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过详细分析和探究。方法回顾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6例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患者的病因、并发症等情况和治疗方法等,观察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结果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到本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表现在肾功能衰竭,其次就是顽固性水肿和大量蛋白质,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合并其他器官或者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贫血等疾病,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采用肾脏替代治疗。结论对于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要进行尽早的治疗,这样才能够减小其他并发生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患者 临床特点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预防控制治疗。组间对比康复效果,并分析慢性传染源特点。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为: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等。结论:肺结核慢性传染源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临床需给予积极的预防控制治疗,以减轻肺结核的危害。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传染源 特点 防控策略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69例DPHA与134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肝脓肿多见于中年女性,多位于右肝,多为直径5~10cm的单发脓肿.NDPHA患者腹痛症状较DPHA患者明显,低蛋白血症(〈30g/L)、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DPHA患者(P〈0.05).两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DPHA患者和NDPHA患者分别以肝动脉、胆源性为主要感染途径.隐匿性肝脓肿感染途径在两者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单用抗生素、脓肿穿刺排脓或穿刺置管引流、开腹手术等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HA患者住院时间〉3周者比率明显高于NDPHA患者(P〈0.05).结论DPHA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不典型,且更容易合并并发症.及时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并适时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西医及中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血气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使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提高,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疾病 特点及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间肾内科所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80 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临床检查与结果、诊断记录、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数据整理,从而分析肾内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及结果。结果: 80 例患者在确诊糖尿病肾病后,在诊治过程中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衰竭、顽固性水肿等,同时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贫血、感染等现象,同时对 8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 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配等水平,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配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肾内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大多表现为肾功能衰竭、顽固性水肿等,为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治疗过程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同时要对患者的饮食方案进行调节,秉持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理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大化的减少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威胁。

  • 标签: 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患者 临床表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水员脑小血管病发病特点及潜水医学鉴定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潜水员60例,潜水员是否存在脑小血管病采用MRI诊断,根据脑小血管病检出情况分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48例,检出脑小血管病12例。结果:对照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MoCA量表、NIHSS量表、SDS量表评分分别为27.43±1.58(分)、0.12±0.08(分)、20.35±1.18(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潜水资格合格率为95.83%,待定率为4.17%,不合格率为0.00%,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潜水员脑小血管病发病特点为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情感功能下降,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潜水医学鉴定结果存在不合格情况,因此临床上应该加强对潜水员脑小血管病的筛查,若确诊则应该积极治疗,避免该病对其潜水资格造成影响。

  • 标签: 潜水员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 潜水资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合并免疫学异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免疫学指标及临床表现等数据,根据免疫学异常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进行对比。结果:100例过敏性紫癜合并免疫学异常患者中,轻度异常组有60例,重度异常组有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上无显著差异。轻度异常组患者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等症状较轻,较少出现内脏损害;重度异常组患者表现为皮肤紫癜明显、关节疼痛剧烈,且伴有肾脏、神经系统等内脏损害。免疫学指标方面,轻度异常组患者血清IgE水平略高,而重度异常组患者IgE水平显著升高,并出现其他多种免疫学异常,如抗核抗体阳性等。治疗方面,轻度异常组患者对口服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好;重度异常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免疫调节治疗,预后相对较差。结论:免疫学异常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免疫学异常程度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重度异常患者,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免疫学异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探讨心理护理措施。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4例艾滋病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4-2021.3,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2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参照组艾滋病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观察和比较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情感职能评分(89.25±5.06)分、躯体健康评分(85.23±1.54)分、生命活力评分(78.18±6.23)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87.14±4.18)分相比参照组的要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7.32±2.98)分、HAMD评分(5.33±2.25)分相比参照组的HAMA评分(15.24±2.31)分、HAMD评分(14.72±2.69)分要低,P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研究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对策。结果 此次所观察的80例老年患者中,共分离出130株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占比分别为48.46%(63/130)、29.23%(38/130)以及22.31%(29/130);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占比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33.75%(27/80),其次为青霉素类17.50%(14/80)、大环内酯13.75%(11/80);所致不良反应中,多见皮肤过敏反应与消化系统反应,占比分别为31.25%(25/80)以及20.00%(16/80);8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多见适应症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多在给药后半小时内,且静脉给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掌握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老年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感染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重症感染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总计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治疗患者分组,即40例的对照组、40例的观察组,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采取器官功能维护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辅助八珍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组间治疗后5、7、10d血小板计数比较,观察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工作 八珍颗粒 血小板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CU病房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CCU病房接受治疗的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发病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伴随疾病、心肌梗死部位、并发症以及病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CU病房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男性、受教育程度低、吸烟为其危险因素,多有胸痛伴随,劳累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伴随疾病高血压发病率最高,心肌梗死部位多出现于单纯前臂,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病率最高,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医护人员应基于对CCU病房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特点的把握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重点人群救治给予关注,通过健康行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找准防治关键时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处于卧床期间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卧床期间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体检人群中胆囊腺肌症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体检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彩超健康体检的373例体检结果,纳入拥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共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型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7例(83.75%),中转开腹或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7.5%)。胆囊炎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病原分布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为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合理性提供一定借鉴。方法:收集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有关资料,对患者痰液、血液采集后采取病原学检测方法,对患者病原体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急性发作期相关检查结果中,有4株合胞病毒检出,占14.3%,显著高于检出其它病毒;有6株支原体属检出,占21.4%,有8株衣原体属检出,占28.6%,两种菌属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有4株合胞病毒检出,占14.3%,结果比其它病毒的检出比例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有7株卡他莫拉菌检出,占25%,相对于检出其它细菌的比例而言,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病原体感染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其中检出比例最高的是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的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之间的差异大致相同,检出最高比例的是细菌感染卡他莫拉菌,临床中可结合患者病原体分布特点采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患者 病原分布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老年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内科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高血压危象、恶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院外猝死、半年内再次入院等恶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5.7%;0.0%;2.9%;4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17.1%;5.7%;8.6%;68.6%。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老年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恶性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心内科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TP)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30例为SPTP疑似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并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CT诊断价值评估,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CT共检出27例SPTP,诊断准确率为90.00%,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SPTP的特异度为87.50%,敏感度为90.91%。结论 CT诊断SPTP具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干预。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 CT检查 表现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52例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保守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焦虑等心理症状明显减轻,心理护理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患者66例,取自本院在2021年2月至11月所接诊病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排序的方式进行1至66编号,取其中的33例,以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疼痛感程度以及整体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 影像学特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