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边缘法学:法律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江西农业大学胜利召开,此次会议对我国法律语言学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会议由江西省边缘法学研究会举办,江西农业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承办。

  • 标签: 江西农业大学 法律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边缘法学 法学研究 江西省
  • 简介:近年来,我国有关冲突法的研究汗牛充栋,但从法理学角度来分析冲突法的成果并不多,这造成了冲突法基本理论研究的薄弱。冲突法作为法的组成部分,必然在法理学上拥有自己的地位,因而有必要从法理学对法的分类来探讨冲突法的性质和归属。在法的微观分类上,冲突法属于法的技术性规定:在法的宏观分类上,冲突法属于民法、实体法、国内法的一部分。由于冲突法不能单独调整任何社会关系,所谓国际私法以间接和直接两种方法来调整涉外关系的观点并不能成立,民商事实体规范不属于国际私法的范畴,国际私法应该回归到冲突法的研究当中。

  • 标签: 冲突法 冲突规范 法律规则 法的技术性规定 法律部门 国际私法
  • 简介:国际票据法律适用问题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票据法第五章法律适用规范●武汉大学王瀚西北政法学院黄静票据作为支付和信用工具,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国际民间往来的日趋频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 标签: 票据行为方式 法律适用 国际私法 准据法 法律冲突 国际票据法
  • 简介:2007年4月7日至8日,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了“物权:大陆法系的历史经验、现代发展和制度比较”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华东政法大学罗马法与欧洲法研究中心和罗马第三大学欧洲法高级研究所共同举办,由华东政法大学罗马法和欧洲法研究中心主任张礼洪副教授召集组织,与会的中外代表共有150余人,其中外国代表30余人,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历史经验 大陆法系 制度比较 现代发展 物权
  • 简介:关于国家刑事责任的争论和国际法院最新判例的司法实践,全面展现了国家刑事责任可能存在的表象与局限的种种本质。这不仅推动了有关国家责任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且表明国家责任与国家刑事责任的概念不可混淆。国家刑事责任赞成论有悖于国际法原则,故主张否定该赞成论。这有助于走出国家刑事责任赞成论的误区、统一关于国家责任的正确认识以及有力打击各种形式的国际犯罪活动。

  • 标签: 国家刑事责任 可能与局限 赞成论之否定
  • 简介:多边条约的缔约国作出保留的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的若干规定对其适用的法律效果。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所作出的两项保留正体现了保留摒除、更改条约义务的作用。只有正确理解保留的法律效果,才能在是否要提出或撤销保留问题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 标签: 保留 销售合同公约 效果
  • 简介:<正>各国传统的买卖法几乎一致认为,受盘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发盘(offer,又称为发价)才构成接受(acceptance,又称为承诺)。英美法称此为镜合原则(mirrorrule),是说发盘与接受必须一致,如同照镜子一样,必须重合,而不能重影。有条件的接受发盘,或更改发盘的部分内容后加以接受,在买卖上都不发生接受的效力,而构成还盘(counteroffer,又称还价)。还盘消灭原发盘,构成新发盘。接受必须无条件,这是个传统原则,但是在当

  • 标签: 发盘人 接受 受盘人 新增条款 合同成立 合同条款
  • 简介:由北京市法学会、《法学杂志》社联合主办、首都政法网协办的第五届首都法学家论坛,于2009年8月27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清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段桂青出席论坛并讲话,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出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郭峰教授等7名专家,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社会发展 法学家 论坛 首都 中国法学会
  • 简介: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河北省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也必须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自身力量薄弱的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往往会遇到更多的障碍。《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应当在相关法律框架内.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法律环境以推动河北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 标签: 法律环境 条例 中小企业 国际化
  • 简介:在各国的碳排放许可证交易机制中,碳排放许可证的分配往往采取免费分配为主拍卖分配为辅的模式。各国之所以免费分配碳排放许可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各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各国免费分配碳排放许可证的做法有违法之嫌。首先,碳排放许可证免费分配作为变相的政府补贴违反了SCM的规定;其次,碳排放许可证免费分配违反了《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 标签: 碳排放许可证 免费分配 国际法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在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主导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排斥普通移民、优惠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政策。一些东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和投资移民制度。这些现象标志着国际向内移民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应顺应这一潮流,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它国技术和投资移民经验,以吸纳高端移民为重点,按照一定的逻辑路线和标准,细化、完善本国的向内移民法律机制。

