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通过Java编程语言和Jfreechart图表控件,设计并实现了多台站、多测项地震前兆数据展示系统,能迅速绘制较长时间跨度大量数据,并实现了常用分析处理方法,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JFREECHART 地震 前兆数据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制作、存储与管理。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建成了一套系统数据组织体系,为减轻地震灾害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活动断层数据库信息扩充,初期设计部分属性信息编码已不适用。为了形成适应当前工作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本文以活动断层数据库建设体系为基础,对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进行信息分类和编码优化。文章将数据库属性值代码分为字符型单一含义值、数值型单一含义值及复合含义值,分别进行编码规则设计,最终优化了数据库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提高了从建库到数据应用数据录入、检测、制图自动化、数据分析等环节效率。

  • 标签: 活动断层 数据库 信息分类 信息编码 探察数据 优化
  • 简介:本文根据通信台站雷害调查情况,分析了通信台站雷害产生原因,结合高山台站防雷接地系统现状,应用电磁防护原理和通信防雷技术,提出了通信台站防雷综合措施。

  • 标签: 通信台站 防雷 接地
  • 简介:对于快速发生沉积和侵蚀地区,断裂附近古地震遗迹会很快被掩埋.获取这些地区断裂位置、上断点埋深和标志层断距等方面的数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探测这些被埋藏古地震遗迹.以北京平原区正断性质新夏垫断裂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逆冲性质六盘山东麓断裂为实验区.通过探测发现,对于断裂两侧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土或粉质粘土新夏垫断裂,地质雷达可精确定位断裂通过位置,指示上断点埋深,但无法在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对于在T1基座阶地上通过六盘山东麓断裂,地质雷达不但可以精确定位断裂位置,而且可以在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进而求得断裂两侧基座断距.

  • 标签: 地质雷达 活动断裂 新夏垫断裂 六盘山东麓断裂 探槽选址 断距
  • 简介:通过对地震声像科普作品统计分析,提出了作品中画面、音乐、字幕、图示及动画等方面主要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如何制作好这类作品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地震 声像科普作品 创作元素
  • 简介:本文利用WebGIS成本低、跨平台、应用简单特点,将WebGIS作为构筑地震信息发布平台,从而将“九五”、“十五”建设期间积累大量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充分应用起来,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九五”、“十五”研究成果推广和使用问题,同时又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开放、直观有利研究环境。

  • 标签: WEB GIS技术 地理信息 信息平台
  • 简介:本文介绍了平安驿井下地温概况,总结分析了1994年共和几次中强地震和1995年7月甘肃永登地震震前该测点前兆特征并通过震例分析归纳出短临异常特征及映震指标。

  • 标签: 地温 映震指标 短临异常
  • 简介:我国尚未制定海洋平台抗震设计规范,本文首先将美国API—RP2A(2002)和GB17503—1998规范作分析对比,并结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和我国渤海海域地震活动情况,认为GB17503—1998规范抗震设防概率水准似乎过于保守。根据我国海域地震活动特征、海洋平台设计基准期和设防目标等因素,参照相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经验,提出海洋平台用于强度设计正常极限地震重现期取200年、用了延性设计变形极限地震重现期取3000年,并与有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海洋平台 抗震设防 概率水准 重现期
  • 简介:在本文,我们精心挑选了M1为4.0~5.0发生在台湾地区壳内地震215个,使用福建台网记录到这些地震最大地动位移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最大地动位移衰减特征为logA=2.07+231.11/Δ与之相应量规函数表达式为R(Δ)=3.45-231.1(1/Δ-1/100)利用上式,对上述215个地震,分别求出福建台网平均震级及均方差。平均均方差为0.19,如果在测定震级时,考虑到台基修正值,则平均均方差为0.13;把测定结果与台湾相关部门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高了0.12±0.22。又对138个M1大于5.0级台湾壳内地震进行了相应计算,我们测定震级比台湾结果平均高了0.20±0.22,其他结果与前者没大差别。

