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9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服务干预)与观察组(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与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参照组优(P

  • 标签: 社区慢性病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依从性 药学服务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态度、社会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31位:利培酮治疗)与实验组(31位: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总分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态度、社会功能及预后结果。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治疗态度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对其心理品质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针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共计在2019.4-2021.7期间选取病例50例,应用抽签法实施分组,每小组入组25例,考察组实施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一般组采取常规用药,观察指标:幸福感评分、社会健康评分。结果:考察组幸福感评分、社会健康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规范化小组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干预 积极心理品质
  • 简介:摘要:以《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签发为契机,通过文献归纳和政策梳理,了解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现状,总结现阶段取得成果。在分析现有问题同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各层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医疗改革 社会办医 政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计7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给予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应对方式及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凸显(P<0.05)。结论:使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可改善其应对方式与关节活动度,值得使用。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给予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 关节活动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作为入院时间,将116例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及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SSPI)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的变化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试验组的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及阴性症状评分明显降低,SSPI评分、ADL评分明显提升,并且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较高,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社会功能 服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12 月 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 60 例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各 30 例,对照 组采用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使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指标以及服药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 PANSS 评分 显著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 SD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采用各项化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促进社会技能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可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普及。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技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实施常规的护理与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实施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的可行性的价值。方法:选取的70例样本,选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70例样本随机分为两个组别:35例样本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另35例样本为研究组,实施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组间症状评分对比(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的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激活性等症状评分,与参照组的评分相比明显更低,组间评分对比(P<0.05)。干预前,两组间评分对比(P>0.05);经过护理干预,研究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得分的社会支持评分,与参照组的分值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对比(P<0.05)。研究组护理优23例,良9例,差3例,优良32例,优良率91.43%;参照组护理优14例,良11例,差10例,优良25例,优良率71.43%,组间护理效果对比(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实施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提升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基于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更低(P<0.05)。结论:基于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微信群为主导 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 延续性护理干预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社会医疗机构再生无菌包消毒灭菌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社会医疗机构再生无菌包共计4534件,均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与2013年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消毒合格率对比。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社会医疗机构再生无菌包消毒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具有明显提升效果,相比未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社会医疗机构再生无菌包的消毒合格率,是一种节约、高效的消毒灭菌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再生无菌包 无缝隙护理 消毒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分裂症在临床治疗中开展利培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疗法的效果,并评价社会功能。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为时间段为2019.11-2020.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因治疗方法差异性予以分组,39例予以利培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疗法,以上患者纳入实验组,39例予以利培酮单用疗法,以上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艾司西酞普兰 阴性症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技能训练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调研,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组别包括对照组、研究组,组内例数均为36例。治疗模式包括传统治疗,心理干预、技能训练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期对调研数据予以正确评估,观测上述治疗方案的最终成效。结果:研究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负面心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后,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负面心理,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技能训练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影响高职医学生就业取向因素进行相关阐述,就如何加强高职医学生就业价值观正确引导和教育展开探讨。

  • 标签: 高职医学生 就业价值 变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