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我国东部大范围、多流域严重雨涝,其后1756、1757年黄河中下游雨涝,连续2年呈现较少见的北涝南旱降水分布格局,这是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多雨的天气实况和气候特征,绘制各年多雨、水灾和伴生的饥荒、虫灾、疫疾的发生地域实况图。结果表明,1755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其中黄淮地区连续雨日超过40d。有早梅雨,长江下游的梅雨期长达43d,是18世纪最长的梅雨期,南京的年降水量达1378mm,是18世纪的最高值。1755年气温偏低,夏寒、秋霜早、冬季寒冷等特征与典型的极端多雨年1823和1954年相同,这3例极端多雨年都是太阳活动周的极小年。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雨涝 气象灾害 1755年 历史气候
  • 简介:摘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省干线公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实践中,提高省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有效开展省干线公路养护工作为目标,分别从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的开展意义、现实需求、施工管理等角度出发加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适用于当下的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 标签: 国省干线公路 公路养护 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
  • 简介:摘要: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同时也导致了公路交通呈现出重载密集的行车现象,尤其是大型、重型运输车辆的增多,使得公路交通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路病害问题的发生率,也对公路使用寿命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为了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达成延长使用寿命的目标,迫切需要探究有效的公路养护管理措施。下文便基于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期增强公路养护的实效性,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运营水平。

  • 标签: 国省干线 公路养护管理 养护队伍
  • 简介: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a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气候突变.有证据表明,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中华文明
  • 简介: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国土资源局紧盯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压实政治责任、岗位责任、改革责任、廉政责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点赞。为此,江阴市局先后获得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市、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江苏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机关”。

  • 标签: 国土资源局 江苏省 江阴市 机关 岗位责任 标准
  • 简介: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其厚度大,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浅灰—深灰色薄层状白云岩,夹砂质、泥质白云岩)。长期以来厚达数百米的洗象池组作为一个地质单元进行研究,给科研和生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深化洗象池组的研究,对中地区数十口探井洗象池组岩石类型、岩性组合进行了分析,并对洗象池组进行了小层划分,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区内洗一、洗三期主要为台坪沉积、洗二期主要为澙湖沉积。古隆起区斜坡带洗二、洗三期颗粒滩面积广厚度大,是有利的勘探区块。

  • 标签: 川中地区 洗象池组 小层划分 颗粒滩 沉积演化
  • 简介:壤塘金成矿带中新近发现了闪斜煌斑岩脉,通过对其分布、产状、岩相、含金性及其与金矿床的时空关系的研究,认为煌斑岩脉与金矿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活动不仅给金矿化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而且提供了金源.

  • 标签: 煌斑岩 金矿化 成矿带 金矿床 成因 岩浆活动
  • 简介:沉积容岩微细浸染型(SHDG)金矿床(或称卡林型金矿床),广泛分布于各大洲的许多古代和现代的地体(地块)周边,如美国的大盆及中国的黔西南和西北的金矿床,是经济上非常重要的一种金矿类型。关于SHDG金矿床物质来源和成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存在三...

  • 标签: Rb-Sr同位素体系 成矿年龄 成矿物源 川西北
  • 简介:在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复合造山带东部的丹巴地区,发育一系列穹状变质体。据近年的研究,这些变质体至少经历了期变形及相伴随的三期变质作用。利用变质反应、角闪石和二云母的矿物化学,矿物地质温压计及相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丹巴变质体演化的P-T-t-d轨迹。此轨迹呈顺时针形式,反映了变质分带属于叠加复合型,黑云母带-蓝晶石带属于中压型。矽线石带则属低压高温型,即变质作用曾经历了增温增压,增温降压和恒压降温三个演化阶段,表明变质体具陆-陆碰撞的地壳加厚和随后花岗岩浆活化上侵的回返上隆的演化特点,这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相吻合。

  • 标签: 变质体 P-T-t-d轨迹 陆-陆碰撞 深层次滑脱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地铁车辆检修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其是地铁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检修可以提前暴露出列车运行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电气调试作为检修的重要环节,能够发现预防多项问题。本文通过对地铁车辆检修中的电气调试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车辆不同组成部分存在的常见故障并提出处理意见,为地铁车辆检修质量提升及车辆安全运行提供帮助。

  • 标签: 地铁检修 电气调试 常见故障
  • 简介: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鲽(Platichthysstellatus)幼鱼(10.6±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鲽幼鱼从盐度为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各个盐度下96h后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42d的各组鱼成活率也为100%。盐度0,8,1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4和32组;摄食率32时最高,16时最低;饵料转化效率16时最高24时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实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星斑鲽白化病的康复。

  • 标签: 星斑川鲽 盐度 存活率 摄食 生长
  • 简介:湖北梅杂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会聚带之东南麓,其从老到新可分为陶斯垴、南泉、杨铺、赤铜山、宋家埂、鹊儿坡、赵俊等7个单元,归并为梅超单元.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梅杂岩体具I型花岗岩特征,为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依据本次野外地质观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显示,该杂岩体形戊于燕山期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 标签: 梅川杂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 早白垩世
  • 简介:针对需要多层合压改造的西气田储层特点,采用了限流射孔工艺实施多层合压,效果较为理想.经分析认为,限流射孔所产生的孔眼摩阻及多裂缝扩展是影响后续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限流射孔技术 气田 储层 合压方式 压裂裂缝 渗透率
  • 简介:通过对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集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的成岩-储集相只有2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段和须二段优质储集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 标签: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A县人民公园是A县最早的城市公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公园内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数量和基本的配置模式,从植物的组成、观赏特性、配置模式和季相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结果表明:A县人民公园的整体观赏价值较高。公园内的植物共有64中,种类丰富,但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够合理,乔灌木比例仅为1:0.74。植物季相变化多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节观赏植物较少,缺乏观赏性。植物配置形式单一,多采用群植,规则式种植方式,整体配置较为粗放,缺乏精细化的配置。公园内存在裸露地块、乔灌木成片杂乱生长的现象。建议增加灌木的种类,提高灌木在乔灌木之间的比例,使植物生活性结构合理化,引进秋季观叶树种,丰富植物秋季季相,丰富植物的配置形式,加强植物的管理与利用,做好植物后期养护管理。

  • 标签: A县人民公园 园林植物 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