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4月Nature针对气候变化推出了新专刊NatureClimateChange,该刊除了关注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同时还重视气候变化中的人文研究,并特别设置了政策和市场观察栏目,以期更全面地介绍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和动向。本文以政策和市场观察栏目为重点,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多个社会热点问题,筛选相关文章分别就其前沿观点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市场观察 气候变化 科学问题 栏目
  • 简介:<正>臭氧是大气层重要的组成成份,一般从5—10km臭氧含量开始增加,至20—25km的平流层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再往上逐渐减少。在标准大气状况下大气的臭氧总量厚度约3mm。由于它对太阳紫外线

  • 标签: 大气臭氧层 生态环境 人类 保护措施 气候 植物
  • 简介:新的研究显示,南大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洋存储的热量都要多。这项由塔斯马尼亚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南大洋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对某些贝类动物产生

  • 标签: 南大洋 科学家 变暖 塔斯马尼亚 生态系统 贝类动物
  • 简介:2007年5月29—31日,气候变化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imateChange,ICCC)在中国香港召开。400余位来自全球的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水电能源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官员、商界代表、新闻媒体及香港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教授,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出席了闭幕式,他对大会的召开和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标签: 中国香港 国际会议 气候变化 香港特别行政区 工程技术人员 自然科学家
  • 简介: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全球55个工业化国家决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然而美国却与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一起拒绝签署协定。正如布什总统所解释的那样: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全球变暖的论点是否正确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这种怀疑态度普遍存存,还有少数市民和科学家则完全否认这一论点。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家 科普读物 公众 《京都议定书》 解析
  • 简介:《大众科技报》报道: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寸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若干意见》这“三个应对”、“三个保障”、“三个迫切需要”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记者采访 科技 大众 博士 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