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8年2月29日至3月1日在我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部发生的区域性沙尘暴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本次沙尘暴过程基本属于蒙古气旋和干冷锋混合型,有利的气候背景是本次沙尘暴的基础。(2)影响这次沙尘暴天气的高空急流主要是250hPa附近的西风急流,较强西风急流通过动量下传引起地面大风,造成地面减压,促进了蒙古气旋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沙尘暴的发展。(3)在40~45°N,95~109°E整层强烈辐合、上升造成很强的抽吸作用可导致强烈辐合,在近地面形成大风和沙尘的扬起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 标签: 沙尘暴 蒙古气旋 高空急流
  • 简介:2006年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2000年以来强沙尘暴过程最多的一年,浮尘和扬沙天气更是频繁发生。尽管,4月16-17日过程不是2006年春季最强的沙尘暴过程,但其在华北地区引起了严重的沉降,尤其对京津地区影响较大。这是一次由蒙古气旋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利用沙尘天气预测系统(IAPS2.0)对该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沙尘天气的起沙和输送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基本模拟出了这次强沙尘暴的发生和移动;沙尘受对流层中低层偏西风的作用输送到华北地区,并从山东半岛越过渤海湾向东输送;主要的沙尘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和我国西北的内蒙古、新疆西部、甘肃、陕西北部,而起尘最大的地区在蒙古国和内蒙古的沙漠、戈壁地区;沉降最严重的地区是沙尘源区及其附近,可达到50g·m^-1,其他地区的总沉降量在10g·m^-2左右。

  • 标签: 沙尘天气 起沙 沙尘沉降 沙尘输送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流装备和一流台站将成为气象业务科技新发展的物质条件。伴随着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等的提出和建立,突出了以人为本,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团结鼓劲,开拓创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臻于完善。

  • 标签: 气象业务 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化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业务技术 形态
  • 简介:开展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工作,是做好中期天气预报的主要方向。而目前业务中主要沿用的数值预报产品(如ECMWF)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预报时效仅7-8天,难以满足中期预报的需要。二是由于中期预报的重点是对过程的预报,尤其是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而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一般起因于大型环流的转变或调整,这一点从现有的数值预报产品的空间形势场中难以发现。为了延长预报时效,提高中期预报准确率,利用数值预报产品研制开发新的中期预报方法十分必要。将600E的500hPa位势高度逐日时间剖面图(简称65图)方法与ECMWF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可以直观反映ECMWF预报时效内60°E的波动特征即乌拉尔山地区的槽脊调整,从而反映东亚大型环流的转变或调整。将此图与ECMWF形势场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中期预报准确率,延长中期预报时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大型环流的转变或调整 65图 中期预报
  • 简介:从2004年台风预报分析入手,着重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新技术、新信息综合分析和老预报员经验的总结等问题,探讨现代天气预报应该如何建立一套新的思路.

  • 标签: 预报思路 台风预报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 简介:在热带风暴或台风(以下统称为台风)的预报服务中,本地区受台风影响产生的过程雨量(以下简称台风雨量)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预报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1951—1987年83例登陆于广东——浙南的台风在过第二警戒线前后三天850、500hPa二层八种物理量场进

  • 标签: 物理量场 锋面分析 锋区 水汽通量 预报服务 假相当位温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7月31日傍晚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本次飑线过境是由低层暖湿舌和地面辐合线引起的。探空资料分析表明,结合T-logP图、垂直位温图及层结资料配合多种物理量参数可以提前发现强对流发生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雷达资料对强对流的早期预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雷达观测产品和再分析产品有利于判断强对流的发展和移动方向。

  • 标签: 飑线 探空资料 多普勒天气雷达 过程分析
  • 简介:基于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12月16—21日和2017年1月1—7日雾和霾天气为例,分析PM2.5浓度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地区12月19—20日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小时浓度在8h内上升201μg·m~(-3),主要是边界层南风分量由地面增厚至700m,700m以上弱下沉抑制作用,结合地面辐合线维持所致;20—21日北京地区PM2.5浓度维持高值且无日变化,是由于低空1.5km出现弱回暖,逆温层显著增厚增强且无明显日变化,导致高浓度气溶胶无法有效扩散。综合来看,2016年12月16—21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外源性污染物输送为主;2017年1月3—4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原因与局地极端不利扩散条件及污染排放等其他因素有关。

  • 标签: 重污染 爆发性增长 边界层南风分量厚度 地面辐合线 逆温层
  • 简介:通过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历时6年,圆满完成。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近期变化的动态、大气环境物理化学特征及有关痕量气体源汇分布;进行了水、热与物质(C、N)通量输送与转化的综合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就大气环境变化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进行了实验与评估;完成区域气候空气质量一地表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式研究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及调控对策的分析等研究任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 标签: 长江三角洲地区 农业生态系统 物理化学过程 低层大气 相互作用 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