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5年1月~2000年4月共救治63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成功56例,死亡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病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2~70岁,其中2~5岁21例,18~28岁25例,50~70岁12例,其他年龄组5例.其中误食鼠饵25例,除4例老人外均为幼儿;自杀36例,投毒2例.

  • 标签: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急救 死亡率 成功率
  • 简介:用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三种方法,研究N′—乙酰靛玉红致突变作用。结果发现无论加入或不加入肝微粒体酶活化,0.025~250μg/片及0.25~2500μg/皿剂量的N′—乙酰靛玉红,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均无致基因突变性;25~75μg/ml的N′—乙酰靛玉红均不能诱发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1250~5000mg/kg的N′—乙酰靛玉红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亦无致畸变作用。

  • 标签: N′乙酰靛玉红 致突变作用
  • 简介:乙酰胺中毒在农村和边远山区仍屡有发生.但通常为散发病例,集体中毒少见.本县2000年3月14日在一边远小山村发生一起进食死牛肉(后证实该牛为误服氟乙酰胺鼠药中毒而死)导致17人氟乙酰胺中毒事件.由于发现与抢救及时,全部病例抢救成功,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一起集体 中毒抢救 抢救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在脂肪肝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脂肪肝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造脂肪肝的模型,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结果在脂肪肝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明显增强,且与甘油三酯的水平高低有关。结论氧化应激、缺氧诱导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且乙酰肝素酶参与脂肪肝的形成。

  • 标签: 乙酰肝素酶 脂肪肝 基因表达 甘油三酯 氧化应激
  • 简介: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经O-酰化反应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了草酸、柠檬酸、无水碳酸钠、三氯化铝4种不同催化剂以及反应条件合成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反应条件,即水杨酸(3.0g)与乙酸酐(7.5g)摩尔比为1:3,以柠檬酸为催化剂,用量为1.0g,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70℃,乙酰水杨酸产率可达89.8%.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好,简单、快速、经济,产品质量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催化 合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鲫鱼肝细胞内膜系统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浓度的增加,肝细胞内膜系统中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内质网空泡化、异噬型溶酶体增多.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泥鳅肝脏中AChE均起抑制作用.

  • 标签: 鲫鱼 草甘膦 肝脏 内膜系统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研究硫酸乙酰肝素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糖尿病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8)采用皮下注射0.5ml硫酸乙酰肝素(0.3mg/ml),对照组(n=18)则皮下注射0.5ml生理盐水。两组大鼠麻醉成功后在其背部制作一直径为20mm的圆形伤口,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两组大鼠伤口肉芽组织厚度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4、6、8、10、12和14天时实验组伤口愈合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天中性粒细胞相对于对照组较少,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术后7天时中性粒细胞较前减少,伴有局部毛细血管的增生;术后14天时新生肉芽组织基本修复完成,而对照组伤口仍伴有轻度炎症反应。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术后第14天实验组伤口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61.4±18.7vs685.0±31.6,P=0.00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8.1±19.3vs584.2±14.6,P=0.002)。结论硫酸乙酰肝素可能通过增加血管新生和抑制伤口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 标签: 硫酸乙酰肝素 糖尿病大鼠 创面愈合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田间种群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为7.41~764倍;阿维菌素类药剂则产生了5.60~4.06×10^4倍的抗性。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药剂小菜蛾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敌敌畏和灭多威通海抗性品系AChE离体和活体内的抑制中浓度(I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09、26.5倍和2.21、2.16倍;敌敌畏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小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32和0.17倍;而灭多威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则大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37和1.74倍。

  • 标签: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对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进行跳台及“Y”型迷宫行为学检验,同时测定了小鼠脑内AchE的活性。结果:在跳台实验和“Y”型电迷宫行为学检测中,三七总皂苷用药组(100,200mg/kg)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抑制小鼠脑内AchE活性。结论:三七总皂苷东莨菪碱造成的学习记忆获得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AchE活性有关。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东莨菪碱 学习 记忆
  • 简介:目的利用小鼠乙酰肝素酶pcDNA3.1(+)表达载体转染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F)和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P),研究其小鼠肝癌细胞血道及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pa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其分别转至Hca-F、Hca-P细胞株.转染空载体的肝癌细胞作为对照.血道转移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30d后观察小鼠的肺部转移瘤生长情况.淋巴道转移实验: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肿瘤细胞,30d后观察荷瘤鼠腋窝淋巴结或/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尾静脉注射转染有pcDNA3.1(+)-hpa质粒的高转移Hca-F和低转移Hca-P株,荷瘤小鼠的肺表面转移结节数分别为(37.5±2.63)个和(32.6±2.91)个,显著高于其各自空白对照组的(31.3±2.79)个和(14.2±2.38)个(P<0.05).皮下注射转染有pcDNA3.1(+)-hpa质粒的高转移Hca-F和低转移Hca-P株,荷瘤小鼠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3.3%和83.3%,显著高于各自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基因过表达小鼠肝癌细胞血道及淋巴道转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肝癌 乙酰肝素酶 血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
  • 简介:A(BPA)是需求量增长最快的苯酚衍生物,约占苯酚需求总量的30%。双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占65%,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占30%,其他应用占5%,包括生产阻燃剂(主要是四溴双A)、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和聚砜树脂等。

  • 标签: 双酚A 市场分析 不饱和聚酯树脂 苯酚衍生物 环氧树脂 聚碳酸酯
  • 简介:色彩似乎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鲜活元素,能让单调的东西瞬间跳跃起来,提及某些颜色时.你也会想到与之匹配的物品.就像绿色和森林、蓝色和海洋一般,于是,颜色也就不再局限为视觉带来的享受,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们它背后象征物的向往和期待,嗅觉、触觉的享受也被一并带出……

  • 标签: 室内装饰 色彩 装饰风格 装饰品
  • 简介: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约,双方决定建立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造(简称BPA)装置,该项目总投资为1亿美元,双方各占50%股份。BPA是生产环氧树脂和聚碳酸脂树脂的主要原料,该装置将采用国际上最新的离子交换树脂法BPA生产技术,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装置上马后将打破长期以来国内BPA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本上可以消化200kt/a苯酚丙酮的产品,实现中国石化延伸产业链、”吃光榨净”和环保生产的总体目标。又: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沪召开高桥-SK溶剂合资项目60kt/a装置基础设计审查会,与会专家原则同意该基础设计方案。

  • 标签: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装置 国内 双酚A 离子交换树脂法 生产技术
  • 简介:进行了超声法提取厚朴叶中厚朴及和厚朴的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厚朴叶中厚朴及和厚朴的方法,厚朴与和厚朴的RSD分别为1.31%

  • 标签: 厚朴酚 酚厚朴 提取厚朴
  • 简介:现有多节脱技术是通过延长浸程和时间的方式来保证脱效果,存在脱效率低、消耗大、处理量小等缺陷。针对问题,利用多级溶剂梯度脱技术,攻克单体多级短时脱难题。突破现有多节多级脱设备的产能瓶颈,首创在单节脱浸出设备中实现溶剂多梯度脱,缩短浸出时间,减少设备连接点,降低了溶耗,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 标签: 棉酚 脱酚技术 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