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1907年的“事物讲座”中,胡塞尔第一次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一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的空间性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的思路历程,以及从其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与感知的透视性的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中的空间性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的透视性与动感的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的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的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透视性 事物感知 空间构造 动感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迎接党的十六大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时指出,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强调十六大报告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作出回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无疑,十六大报告完成了这一任务.实际上,十六大报告本身就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了新的理论篇章,为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同时又必须自觉地意识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 标签: 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人民民主专政 公有制 按劳分配原则
  • 简介:舍勒在晚期作品《唯心论与实在论》中,对狄尔泰关于"实在性"的讨论给出深刻回应,二者共同辩护了通过"反阻经验"(Widerstandserfahrung)来解释外部世界实在性的理论道路。不同于狄尔泰对属于人的意识经验的非直接的"反阻经验"的专注,舍勒把对实在性的讨论推进到存在论的论域,辩护狄尔泰拒绝的直接的"反阻经验"。作为对来自生命中心的冲动的反阻,"直接的反阻经验"是"实在"(Realsein)的根本。在舍勒看来,"实在"不只关涉到外部世界的实在,而是关于所有可能的存在领域的实在,是人的全部经验的根本性纬度。舍勒发展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但不是海德格尔所批评的对象性的在手经验的理论变形,而且还能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形成某种竞争关系。

  • 标签: 实在 反阻 感觉 生命
  • 简介: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观点出发,对黑格尔之'感性确定性分析'中的动作性词语作一个解释学的解读工作,以便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之中介游戏或者间接同一性机制所以可能发生的动态的源初'地带'.

  • 标签: 动作 意谓 中介 否定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