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对直肠术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10-2019.10月内收治的 80例直肠术后肠造口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40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和观察组( 40例,使用系统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观察组使用系统性护理后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后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直肠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性维护 直肠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并发症对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直肠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62例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直肠Miles术后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个月内造口并发症情况,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心理状态(恐惧、抑郁、焦虑、敏感及强迫症状)、生命质量(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及社会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造口水肿、周围皮炎、表面出血、狭窄及脱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29%(7/62),低于对照组的37.10%(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61,P<0.01)。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恐惧、抑郁、焦虑、敏感及强迫症状评分降低差值分别为(2.51 ± 0.49)、(2.33 ± 0.57)、(2.33 ± 0.57)、(2.07 ± 0.54)、(2.66 ± 0.53)分,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及社会功能评分升高差值分别为(16.05 ± 5.45)、(13.54 ± 4.13)、(14.39 ± 4.26)、(15.51 ± 4.73)、(16.90 ± 5.0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 ± 0.67)、(1.47 ± 0.45)、(1.83 ± 0.55)、(1.44 ± 0.42)、(1.82 ± 0.63)分和(9.23 ± 3.25)、(8.21 ± 2.44)、(9.08 ± 3.13)、(6.89 ± 2.25)、(7.35 ± 2.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63~13.730,P<0.01)。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直肠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改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提高者生命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强化护理干预 直肠肿瘤 Miles术 结肠造口 并发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结直肠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纳入66例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1~2020.6,电脑随机抽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结直肠癌 术后护理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手机 APP量化康复训练在结直肠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80例结直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应用基于手机 APP量化康复训练。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但观察组病人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等术后恢复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基于手机 APP量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结直肠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手机 APP 量化康复训练 结直肠癌术后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接治的 75例低位直肠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38例,对照组 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RPLAR)治疗中低位直肠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RPLAR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64.8±15.6)岁,术前体质指数(22.6±4.8)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7.4±1.8)cm。术前肠镜及病理证实为中分化腺癌57例,高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2例。观察患者围手术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有61例(93.8%)顺利完成"两孔法"手术;2例(3.1%)因肿瘤位置过低及新辅助治疗后操作困难,行"三孔法";1例(1.5%)因肿瘤过大或位置过低、操作困难改行多孔腹腔镜手术;另1例(1.5%)因肿瘤位置过低采用"三孔法"完成直肠前切除,但因远切缘不足0.5 cm,远端再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手术。所有病例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死亡。手术历时(160.0±28.6)min,术中出血量(55.3±24.3)ml。切除肠管长度为(16.4±5.2)cm,肿瘤距近切缘(10.4±2.2)cm,肿瘤距远切缘(3.4±1.3)cm,淋巴结检出数为(14.8±2.4)枚。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7±1.5)分,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5±1.3)d,术后住院时间(8.6±1.5)d。8例(12.3%)出现并发症。术后TNM分期:Ⅰ期28例,Ⅱ期13例,Ⅲ期2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全部病例均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RPLAR在中低位直肠治疗中,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减孔腹腔镜手术 直肠前切除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腹腔鏡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随机抽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中保肛术中出血量为( 169.36±106.96) mL,不保肛术中出血量为( 180.65±153.22) mL明显低于开腹组的保肛出血量( 209.65±186.65) mL,不保肛出血量( 356.54±170.32) mL。腹腔镜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5、 2.87, P<0.05);腹腔镜组保肛手术时间为( 232.65±56.35) min多于开腹镜保肛手术时间( 227.65±68.65) min;腹腔镜组不保肛手术时间为( 246.95±52.65) min,明显短于开腹组( 299.65±64.32) min。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 1.63, 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2.11±1.82) d明显短于开腹组( 4.63±1.52) 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11.32±10.01) d明显短于开腹组( 26.62±12.43) d。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 2.43, P<0.05);腹腔镜组肿瘤直径为( 4.03±1.20) cm,开腹组肿瘤直径为( 3.95±1.43) cm;腹腔镜组淋巴结数目为( 12.75±6.51) cm,开腹组淋巴结数目为( 13.62±7.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1、 0.22, P>0.05);腹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明显低于开腹组 66.67%,开腹组患者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腹腔镜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0, P<0.05)。结论 为患者选择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更加安全,可作为可靠治疗方案。  

  • 标签:    [ ]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 NOSES)是目前较热门的新型外科微创技术,主要采用自然腔道取标本,避免了因腹壁切口引起的感染、切口疝、神经损伤等术后问题,最大程度保留了腹壁的功能,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获益显著。本视频病例采用NOSES Ⅱ式:切开直肠远端,将标本通过直肠远端经肛门拉出,腔镜下切断并打开直肠远端,拉出近端,在肛门外切断结肠近端,移除标本,在近端结肠残端荷包缝合置入抵钉座,经肛门送入腹腔,重新闭合远端直肠,肛门内置入吻合器行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直肠肿瘤 腹腔镜 无辅助切口
