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沙门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属。目前全球已分离出2 600多个血清型,其中200多个血清型对人体有致病性。沙门属根据临床表型分为伤寒沙门和非伤寒沙门,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及水源感染而致病。感染沙门的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程大多自限。少部分患者出现肠道外播散性感染,表现为菌血症与继发的迁徙病灶(如骨髓、关节、心瓣膜、动脉等);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欠佳,疾病总体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沙门菌血症及其播散性感染。

  • 标签: 沙门菌 菌血症 播散性感染 迁徙病灶
  • 简介:【摘 要】黑皮鸡枞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用,但是该菌种本身受到白蚁活动的影响,对环境的要求很高,长期以来在人工培育上存在很大的难题,不过在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在人工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主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黑皮鸡枞的人工栽培技术方法。

  • 标签: 黑皮鸡枞菌 人工栽培 菌种 培育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需氧性阴道炎(AV)是以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缺失、需氧增多为主要特点的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AV患者阴道病原体复杂,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需氧,临床表现主要为黄色阴道分泌物、分泌物异味、阴道黏膜红肿等,并常合并其他阴道炎症。AV采用湿片镜检评分≥3分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AV的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镜检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包括抗菌药物治疗、针对阴道黏膜炎症反应的治疗及恢复阴道微生态。针对需氧感染,根据镜检背景群为革兰阴性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个体化选择对应的抗菌药物。AV患者的性伴无需常规筛查及治疗。本共识也对妊娠合并AV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光滑念珠药物敏感性及基因型分析特点,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至2019年所收集的深部培养光滑念珠146例,采用显色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种药物的敏感性;送测序公司测序,测序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测序结果使用MEGA6进行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146例样本中,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100%敏感;对于氟康唑,有2株耐药菌株(1.3%),1株中介菌株(0.6%);对于伏立康唑,有2株耐药菌株(1.3%);对于伊曲康唑,有9株耐药菌株(6.2%),46株中介菌株(31.5%)。其中,发现对3种唑类药物交叉耐药菌株1株(0.6%),对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交叉耐药菌株1株(0.6%)。引起本地区院内深部感染的光滑念珠同源性较高,多数来源同一进化树分支,且耐药菌株均分布在同一菌株。结论 我院光滑念珠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且发现交叉耐药菌株。引起本地区院内深部感染的光滑念珠同源性较高,多数来源同一进化树分支,且耐药菌株均分布在同一菌株。

  • 标签: 光滑念珠菌;药敏;基因型;
  • 简介:摘要 黑皮鸡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食药两用的食用之一。该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也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因其鲜嫩醇香,肉质细嫩、洁白如玉、口感独特、生熟皆可食、食药两用、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栽培质量与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做好栽培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在本文中,将就黑皮鸡枞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 标签: 黑皮鸡枞菌 工厂化 设施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水质总大肠群、粪大肠群和大肠埃希氏的测定 酶底物法》HJ1001 -2018、《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了方法验证,以评价该两种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水中粪大肠群的检测工作,以确保该方法能够满足水中粪大肠群的测定。

  • 标签: 粪大肠菌群 质控样品。
  • 简介:摘要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硒蛋白P(selenoprotein P,Sepp1)与布鲁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6 - 9月在包头市九原区和白云鄂博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32例慢性期布鲁病(简称布病)患者作为布病组,同时在当地选取30例与布病组有相同流行病学环境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为汉族。采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PCR)检测两组人群血液Sepp1基因rs757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Sepp1蛋白含量。结果32例布病组患者,女性6例、男性26例,年龄为(50.312±5.035)岁;30例对照组人群,女性4例、男性26例,年龄为(49.994±5.098)岁。两组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6,t=1.744,P均> 0.05)。布病组和对照组Sepp1基因rs7579位点G、A等位基因和GG、GA、AA基因型总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63、0.942,P均> 0.05)。分层分析,女性布病组基因型频率(GG:0/6,GA:2/6,AA:4/6)与对照组(GG:4/4,GA:0/4,AA: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布病组Sepp1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13.71±0.32比19.26±0.69,t=20.316,P < 0.05),低Sepp1蛋白水平是布病的危险因素(OR = 1.512,95%CI:1.290 ~ 1.687)。结论布鲁感染与Sepp1基因rs7579位点SNP有关联,G等位基因可能是女性保护因子;布病还可能与低Sepp1含量有关。

