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意识形态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影响全局和关乎根本的重要意义,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是全域的、深层的。积极应对大数据浪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切实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成为一个非常紧要的时代课题。大数据时代下关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机遇和策略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大数据 意识形态 国内文献
  • 简介: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众多,但政策如何推动行政区划改革的机制分析相对不足.本文以镇(街)行政区划改革为切入点,基于浙江省的数据,提出了“设置标准一行政指令一需求匹配”的政策驱动机制,即政策通过改变设置标准及行政指令,经由需求匹配加以作用,共同影响镇(街)行政区划的改革.研究表明,该机制有助于解释浙江省镇(街)行政区划改革与政策措施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具备一定的外部效度.

  • 标签: 行政区划 改革 政策驱动
  • 简介:数据时代,各类数据都以爆炸式速度增长。数据本身具有信息属性,经过挖掘之后能够转变为信息,信息直接关系到公民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在行政、刑事执法过程中产生和收集了大量数据,因此公安机关也是数据占有的主体之一。本文认为,公安机关应以信息公开原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合法、合理地公开其掌握的执法信息,以充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 标签: 大数据 公安机关 执法信息公开 公民知情权
  • 简介:从理论上讲,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作为稳定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尤其自1994年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然而,对于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稳定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均没有注意到。为此,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国7个省861个县(区)的财政面板数据,把偏离趋势值变动的比率作为因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ais-Winsten模型或者Cochrane-Oreutt模型,实证分析了转移支付对省、市、县(区)财政收入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省、市、县(区)财政收入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当财政收入处于下降阶段时,转移支付的稳定效应更加明显。所以,有必要重新反思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将其稳定作用纳入政策制订目标和实施效果的考虑范围,并考虑把转移支付作为稳定地方财政的一种政策工具。

  • 标签: 转移支付 地方财政收入 稳定效应
  • 简介: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特征对于农民工是否参保回归模型解释的贡献较小,而农民工所属单位性质、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作变动次数以及农民工所在城市等制度性特征对回归模型解释的贡献最大。存钱养老、养儿防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措施对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一定的替代效用。商业保险在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问题上基本没有影响。

  • 标签: 参与 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工
  • 简介:5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上溯84年前,他也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标签: 中国留学生 青年人 创意产业园 区委书记 天津市 孵化基地
  • 简介:本研究根据WHO-HBSC①研发的2017-2018最新的一份标准化通用国际调查问卷和测量指标体系,编制了2017-2018“我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跨文化网络调查问卷”并在辽宁地区进行了辽宁省青少年健康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辽宁地区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突现、体育锻炼不足、成瘾问题严重、校园欺凌日益凸显、精神性伤害不容忽视、性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匮乏等健康问题,并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家庭氛围、学校环境、同伴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提出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出发,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谨防校园暴力、预防游戏沉湎、成瘾行为预防与矫正、积极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等应对措施.

  • 标签: 青少年 健康行为
  • 简介:民主党派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了解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等,对于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工作,促进党和国家以及高校的中心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并对约100名民主党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提出了调研结论与工作建议。

  • 标签: 高校 民主党派工作 实证调研 工作建议
  • 简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公共治理危机,大规模选派第一书记驻村能提升村庄的公共治理水平吗?本研究从集体行动理论出发,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CIRS)2016年"百村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法,以农户在灌溉事务中的参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第一书记及其公共领导力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并基于西南地区SY村的田野个案,探讨了第一书记的公共领导力影响村庄集体行动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书记能够显著地提升村庄集体行动能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融入村庄社会的第一书记具备相对较高的公共领导力,通过在村庄社会重建信任和再造权威,建立起集体行动的基础,继而借助于国家资源的输入,通过资源整合与策略化动员,促成村庄集体行动的达成,提升农村公共治理水平。这一研究首次实证检验了公共领导力对于集体行动的影响,丰富了集体行动理论的内涵;并实证评估了第一书记政策的实践价值,对于缓解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治理危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第一书记 集体行动 公共领导力 公共治理
  • 简介: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截面数据,从自评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健康现状及进城农民工与农村从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城镇居民等不同群体的健康差异;并从经济、制度、文化和心理四个层面提取出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因子,重点考察社会融入对农民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面临着诸多健康损耗,健康受损成为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原因;较高的社会融入程度对农民工的健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全方位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抵御其健康受冲击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农民工 健康 社会融入 因子分析
  • 简介: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储蓄模式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学界并未形成定论,但养老保险挤出居民储蓄、挤进消费的观点占据上风,并逐渐使社会保障定位于扩大内需的工具。本文基于消费理论,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传统退休养老制度"向"社会养老保险"变迁的历程,构建全国时序和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真实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987—2012年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对城镇居民消费模式产生微弱的挤出效应;转轨后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覆盖率的提高挤出了居民消费。可见,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回归保障老年收入的本质,而作为有效需求管理的工具则需谨慎使用。