  • 标签: 向内移民 高端移民 移民机制
  • 简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不仅给金融体系造成重创,亦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一国遭受经济危机,其政府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尽管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经济,但却可能损害外国投资者的利益,甚至成为令东道国被诉至国际仲裁庭的理由。以阿根廷为例,至2008年7月,该国在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共被诉44起,其中39起都是针对其政府为了应对本世纪初爆发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 标签: 习惯国际法 投资条约 CMS 经济危机 外国投资者 2008年
  • 简介:本文考察了有关涉外民事代理法律适用的各国立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正在讨论的《民法》(草案)中的涉外代理法律适用规则提出修改建议。

  • 标签: 涉外民事代理 法律适用 《民法典》草案
  • 简介:2006年7月10日至13日四天,由中国法学会和亚洲与太平洋法律协会(简称亚太法协)共同主办、内蒙古法学会和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亚太法协商贸法国际研讨会暨亚太法协中国分会成立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法学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亚太法协主席李廷勋(韩国人)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

  • 标签: 中国法学 国际研讨会 成立大会 内蒙古 亚太 商贸
  • 简介: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与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科隆大学和汉堡大学等五所德国著名大学,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签订了建设和发展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的协议。同年,中德法学院招收了第一批比较法学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中德合作培养双学位法学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

  • 标签: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院 国际合作办学 文化交流 中德 硕士研究生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第29条增设了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但该罪中的相关术语没有直接对应的国内法规范作为判断的标准,给人们理解和适用带来不少困难,我国的立法、司法机关对此应予以解释,以明确其含义;并针对该罪的立法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以实现该罪设立之目的。

  • 标签: 公职人员 公共组织 贿赂范围 理解 适用
  • 简介:汉代与罗马的关系研究,文献众多,但仍有研究者犯下常识性的错误。本文首先从宪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宪法不允许罗马的马其顿行省与汉帝国建立内附关系。其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派出使节的理由是法定的,"内附"不在法定理由之列。中国文献记载的这次要求"内附"出于汉帝国对罗马帝国法律的无知以及强烈的我族中心主义。进而认为,面条之路早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命名表现了国人的我族中心主义观念.我们应承认所谓的丝绸之路的双向性,把它理解为一条中西互通之路。

  • 标签: 汉代与罗马的关系 罗马宪法 罗马国际法 丝绸之路 我族中心主义
  • 简介:法律规避是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一种常见的欺诈行为.在禁止法律规避的问题上,各国的国际私法理论、立法和实践各有不同的主张.在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禁止法律规避的规定尚不完善,拟以专编规定我国国际私法规范的民法典草案.对法律规避问题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禁止法律规避制度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禁止法律规避应当是我国国际私法中一项独立的、一般性的、非歧视性的制度的观点,并在分析第九编的体例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国际私法中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禁止法律规避制度 中国 国际私法 《民法典草案》 法律适用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 简介:2014年11月,《北京反腐败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以一个全新、积极的姿态开始了国际反腐的行动,其中涉及国际追赃的主要做法Ⅲ有望成为有效惩治腐败犯罪的利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海外追赃第一案”的审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以下称“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能否实现立法初衷、成为国际追赃②的法定途径面临考验。然而,在准确把握上述契机的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审视和完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包括没收违法得的审理方式、审理程序、执行程序、救济途径等环节,以期为反腐败国际追赃机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反腐败 国际追赃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