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Ⅳ期老年(≥60岁)肿瘤患者全脑皮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征象与肿瘤糖酵解总量的相关性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18F-FDG PET/CT显像全脑皮质表现为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的初诊Ⅳ期老年肿瘤患者(脑代谢减低组)临床及FDG PET/CT资料,以16例全脑皮质未表现为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的初诊Ⅳ期老年肿瘤患者(脑代谢未减低组)及25例年龄、性别大致匹配的健康查体受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探讨全脑皮质FDG摄取与全身肿瘤负荷的相关性,随访脑代谢减低组及未减低组患者最终临床结局,总结该征象的近期预后意义。结果脑代谢减低组包括17例Ⅳ期淋巴瘤及7例Ⅳ期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男15例;年龄(73±9)岁],脑代谢未减低组包括8例Ⅳ期淋巴瘤及8例Ⅳ期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年龄(65±5)岁],正常对照组25例[男13例;年龄(65±6)岁]。脑代谢减低组较未减低组患者年龄更大(t=3.8,P=0.001)。全脑SUVmean分别为(4.9±1.8)及(10.9±2.0)(t=-9.8,P=0.000),全脑糖酵解总量(TG)分别为1786.5±1162.5及2868.4±1424.5(t=-2.6,P=0.012),全身肿瘤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别为6825.5±4776.9及2919.5±2031.7(t=3.6,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FDG摄取与全身肿瘤病灶TLG存在负相关。随访两组患者生存结局,脑代谢减低组及未减低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χ2=3.7,P=0.054),脑代谢减低组14例(14/24)死亡,脑代谢未减低组9例死亡(9/16),(χ2=0.017,P=0.896),但脑代谢减低组死亡者中有8例(8/14)在PET/CT检查后1月内死亡,脑代谢未减低组在1月内死亡者0例(χ2=4.7,P=0.029)。结论初诊Ⅳ期老年肿瘤患者18F-FDG PET/CT全脑皮质FDG摄取弥漫明显减低更常见于年龄更大者,其全身肿瘤负荷显著高于全脑皮质FDG摄取未见减低者,且在短期内病死率高,此征象提示近期预后不佳。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左脑皮质 肿瘤 糖酵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注射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氧摄取率及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麻醉完成后给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6 mg,根据产妇血压波动情况进行剂量调整。观察组麻醉完成后以6 μg/(kg·h)速度持续泵入去氧肾上腺素(浓度为20 μg/ml),根据产妇心率指标适当调整,至手术结束前5 min结束输注。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变化情况,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氧摄取率(ERO2)、血气指标,观察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5各时刻HR、T1时S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T5各时刻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ERO2、PO2、PCO2、pH值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使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在剖宫产术中能够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对新生儿的氧摄取率、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不产生影响,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麻醉 去氧肾上腺素 氧摄取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膜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性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膜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注射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氧摄取率及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麻醉完成后给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6 mg,根据产妇血压波动情况进行剂量调整。观察组麻醉完成后以6 μg/(kg·h)速度持续泵入去氧肾上腺素(浓度为20 μg/ml),根据产妇心率指标适当调整,至手术结束前5 min结束输注。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变化情况,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氧摄取率(ERO2)、血气指标,观察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5各时刻HR、T1时S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T5各时刻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ERO2、PO2、PCO2、pH值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使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在剖宫产术中能够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对新生儿的氧摄取率、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不产生影响,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麻醉 去氧肾上腺素 氧摄取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3)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比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结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改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和改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可以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文拉法辛缓释剂较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起效更快。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 抗抑郁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形态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Ⅱ~Ⅳ期E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活检和18F-FDG PET-CT检查。以正常肝脏组织18F-FDG摄取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弥漫型和摄取正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63例患者中,PET-CT显像中骨髓18F-FDG摄取正常型22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弥漫型24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17例。骨髓活检诊断骨髓浸润阴性55例,阳性8例。63例患者中,复发进展37例,死亡31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和正常型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4.7%和63.6%(P=0.006),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8%和64.8%(P=0.005)。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弥漫型和正常型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5.3%和63.6%(χ2=1.968,P=0.16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4.8%(P=0.280)。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示,乳酸脱氢酶、EB病毒(EBV)DNA、韩国预后指数、骨髓18F-FDG摄取形态均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示,EBV-NDA、骨髓18F-FDG摄取形态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EBV-DNA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NKT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形态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骨髓浸润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8F-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