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制品产业的主力军,占全球生物制品市场的50%以上,双特异抗体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文章就双特异抗体药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肿瘤 抗体,双特异性 治疗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针对HBsAg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表达针对HBsAg的shRNA定向克隆到pAAV/U6-hrGFP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AAV-shHBs-hrGFP);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质粒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同转染AAV293细胞,进行rAAV-shHBs-hrGFP重组病毒包装。收获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AAV-shHBs-hrGFP载体成功构建。包装收获的rAAV-shHBs-hrGFP病毒液可以感染HepG2.215细胞,并且可以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论制备的rAAV-shHBs-hrGFP病毒载体能够抑制HBV在体外的抗原表达。

  • 标签: HepG2.215细胞 腺相关病毒2 RNA干扰 HBSAG
  • 简介:【摘要】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主要分为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主要为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血清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侧流免疫层析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的重要方法。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与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但因个体或检测方法等因素,特异抗体的检测存在假阳性,本文试图对新冠特异抗体IgM、IgG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毒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非特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特异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IL-9)的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5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血浆,流式细胞术检测非特Th9细胞(CD3+CD4+IL-9+)和HBcAg特异Th9细胞,ELISA检测血浆IL-9水平。CHB患者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观察抗病毒治疗48周时非特Th9细胞、HBcAg特异Th9细胞和血浆IL-9的变化。分选12例HLA-A2限制性CHB患者的CD4+CCR4-CCR6-CXCR3-细胞(即Th9细胞)和CD8+T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抗IL-9中和抗体,检测HepG2.2.15细胞死亡比例和IFN-γ、TNF-α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SNK-q检验。结果非特Th9细胞和血浆IL-9水平在AHB患者、CHB患者和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中HBcAg特异Th9细胞低于AHB患者[(2.49±0.61)% vs (3.19±0.62)%,P<0.001],CHB患者中HBcAg特异Th9细胞与HBV DNA呈显著负相关(r=-0.385,P=0.003),但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显著相关性(P>0.05)。TDF抗病毒治疗48周可显著升高CHB患者HBcAg特异Th9细胞比例[(2.94±0.48)%,P<0.001],但对非特Th9细胞和血浆IL-9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CHB患者HBcAg特异Th9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但可诱导CD8+T细胞对HepG2.2.15细胞杀伤作用增强,主要表现为HepG2.2.15细胞死亡比例增加、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抗IL-9中和抗体可降低HBcAg特异Th9细胞对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增强作用(P<0.001)。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能抑制HBcAg特异Th9细胞水平和功能,诱导感染慢性化。

  • 标签: 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为靶标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即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PCR荧光探针法,简称IP-10.TB)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性能,及该检测技术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技术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前瞻性纳入疑似结核病患者,并募集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所有入组者同时行外周血IP-10.TB检测和T-SPOT.TB检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IP-10相对表达量和释放γ-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结核病患者235例、非结核病患者110例、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153例进行最终分析。IP-10.TB检测(3/498,0.60%)和T-SPOT.TB检测(6/498,1.21%)获得的不确定结果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2)。在489例有效检测标本中,IP-10.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95%CI 86.8%~94.6%)和81.1%(95%CI 75.8%~85.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98.0%(95%CI 94.4%~99.6%);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95%CI 88.9%~96.0%)和83.8%(95%CI 78.7%~88.1%),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100%(95%CI 97.6%~100.0%)。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技术的阳性符合率为91.0%(95%CI 87.5%~94.5%),阴性符合率为88.9%(95%CI 84.9%~92.9%),总符合率为90.0%(95%CI 87.3%~92.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95%CI 0.75~0.85,P<0.001)。结论IP-10.TB检测具有与T-SPOT.TB检测一致的诊断性能,可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结核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 作者: 唐维 梁慧迎 袁娇 超晨 黄干 周智广 杨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现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怀化 4180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加速树突状细胞成熟的预孵育法(acDCs)和直接检测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中胰岛全长抗原特异T细胞反应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9.4)岁,病程6.0(2.8~8.3)个月;另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12名;ELISPOT-acDCs法和直接检测法检测3种胰岛抗原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C肽、胰岛素(INS)特异干扰素-γ(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斑点数,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各种胰岛抗原及联合3种抗原特异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结果ELISPOT-acDCs法检测T1DM患者GAD65特异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为1/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6/16,C肽反应阳性比例为4/16,其中INS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2(P=0.024);联合3种抗原的T细胞阳性比例为9/1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16)。ELISPOT直接法检测GAD65特异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为2/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1/16,C肽反应阳性比例7/16,其中C肽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联合3种抗原检测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8/1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39);与直接法比较,仅acDCs法检测下的INS特异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较高(P=0.041);两种方法在余各抗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种全长胰岛抗原ELISPOT-acDCs法及直接法检测胰岛抗原特异T细胞反应均可为T1DM患者提供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价值;ELISPOT-acDCs法检测INS特异T细胞反应的灵敏度优于ELISPOT直接检测法。