  • 标签: 闽台量规函数 多元回归 震级均方差 统计检验 结果比较
  • 简介:本文估算了用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时理论误差,结果表明,在单层均匀地壳模型、地震波形采样率为0.02,地壳厚度小于35公里时,用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误差小于2公里。

  • 标签: 震源深度 误差 地壳模型
  • 简介:本文介绍pyL-1型岩石应力仪观测地应力异常变化,分析了异常与永安地震关系,应力长时间大幅度连续变化可能是较大地震前兆,异常极值左右摆动是临震前兆,本人据此在去年年终会商和今年会商时提出预报意见。

  • 标签: 地应力 短临异常
  • 简介:以地震破裂理论和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增强事实为依据,选取地震频次和应变量两个统计参数,对新疆境内天山北缘、南缘地震带和西昆仑地震带共75平方度区域进行时空扫描。根据两个参数与其前3年均值之比大小组合,确定小震活动增强区,并分析其与目标地震对应关系,提出地震预报判据。通过R值评分检验,说明小震活动增强图象方法具有较好中期地震预报效能。

  • 标签: 新疆 时空扫描 小震活动增强图象 预报效能评价
  • 简介:地热前兆观测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 标签: 地温场 前兆观测 河西地区 变化形态 浅层地温 测温仪
  • 简介:我局VAST卫星地球站2004年10月搬迁至新办公楼并投入正常运行,本文作者结合卫星小站搬迁过程体会及学习,着重介绍了卫星通信信道调试与应用。

  • 标签: VAST卫星 调试 应用
  • 简介:分析了仲巴县6.8级地震后灾害特征,并提出了今后有效预防震灾、减轻灾害建议和措施。

  • 标签: 仲巴6.8级地震 地震灾害 对策
  • 简介:通过云南M≥7.6级地震震亡分布统计,研究大地震伤亡分布规律,寻找影响伤亡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震亡人数主要分布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这一区域震亡人数占震亡总数94%以上,其中极震区占到7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在震级相近情况下,震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影响地震烈度因素;房屋、人口密度、发震时间是震亡人数重要影响因素;在未来大地震中,人口密度大断裂带及其附近是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重点区域,在断裂带及其附近盆地内震亡人数比非盆地震亡人数多,要投入更多救援和医疗救护力量。

  • 标签: 云南M≥7.6级地震 震亡人数分布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烈度计、MEMS加速度仪等强震动观测仪器发展历史与现状,概述了强震动记录中典型异常波形产生原因和力平衡加速度计仪器响应误差及校正,建议了解决强震仪器缺陷措施,分析了强震仪在强震动观测发展中面临机遇和挑战。研究结果如下:①进行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研究是有针对改进现有强震仪存在问题很好途径;②早期数字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频带范围0至30Hz)获取强震动记录应进行仪器校正;③应跟踪强震动观测新方法和相关领域新技术,发展MEMS加速度仪和光纤加速度仪等新型仪器。

  • 标签: 强震仪 力平衡加速度计 烈度计 MEMS加速度仪 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 仪器响应误差
  • 简介:武都殿沟泉是甘肃陇南地震台流体综合测点,主要观测项目有模拟水氡、数字化气氡和数字化气汞。模拟水氡资料始于1987年,数字化气氡观测始于2001年1月,数字化气汞观测始于2007年6月。本文分析了该测点水氡、气氡、气汞等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水氡资料连续可靠,在一些地震前记录到明显震前异常,特别是一些大震前与其他水氡测点异常同步。气氡资料波动较大,部分时段与水氡资料变化一致,但动态稳定性明显不如水氡。数字化气汞资料开始观测至2009年7月比较正常,从2010年以来资料基本无法使用。

  • 标签: 水氡异常 水氡观测 气氡观测 气汞观测
  • 简介:本文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地震心理预测数学模型,并应用灰关联分析和概率论确定模型中参数。既考虑了心理反应过程模糊,又考虑了它随机,使这个模型不仅比较合理,而且非常灵活、简便和实用。

  • 标签: 地震反应心理 模糊数学 灰关联分析 概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