  • 简介:摘要结直肠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尤其常见。结直肠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在病理机制方面,结直肠相关富集菌如具核梭形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厌氧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ius)等被证实具有促进结直肠发生、发展的作用。现概述结直肠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特点、肠道细菌改变及其致病机制,其他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态在结直肠诊断、防治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结直肠肿瘤 致病菌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全程人性化综合护理对直肠放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以84例临床确诊并行放化疗治疗的直肠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05到2020-06,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包含42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人性化综合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人性化综合护理 直肠癌 放化疗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在直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 将 2018年 8月到 2019年 8月在我院收治的 80例直肠患者,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结果:经过观察以及研究,观察组术后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在直肠患者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根治手术 直肠癌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腹腔镜直肠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行腹腔镜直肠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和分别护理,针对护理结果开展观察和对比工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直肠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起到改善作用,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病患的临床手术配合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直肠病患,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选取的80例研究对象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手术配合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术中出现量对比上,观察组的出血量较低;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较低;在治疗效果对比上,观察组的疗效相对较好(P<0.05)。结论:在对直肠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直肠根治术进行良好的手术配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手术配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全面外科护理应用于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研究其影响。方法对 2019年 1月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取的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全面外科护理模式。对两组病患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采取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研究组病患的第一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病患相比较,均明显较短;且在生活质量水平方面,研究组病患优于参照组病患, P< 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患者采取全面外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病患的排便功能恢复正常,且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面外科护理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研究腹腔镜下结直肠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 在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间收治的直肠患者中选择 100 例随机分组, 50 例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内容为对照组,另 50 例增加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内容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结直肠根治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室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抑制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广泛应用,中低位直肠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直肠根治性手术,以及肿瘤分子标志物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直肠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中低位直肠侧方淋巴结清扫必要性的争议愈发引人注目,其包括与新辅助治疗的关系,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范围及神经保护等多个方面。作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重要治疗手段,直面争议,增加侧方淋巴结清扫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是当务之急。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新辅助放化疗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研究实践在直肠造口院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动研究实践实施前收治的直肠造口患者46例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4月行动研究实践实施后收治的直肠造口患者4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开展行动研究实践护理。实施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15.65±10.31)分、HAMD(17.41±9.2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1,2.384;P<0.05)。观察组护理后ESCA总分(114.96±20.45)分,对照组(100.28±16.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2,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量表总体健康(19.11±5.08)分、对照组(17.11±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结论开展行动研究实践对直肠造口患者进行院外健康管理,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造口 行动研究实践 健康管理 焦虑 抑郁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效果研究。方法 纳入的患者均为我院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患者,采用电脑分组,将 80 例分为两组,对比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选择 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研究组的护理差异 。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结论 将 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运用于结直肠患者的临床工作中,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加速康复过程, 值得推广。

  • 标签: 结直肠癌患者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研究Taylor S, Mallett S, Beare S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whole-body MRI versus standard imaging pathways for metastatic disease in newly diagnosed colorectal cancer: the prospective Streamline C t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4:529-37.该项目由NIHR健康技术评估计划(NIH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Programme)资助(项目号10/68/01)。阅读完整版NIHR Signal,见https://discover.dc.nihr.ac.uk/content/signal-000797/identifying-metastatic-disease-in-colorectal-cancer-withwhole-body-mri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