  • 标签: 糖尿病,1型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T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异免疫治疗结合针刺干预对变应性鼻炎血清免疫调节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被诊断为应变性鼻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特异免疫结合针刺治疗组(SIT-A组)、特异免疫治疗组(SIT组)、药物组,均为20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三组的生活质量都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SIT-A组的生活质量最高;随着治疗的时间的延长,SIT-A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Th2反应代表性因子IL-4水平下降,血清IgE治疗后明显下降,SIT-A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特异免疫治疗结合针刺干预应变性鼻炎能够使Th1、Th2免疫调节趋于平衡,恢复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针刺 应变性鼻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HPV16 E6和E7特异免疫反应与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5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明确诊断的72例宫颈鳞癌初治患者,并同期入组75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经抗原重叠肽E6和E7刺激的T细胞特异免疫反应。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宫颈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特异免疫反应的频率和强度表达差异;Spearman法检验抗原特异免疫反应和T细胞亚群相关性;log-rank法和Cox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HPV16 E6和E7特异T细胞免疫反应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1.39%∶29.33%,P=0.006和45.83%∶25.33%,P=0.009),同时免疫反应强度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0.00 SFC/106∶10.76 SFC/106,P<0.001和16.17 SFC/106∶10.72 SFC/106,P=0.017)。宫颈鳞癌组HPV16 E6特异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和外周血CD4+/CD8+呈正相关(r=0.279,P=0.018);HPV16 E7抗原特异T细胞免疫和外周血NK细胞占比和反应强度呈正相关(r=0.274,P=0.02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模式(放疗与放化疗HR=2.918,95%CI为1.454~5.854,P=0.003)和E6特异免疫应答(应答与无应答HR=0.491,95%CI为0.243~0.990,P=0.047)是影响患者预后因素。E6特异免疫应答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无应答组(64%∶41%,P=0.041)。结论HPV16 E6特异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与CD4+/CD8+呈正相关,无应答与单纯放疗导致宫颈鳞癌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T细胞免疫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研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疑似梅毒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分析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下血清样本检出阳性率为15.00%(30/200),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实验法下检出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实验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的检测灵敏度为90.32%(28/31),特异度为98.82%(167/169)。结论在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具有理想的检测效果,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 特异性抗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变应性鼻炎儿童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8例变应性鼻炎接受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护理4个疗程后疾病控制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变应性鼻炎接受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患儿给予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 变应性鼻炎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放射免疫法(RIA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酶(NSE)诊断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附加检索,检索时限为1966年~2008年3月。纳入以肺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NSE诊断SCLC的诊断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信息后,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合并分析,计算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英文4篇、中文1篇、日文1篇,文献质量均为C级,包括2366例患者,其中经金标准确认的SCLC患者共519例,非SCLC患者18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05,/2=70.4%),6个研究的合并敏感度为0.59[95%CI(0.55,0.64)],合并特异度为0.88[95%CI(0.87,0.90)],合并阳性似然比为8.17,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1,汇总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0。平均漏诊率较高(41%),而平均误诊率较低(12%),表明RIA法检测NSE对SCLC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NSE在早期诊断SCLC中可作为较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其尚需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记物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从血清学及临床保护角度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和HSV-2免疫交叉反应的特征,以期为控制及预防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提供数据资料。方法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检测其诱导产生以中和抗体为指征的特异免疫应答情况。免疫28 d后分别用HSV-1野毒株和HSV-2野毒株经不同途径对小鼠进行攻击感染,观察M3免疫小鼠抵御HSV-1/2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不能诱导产生特异的抗HSV-2中和抗体,免疫28 d后接受不同途径的HSV-2攻击,病毒载量显著增加,但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临床表现,同时组织病理损伤也仅表现为较轻微的炎性反应。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能够诱导产生特异的抗HSV-1中和抗体,并且在HSV-1野毒攻击后表现出明显的保护效果。结论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后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对HSV-1野毒株感染攻击表现出以中和抗体为特征的、可限制病毒在体内增殖的免疫保护作用,然而对HSV-2野毒株攻击则表现出不以抗体形式中和病毒而是以控制病毒的增长为主要模式的临床交叉免疫保护能力。

  • 标签: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 减毒株 交叉保护
  • 简介:【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培养形成的。传统的生物复习课容易忽视情境的设置,课堂平铺直叙缺乏主线,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三《特异免疫》复习课为例,以社会性议题“埃博拉病毒”为情境主线,串联复习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等活动,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充分达成课程的教育目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类型、特点,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甲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取42例,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患者知情配合参与,比较3组受试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以及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学发光、放射免疫法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甲状腺肿瘤 甲亢 符合率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功5项的敏感性及特异。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检验科接受检查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甲功5项水平,并以彩照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水平。结果: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检测甲功5项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满足临床检验要求,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疾病临床检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应用,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满足临床要求,可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甲状腺 游离甲状腺激素 检测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疾病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士50例作为参照对象。将甲状腺疾病患者依照具体疾病类型分为A组(甲亢,50例)、B组(甲减,50例)、C组(其余甲状腺疾病,50例),将健康人士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临床检验,比较两组检验数据,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结果 四组人士TSH、FT3、FT4、TPOAb均存在差异(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甲状腺疾病 临床检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甲状腺疾病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的价值。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甲亢(A组)、甲减(B组)患者各31例(2021年3月-11月),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C组)31例,所有人员均进行CLIA检验,对比三组检验结果。结果 A组TSH、T3、T4、TPOAb高于C组;B组TSH、TPOAb高于C组而T3、T4低于C组(p值均=0.000);A组特异和敏感性分别为93.54%、96.77%;B组为90.32%、93.54;C组为96.77%、100.00%。结论 CLIA用于检验甲状腺疾病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CLIA 甲状腺抗体指标 特异性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