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北川县"5.12"大地震前后2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2期影像的植被信息,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采用破坏指数DDI(thedamagedegreeindex)表示3种灾害类型区域震后植被破坏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解译滑坡103处,崩塌122处,泥石流10处,灾害面积共计17.5km2,震前85%以上区域处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震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土地面积减少8.01km2,占灾害区域总面积的45.77%;2)滑坡区域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低,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68.66%,崩塌区域植被破坏程度次之,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88.15%,泥石流区域的植被破坏最彻底,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99.74%;3)植被破坏与海拔、坡度有一定关系,破坏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611~1543m、坡度25°~45°范围内,植被破坏主要集中在重度破坏这一级别,并随海拔、坡度增加而增加,植被破坏与坡向关系不大。

  • 标签: 地质灾害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破坏指数 北川县
  • 简介:通过对套种圆叶决明的油茶园土壤作为期3年的理化性质及流失量动态变化研究,初步了解茶园套种圆叶决明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①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化增幅明显;②土壤质地随时间变化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其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增加;③土壤中砂砾含量逐年降低,粉粒含量逐年上升,土壤机械组成更趋合理;④土壤流失量呈逐年降低趋势。表明油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 标签: 圆叶决明 油茶园 物理结构 土壤养分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 简介:通过对赣榆横山自然生态修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在低山丘陵植被修复过程中,阳坡、半阳坡植被演替趋势呈现以山红草+茅草+野山梅、山红草+贾莲子+茅草为主的两个群落类型,山顶以狗牙根+拂子茅+山菊花为主的群落类型。在较短的3年时间,随着植被群落的演替,物种多样性经初期的由高到低,2年后由低到高,而后逐步趋向稳定的变化过程,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其他地带性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自我修复在该地区实践上是可行的,只要再辅以人工补植,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乡规民约相配套,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地区的山清水秀。

  • 标签: 赣榆横山 生态修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