  • 标签: 硒蛋白P 布鲁杆菌病 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病原耐药性问题严重,我国在多领域已分别建立的耐药监测网络,由于监测技术方法不统一,信息碎片化,无法显示我国病原耐药的整体流行趋势和传播规律。因此需构建全国多领域的病原耐药监测网络平台,揭示我国病原耐药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监测平台中需要使用相匹配的分析指标评价体系。本研究拟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耐药监测分析指标,适用于包括人群、畜牧养殖、环境和食品相关环节等在内的耐药性数据监测与分析。经对我国5个耐药监测网络的调查分析,结合文献及专家调研,初步构建了包含15个病原耐药监测分析指标的评价体系,为我国的病原耐药监测网络数据收集、整理、评价及预测、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

  • 标签: 耐药 监测 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细菌,LM脑膜脑炎临床少见,重症患者预后差。本文报道两例特殊的重症LM脑膜脑炎病例,其中一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吉兰-巴雷综合征;另一例合并脓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

  • 标签: 脑膜脑炎 李斯特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非孕妇)感染产单核李斯特的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4月华西医院收治的产单核李斯特感染成人(非孕妇)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结果,分析其临床感染和预后特点。结果57例患者年龄18~83(52.8±15.9)岁,60岁以上占35.09%(20/57)。季节分布以夏季发病最高(45.61%,26/57)。48例合并基础疾病;31例发生脓毒症,18例脑膜炎。李斯特病确诊时间为(6.1±2.9)d,确诊后调整以碳青霉烯类(26.32%,15/57)、青霉素类(22.81%,13/57)为主的目标性治疗。住院治疗的47例患者治疗后的WBC[6.77(2.99,9.54)×109/L比10.23(6.71,16.55) ×109/L]、NLR[3.07(1.66,8.16)比11.26(5.66,20.08)]和CRP[40.7(16.9,91.9) g/L比92.8(59.9,142.7) g/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38例患者根据指南治疗后,33例好转,2例预后不佳,2例死亡。结论成人(非孕妇)产单核李斯特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其基础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肺部感染疾病。青霉素类可作为经验治疗首选药物,碳青霉烯类、红霉素等可联合足疗程治疗。

  • 标签: 李斯特菌病 产单核李斯特菌 脓毒症 脑膜炎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肺放线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肺放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肺放线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以“pulmonary”或“thoracic”和“actinomycosis”和“pediatric”或“children”或“child”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1月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12岁6月龄,因“咳嗽伴胸痛20 d余”收入院,病初3 d有发热,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性病变,不除外空洞形成”,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且1次灌洗液示结核杆菌DNA阳性,但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阴性。入院后患儿有咳嗽伴胸痛,体温正常,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送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检测出放线属(检出序列数222),格雷文尼放线(检出序列数185)。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2周,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周,随访至2020年4月患儿无临床症状,且胸部影像学提示病变已明显吸收好转。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8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道62例肺放线病患儿,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7月龄。该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壁肿物(8例)、咳嗽(23例)、疼痛(胸部、背部、肩部、腋窝)(24例)、发热(25例)、体重下降(26例)等。结论儿童肺放线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儿童 宏基因组
  • 简介:【摘 要】黑皮鸡枞是食用菌类上品食材,优质的口感和极丰富的营养价值让黑皮鸡枞成为市场上近年来人们争抢的美食之一,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人员都致力于培养人工培育黑皮鸡枞,旨在通过工厂化的培育研究,有效解决市场上黑皮鸡枞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探讨的重点就是黑皮鸡枞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

  • 标签: 黑皮鸡枞 人工栽培 工厂化设施 菌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了解常见食品中沙门氏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该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污染检测系统提供依据。采集了生肉、卤菜、乳、发酵豆制品、水产品等五大类常见食品,通过增、分离培养、坚定方法,确定沙门氏属和血清分型。结果,442份样品中,检出22株沙门氏,检出率为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三类未检出。生肉类样品在7个地区均检出沙门氏,检出率未14.71%;水产类样品只在1个地区检出,检出率为23.33%。血清分型分属B、C1、C3、F等4个群7个型,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氏,其中德尔卑10株。结论:生肉、水产品沙门氏污染比较严重,加工该类食品应该烧熟煮透和注意加工卫生以确保产品品质。

