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吉大努力建设“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每年吉林大学毕业生人数都高居全国高校首位,那么如何实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步提高,保证2007年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呢?吉林大学就业办主任吕丽华认为就业工作队伍是促进就业工作开展的关键,并给记者介绍了明年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思路。

  • 标签: 就业工作 大学毕业生 就业指导队伍 素质 吉林大学 一次就业率
  • 简介: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的难易不仅依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同时也取决于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是说,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影响到就业指导的开展,也影响到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因此,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素质,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素质
  • 简介:就业观是个体对求职就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就业行为的先导,不同就业观导致不同的就业行为并产生不一样的就业结果.深入探讨就业观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面向毕业一年后的2013届高校毕业生开展面访问卷调查,线性回归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条件观、就业价值观、就业目标观、就业伦理观均显著影响其就业质量.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升毕业生专业认可度,注重增强其就业能力素质及认知,引导毕业生开发求职社会资源,乐观看待就业形势,培育发展型就业价值观,理性看待和确立就业目标,适度增强就业自主性,力争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标签: 高校毕业生 就业观 就业质量 实证研究
  • 简介:"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走过了春秋冬夏,明天又开始新的出发",在六月里,大学四年即将结束,毕业的同学们将奔赴新的前程。对于2010年同学们的就业去向,本期策划选取一些就业热点,请有关省市专家和已经在这个岗位上的同学来分析趋势、热点,并请同学们谈一些感受,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 标签: 就业去向 2010年 同学 大学 毕业
  • 简介:就业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经济社会问题,是经济市场化、生产高级化、社会多元化和生活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再就业工程也必须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四方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务实的就业政策和多渠道分流的安置方略,大连的再就业工程一定会取得新的进步。

  • 标签: 大连市 劳动力结构 产业结构 市场经济 再就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