  • 标签: 养老保险 制度变革 保障水平 覆盖范围 居民消费模式
  • 简介: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局面。能否在教育实践中使用好大数据,是能否主动应对复杂局面的关键所在。贝叶斯方法主张将先验信息与数据信息结合起来分析。这种思维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知识的主导作用,在防止大数据技术异化的前提下和尊重大数据知识发现成果的同时,促进二者形成"以人为本"基础上的统一与融合,进一步平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唯数据论"与"唯经验论"之间的冲突,为思想政治教育使用大数据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思路和实践借鉴。

  • 标签: 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贝叶斯方法 以人为本
  • 简介:对2001-2016年进行的4次问卷调查数据和部分司法统计数据的趋势分析表明,广东未成年犯人犯罪规模在2007年的高峰后逐步回落,犯罪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危险趋势。广东未成年犯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加,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比例持续上升,向农村中下层和底层家庭聚集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暴力型犯罪、毒品犯罪、网络犯罪和犯罪低龄化等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要加快城乡区域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高度关注农村青少年的成长需求,尽快修订广东未成年人"两条例"。

  • 标签: 广东 未成年人犯罪 演化轨迹 趋势分析
  • 简介: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城市,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并参与到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流入地城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根据宁波市第二、三次产业和行业数据,理清流动人口对新兴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构建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模型,并引入宏观税负变量,估算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就业于不同行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将宁波市流动人口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传递到其他区域发展的大城市,从而优化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控制流动人口规模,留住优秀人才,合理规划流动人口在各行业的分布,最终共享流动人口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果。

  • 标签: 流动人口 经济增长 协同发展 财政收入
  • 简介:文章运用非参数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海西经济区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1996-2013年科技投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但海西经济区4省的科技投入、制度创新、资源配置对技术进步所产生的作用不一样,因此,海西经济区各地市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也应加大对外开放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海西经济区经济更好更快地持续增长。

  • 标签: 海西经济区 科技投入 技术进步 MALMQUIST指数
  • 简介:文章基于福建省579家农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农业企业与高校技术合作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主要结论包括:政策环境因素通过影响技术合作的初始阶段、执行阶段、蔓延阶段与整合阶段对技术合作绩效产生显著间接正面影响;农业企业技术需求强度通过技术吸收意愿、技术吸收意愿通过高校技术转移能力和农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合作绩效产生显著间接正面影响;农业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合作整体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以上实证研究结论,帮助政府明确农业产学技术合作政策设计的落脚点。

  • 标签: 产学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绩效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利用中国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31个省份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资源差异,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和耕地非农化呈现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8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实行适度从紧的耕地非农化政策;优化耕地保护调控指标的分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盲目依赖,促进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 标签: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耦合协调度 面板数据
  • 简介:从前后十年间两波全国性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多数民众眼里,国家治理的能力与绩效危机并未显现。民众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评价普遍较高,但“央地差”明显;而对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经济形势、民众生活保障等四个方面的治理绩效,民众的评价也总体良好。回归分析表明,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对我国公民评价国家治理均有显著影响。不过,公民的政治情感对于政府信任和官员信任之间存在着“区隔”,政治认同在制度认同和制度能力认同之间也存在着“区隔”,前一“区隔”反映了当下中国“官民对立”的现实以及中国政治传统中“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文化传统,后一“区隔”则反映了民众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心理。

  • 标签: 国家治理 治理能力 治理绩效 政治认同 政治情感
  • 简介:公共管理学科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大数据整合与数据价值提升正在驱动形成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我国公共管理学科需要跟上数据科学发展的趋势、跟上国际社会科学研究转型的趋势、跟上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思想,在总结参会者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科学对社会科学、尤其是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重大影响;明确了实现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数据化转型的重大意义。研究认为,应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学科的后发优势,利用已经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和中国特色的高效治理行动,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治理实践上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

  • 标签: 大数据 公共管理 现代化 政府治理 研究范式
  • 简介:为了考察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恢复重建政策执行公平性和社会网络因素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使用汶川灾区三年期追踪调查数据,对政策执行公平性、社会网络与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执行公平性是影响基层政府信任度的重要政府绩效因素,而社会网络在信任建构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村民对基层政府信任的生成机制主要应归因于社会交往过程,在此过程中非正式信息、情绪性评价等感性因素发挥着显著作用。社会网络不仅是一种原发性的政府信任建构来源,同时作为一种信息传导机制,调节村民的政策公平感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及感性因素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建构作用,在政策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公平性与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不只是将理论视野和实践聚焦于偏重经济方面的政府绩效。

  • 标签: 基层政府信任 政策公平 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