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内侧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住院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保守治疗,实验组给予临床手术治疗,比对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3.3%)、病死率(3.3%)和对照组(好转率73.3%、病死率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再出血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标签: 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 临床手术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基底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4例行TURBt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成3组A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42例),B组应用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4例),C组为应用闭孔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29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1例出现轻微膀胱穿孔;B、C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各2例。A、B组间及A、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中联合肿瘤基底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同时未增加其它风险的发生率,相较于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闭孔神经反射 局部浸润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氟桂利嗪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和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病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部分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狭窄组)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80岁。对照组(基底动脉正常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7-69岁。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狭窄以远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灌注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基底动脉狭窄以远处平均流速、峰值流速、血流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0,P〈0.05)。结论随着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

  • 标签: 磁共振 基底动脉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对自由基、血流动力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口服晕可消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眩晕停25mg,3次/d;疗程均为一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自由基,血流动力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总有效率88.3%,明显高于眩晕停(75.0%),并可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结论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对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晕可消 眩晕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和问卷调查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病理特征,总结归纳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BCC共分为结节溃疡型等6种亚型,影响BCC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因子、长时间日晒以及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等(P<0.05)。结论:BCC的病理特征主要为结节溃疡型,导致人体发生BCC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族遗传因子和长时间日晒,可通过对这两种危险因素的预防来降低BCC的发生几率。

  • 标签: BCC 致病危险因素 病理特征
  • 作者: 胡丽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  湖北十堰  4423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IHSS评分(神经功能)、FUGL-Meyer评分(运动能力)、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分别为:(12.64±3.15)分,(46.15±4.29)分,(43.17±8.03)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0.46±4.51)分,(19.21±2.57)分,(28.46±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2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用药护理、双膜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结果2例患者经治疗外周血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明显下降,血肌酐下降,肾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严密观察肾脏和肺的病变,及时准确地遵医嘱用药,并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积极预防双膜血浆置换治疗的并发症,是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 肺出血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双膜血浆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是整个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因此,需加强对该阶段具体施工工艺的分析,不断优化各环节施工工序,做好施工充分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应急预案,从而达到全面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 标签: 建筑工程 深基坑基底加固 施工工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调选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内收入的68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4名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对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开展本次对照试验。对照组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中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最终结果进行判断。结果:在完成护理后,实验组中护理品质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护理方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复杂,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在施工期间容易出现变形、倒塌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更有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深基坑基底的加固施工十分重要。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对建筑工程深基坑特征特点以及基坑基底加固施工工艺展开研究论述,以供借鉴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深基坑 基坑基底加固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变异诊断中应用头颈CT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变异患者60例,均进行DSA动脉造影及头颅CTA检查。比较成像结果及检测准确度。结果:60例患者中,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占比53.33%;椎动脉起源异常患者占比30.00%;椎动脉行径异常患者占比13.34%;椎动脉远端吻合异常患者占比3.33%。与金标准DSA动脉造影检测标准相比较,头颈CTA检测方式诊断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一致。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 标签: 头颈CTA DSA动脉造影 颅脑 动脉变异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IHSS评分(神经功能)、FUGL-Meyer评分(运动能力)、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分别为:(12.64±3.15)分,(46.15±4.29)分,(43.17±8.03)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0.46±4.51)分,(19.21±2.57)分,(28.46±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的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效率转变为追求高质高速,而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部分,建筑工程深基坑基底加固施工关系着整体工程能否顺利完工,能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本文基于建筑工程深基坑基底加固施工工艺,对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施工企业相关施工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并且城市中心的地价昂贵、拆除重建成本高昂,因此合理利用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既有建筑进行地下增层改造是一种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途径,能缓解城市中心停车难和地面空间拥挤等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地下连续墙及基底回弹变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既有建筑 地下增层 地下连续墙 基底回弹变形
  • 简介:摘要:上海属典型富水软土地层,其土层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容易遭到破坏等特点。对于富水软土地层深基坑工程,降水是保障开挖与基坑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对于若干“特殊”土层,降水难度大。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以南)西区项目地下空间濒临黄浦江,其基底土层为②3--粘质粉土层,开挖过程中呈现“弹簧土”特性,极大增加了收底与落深基础承台开挖的施工难度。本文以此工况为背景,研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组合降水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粘质粉土 液化 降水
  • 简介:摘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痊,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的一种动脉病变,多发在中老年群体之中,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由于该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高血压或低血压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各种原因都可引发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导致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从西医角度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但是中医药剂川穹嗪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且安全性系数很高。为此,本文根据2015年1月-2019年12月这时间段之中,研究于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共选择50例患者,展开川穹嗪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下面为相关的研究报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肛周脓肿患者通过联合应用切开引流及基底闭合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切开引流、基底闭合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83.33%,P<0.05;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2.78%,对照组19.44%,P<0.05。结论:对于肛周脓肿患者联合应用切开引流以及基底闭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肛周脓肿 切开引流 基底闭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硅基底智能制造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产品质量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引入先进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硅基底智能制造模式。本文旨在介绍该新模式的概念,探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以及智能化管理、高度自动化和数据驱动的优化等关键技术,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智能制造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大规模集成电路 硅基底 智能制造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