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伊拉克W油田Mishrif组巨厚孔隙型生屑灰岩为强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结构评价难度较大。结合薄片、孔渗试验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使用分理论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建立了以分维数定量评价孔隙型生屑灰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和标准。该储层孔隙结构分特征可分为2类,第1类储层孔隙结构整体具有显著的“单段型”分特征;第2类储层孔隙结构整体分特征不显著,但其较大孔喉系统和较小孔喉系统各自具有显著的分特征,即“多段型”分特征。分维数能够反映孔隙型灰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分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压汞毛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分段越多,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利用孔隙结构分维数的分区性对储层进行分类,同一类样品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相似性验证了分维数分类结果的合理性。Ⅰ类与Ⅱ类储层多对应“多段型”分特征,Ⅲ类与Ⅳ类储层多对应“单段型”分特征。该研究成果对相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孔隙型灰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压汞毛管压力 储层分类
  • 简介: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和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第三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4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灶"的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藏、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和多类型圈闭成藏"的"复式成藏"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藏与源外找油、斜坡成藏与下坡找油、晚期成藏与源上找油、动态成藏与深层找气"等新的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油气勘探新突破和新进展。

  • 标签: 高原复合盆地 多源生烃 复式成藏 勘探理论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是近年来石油重点勘探层系之一。长7段油页岩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长7段烃源岩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原油通过流体压裂缝、断层和叠置砂体进行运移,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长7段烃源岩具有连续式生烃、幕式排烃、多点式充注成藏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岩特征等表明,烃源岩先向下再向上排烃,二次运移具有垂向运移为主、短距离侧向运移特征。利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计算了长7段向下排烃厚度平均约10m,向上排烃厚度平均约30m,向下与向上排烃量之比约为1∶3。

  • 标签: 延长组 异常高压 幕式成藏 排烃厚度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油田开发前期的地质储量计算过程中.由于掌握的地质资料较少,采用确定法很难准确求取各储量计算参数,导致储量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介绍蒙特卡罗原理、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剖析的基础上.以海上某油田为例,通过卡方检验函数优选出各储量计算参数的概率分布数学模型。对整个地质储量进行随机模拟,确定储量的高、中、低方案值,并开展了储量敏感性研究:最后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且保证评价资料样本点充足的前提下。有效应用蒙特卡罗,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储量的评价结果,同时该方法可为开发前期或初期阶段国内外油气资源的同类评估提供指导。

  • 标签: 蒙特卡罗法 地质储量 卡方检验 敏感性分析
  • 简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初始化是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常规的平衡法会导致在油层大片连通的区域有完全相同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值,这不符合真实的油藏流体分布情况。为提高数值模型的精确度,提出了枚举平衡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的模型初始化,原始流体饱和度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饱和度进行枚举,不再取决于相渗曲线端点值;然后通过相渗曲线端点标定,生成新的相渗曲线;通过毛管压力标定,保证了初始状态时流体饱和度场的平衡。实际应用表明,枚举平衡能够较好地展示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真实分布状态,并减少历史拟合工作量,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油藏数值模拟 初始化 毛管压力 J函数
  • 简介:为了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类型,为致密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分理论和高压压汞方法,结合储层物性资料,通过对11个致密砂岩样品的压汞实验,研究了冀中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根据进汞曲线拐点,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系统按直径大小划分为裂隙(>10μm)、大孔(1~10μm)、中孔(0.1~1.0μm)和微孔(<0.1μm)。依据分理论,分别求取各尺度孔隙分维数,验证了孔隙系统划分的正确性。根据不同尺度孔隙的分布频率,结合样品孔渗、排驱压力和退汞效率等参数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微孔分布频率高,但几乎无连通孔隙,具有较低的渗透率;Ⅱ类储层连通孔隙发育,但微孔较少;Ⅲ类储层不仅有大量微孔,同时有丰富的连通孔隙,渗透率也较高。通过分析得出,微孔分布频率越高,退汞效率越高,孔隙结构越简单,均质性越好;裂隙和大孔均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因此,Ⅲ类致密砂岩储层为最优质的储层,可作为致密油气勘探与开采的首选目标。

  • 标签: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孔隙分类 分形维数 储层评价 冀中坳陷
  • 简介:该文以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以塔中I号断裂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为目标,结合缝洞储集体主控因素,针对性地选用印模古地貌恢复技术、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地震相波形分类组合技术、多属性约束井-震联合孔隙度反演技术以及叠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分层次、分类型、分级别对缝洞储集体进行刻画,满足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生产需求。

  • 标签: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 生物礁滩复合体 储层预测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准确求取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一直是测井解释工作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缺乏密闭取心等直接确定岩心含水饱和度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物性分析数据及RFT测试等资料,并以中东某油田为例,探讨了利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的方法(J函数).利用此方法计算出的原始含水饱和度与相渗实验分析结果及试油结果均吻合较好.此次研究为缺乏岩心含水饱和度资料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求取提供了一种合理、可靠的计算方法.

  • 标签: 碳酸盐岩储层 毛管压力曲线 J函数法 原始含水饱和度
  • 简介:测井方法是非均质生油岩精细评价的常用方法,但现有的评价方法对生油岩成熟度及密度等因素考虑不全。文中提出了综合考虑生油岩成熟度和各种测井响应的"反推ΔlogR",并以Kar7井为例,应用该方法计算了2285~2985m内生油岩的有机碳含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标签: 生油岩精细评价 有机碳含量 “反推ΔlogR”法 测井响应 成熟度
  • 简介: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对其进行注热开采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开采方法。以某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拟开采矿区为例,在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模型,并对天然气水合物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天然气水合物的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且分解速度加快;随着孔隙度的逐渐增大,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注水温度的增加,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但作用在天然气水合物表面的温度随着注水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该矿区进行注热开采时,当注水速度为6m/s、注水温度为80℃时,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速度最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结论可为注热开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有限体积法 注水速度 水温 孔隙度
  • 简介:致密油资源评价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专家对其资源潜力和规模的认识差异较大。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属典型的致密油,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和总有机碳含量均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建立了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致密油有利区分级地质评价标准,优选出油气勘探的3级评价区。以EUR(EstimatedUltimateRecovery)分级类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研究为核心,应用油井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不同评价区单井EUR值求取,运用合理开发井距、探边测试和微地震裂缝监测等3种方法开展了井控面积参数研究,并进行了多方法相互印证,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结果已应用于勘探生产中,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部署,该方法对其他致密油评价区也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致密油 资源评价 EUR分级类比 井控面积 可采资源量 芦草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