  • 标签: 食品 沙门氏菌 污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是否存在耐药及耐消毒剂鼠疫菌株,为鼠疫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方法收集我国1943 - 2016年分离自10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2 753株鼠疫,根据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基因strA、str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基因TEM、SHV、CTX-M,耐磺胺类药物基因sul1、sul2、sul3,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序列信息,分别针对每个基因设计1对引物。提取2 753株鼠疫基因组DNA,采用PCR法对所有DNA样本进行上述9个目的基因扩增。结果PCR检测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成立,2 753株鼠疫DNA样本均未见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基因strA、str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基因TEM、SHV、CTX-M,耐磺胺类药物基因sul1、sul2、sul3及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对应的目的条带。结论我国鼠疫尚未检测到上述耐药及耐消毒剂基因,但鼠疫耐药性的监测工作仍需持续开展。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耐药性 消毒剂
  • 简介:摘要肠道群是机体的重要组分,与婴幼儿健康息息相关。关于肠道群的来源与建立机制存在许多假说,但大部分理论尚存争议。而肠道群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生物多样性、丰度等都会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不断分化与演化。目前认为肠道群在维系婴幼儿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中起到多种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对婴幼儿肠道群的生理学相关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该分支学科在儿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幼儿 肠道菌群 生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茶皂素(TS)对志贺感染性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验分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TS对志贺的抗菌活性;使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TS作用下菌液的600 nm下的吸光度(A600),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检测细菌数。体内实验:将15只小鼠分为对照组、福氏2a志贺301株(Sf301)组和TS组,每组5只。Sf301组和TS组连续8 d分别灌胃无菌水或TS,于第3天制备志贺感染小鼠模型。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小鼠的一般情况。于第8天处死小鼠,测量各组小鼠结肠长度,取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取小鼠盲肠内容物与粪便进行平板计数,检测志贺载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肠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体外实验:TS的最小抑浓度(MIC)为1 024 μg/ml,不同浓度的TS(256、512、1 024 μg/ml)的平板菌落计数、A600依次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体内实验:对照组、TS组小鼠结肠分别为(7.70±0.24)、(7.35±0.41) cm,与Sf301组[(6.13±0.05)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Sf301组结肠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而TS组结肠黏膜较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与Sf301组比较,TS组小鼠盲肠内容物细菌载量更低(P<0.05)。TS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Sf301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Sf301组(均P<0.05)。结论TS可有效抑制志贺,通过减少志贺载量和抑制炎症缓解志贺感染性肠炎。

  • 标签: 志贺菌属 茶皂素 结肠炎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多药耐药防控措施落实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我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多药耐药防控管理中的问题,实施相关对策,以加强培训、细节管理的理念灌输为目标,通过多药耐药防控工作细分化,使防控工作的各项细节得到有效的管理。结果:通过多药耐药防控工作的细节管理,并在监督下展开了防控措施,我科医务人员对多药耐药防控的认知达到相关标准,通过培训医务人员、保洁人员、职陪人员等对多药耐药的防控知识的了解,知晓率、执行率等有着大幅度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我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多药耐药防控工作中的细节管理可提升感染管理的质量以及细节管理的效果,能够保证防控措施落实到岗位中,通过医务人员的监督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多药耐药菌 防控措施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鼠伤寒沙门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药敏结果,探讨厦门地区鼠伤寒沙门感染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19年厦门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6例经粪培养确诊为鼠伤寒沙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分离培养出的沙门进行血清学及药敏鉴定,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结果56例儿童鼠伤寒沙门感染中,2018年32例,2019年24例,年龄23 d~4岁8个月,男32例(57.14%),女24例(42.86%),<2岁患儿76.79%(43/56),其中<1岁占2岁以下患儿的62.79%(27/43)。易感季节多为夏秋季节(5~10月),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89.29%)、腹泻(98.21%)、脓血便(48.21%),少数可出现呕吐(21.43%)、抽搐(17.86%)表现。鼠伤寒沙门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均有98.04%的敏感率,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分别有76.47%和72.00%的敏感率,对妥布霉素100%耐药,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分别有90.00%和86.00%的耐药率。结论在夏秋季节,2岁以下儿童易感染鼠伤寒沙门,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腹泻,可伴有脓血便,鼠伤寒沙门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菌 儿童 临床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4例使用3类以上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102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方式进行预防控制,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的是优质预防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多药耐药感染率、院内感染几率、漏报几率。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多药耐药感染率、院内感染几率、漏报几率等,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是4.9%、2.9%、3.9%,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医院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