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p-Smad2与Smad2蛋白表达比较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p-Smad2与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图2,Smad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

  • 标签: 信号通路 分子影响 单侧输尿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小鼠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系SVEC4-10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NaAsO2[0(对照)、2、5、10、20、50、100、150 μmol/L]处理SVEC4-10细胞24 h,四唑化合物(MTS)法检测细胞活性。时间-效应关系研究分别以5 μmol/L NaAsO2处理SVEC4-10细胞0(对照)、2、6、12 h。剂量-效应关系研究分别以0(对照)、2、5、10 μmol/L NaAsO2处理SVEC4-10细胞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单位(Gclm)、醌氧化还原酶1(Nqo1)、金属硫蛋白1(Mt1)mRNA水平。采用SVEC4-10细胞建立Nrf2基因稳转沉默(Nrf2-KD)细胞,分别以0(对照)、10、20 μmol/L NaAsO2处理干扰对照(scramble,SCR)细胞和Nrf2-KD细胞1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S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2、5、10、20、50、100、150 μmol/L NaAsO2处理组细胞活性分别为(100.00 ± 19.53)%、(98.18 ± 9.85)%、(96.09 ± 30.04)%、(90.64 ± 8.74)%、(59.75 ± 12.09)%、(35.43 ± 8.58)%、(26.35 ± 5.89)%、(17.54 ± 4.48)%,不同剂量组间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8.30,P < 0.05);且20、50、100、150 μmol/L NaAsO2处理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2、6、12 h处理组组间Nrf2、Gclc、Gclm、Nqo1、Mt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69、85.28、90.82、80.46、758.60,P均< 0.05);随着砷暴露时间的延长,Nrf2、Gclc、Gclm、Mt1 mRNA水平先上升后下降,Nqo1 mRNA水平不断上升;其中,Nrf2 mRNA水平在2 h达到峰值,Gclc、Gclm、Mt1 mRNA水平在6 h达到峰值,Nqo1 mRNA水平在12 h达到峰值。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2、5、10 μmol/L NaAsO2处理组组间Nrf2、Gclc、Gclm、Nqo1、Mt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8.39、72.26、30.41、397.00、28.88,P均< 0.05);随着砷暴露剂量增加,Nrf2、Gclc、Gclm、Nqo1、Mt1 mRNA水平有所上升,其中Nrf2 mRNA水平在5 μmol/L剂量时达到峰值,Gclc、Gclm、Nqo1、Mt1 mRNA水平在10 μmol/L剂量时达到峰值。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10、20 μmol/L NaAsO2处理组组间SCR、Nrf2-KD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18、9.66,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20 μmol/L NaAsO2处理组SCR、Nrf2-KD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 0.05);且20 μmol/L NaAsO2处理组Nrf2-KD细胞凋亡率高于同剂量组的SCR细胞(P < 0.05)。结论NaAsO2暴露引起小鼠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系SVEC4-10细胞Nrf2信号通路活化,激活适应性抗氧化反应,改变转录活性;而Nrf2的沉默使SVEC4-10细胞对NaAsO2毒性更为敏感。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系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 简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对各种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姜黄素(CMM)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s击打法制备SCI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CMM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Veh组)。术后3 d,小鼠麻醉处死,干湿称重法检测脊髓含水量,氟替啶(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BMS评分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原味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试剂盒检测损伤部位附近区域的细胞凋亡数量,并通过检测Frizzled,β-catenin以及GSK-3β的蛋白表达探究其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CMM组小鼠脊髓含水量[(79.01±1.12)%]低于Veh组[(81.3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4.316,P<0.05)。(2)CMM组的荧光强度(1 329.83±149.82)明显低于Veh组(1 855.67±1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7.200,P<0.05)。(3)CMM组致炎因子IL-1β的表达量(736.17±59.37)低于Veh组(1 117.17±50.14),TNF-α的表达量(795.83±49.07)低于Veh组(1 079.67±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5.340、6.981,P<0.05)。(4)SCI后第7、14、21、28天,CMM组BMS评分(2.50±0.31、3.75±0.45、4.00±0.50、4.50±0.21)高于Veh组(1.00±0.29、2.00±0.26、2.50±0.20、2.7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F=6.743,P<0.05)。(5)CMM组细胞凋亡数量[(76.25±10.32)个]明显低于Veh组[(90.32±11.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6.901,P<0.05)。(6)对比Veh组,CMM组的Frizzled(1.24±0.46比1.01±0.02,n=6,t=5.329,P<0.05),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上调(1.57±0.32比0.99±0.11,n=6,t=4.892,P<0.05),GSK-3β的蛋白表达量下调(0.72±0.31比0.98±0.06,n=6,t=6.210,P<0.05)。结论CMM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SCI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脊髓损伤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主要特征为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通过对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现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地舒单抗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VP-TNKS656对肝细胞癌(HCC)细胞系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采用2.5、5、10.0 μmol/L剂量NVP-TNKS656处理5种HCC细胞系,选取HLE及HLF细胞系,分为四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NVP-TNKS656 2.5.0 μmol/L组、NVP-TNKS656 5.0 μmol/L组和NVP-TNKS656 10 μmol/L组,细胞培养48 h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计数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是相关蛋白(YAP)、血管动蛋白样1(AMOTL1)、血管动蛋白样2(AMOTL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YAP及其下游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富含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剂61(Cyr61)的mRNA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录增强因子域家族(TEAD)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在HLE、HLF、Huh7、MHCC97-H、MHCC97-L细胞系中,NVP-TNKS65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5种HCC细胞系的生长,DMSO对照组与不同剂量给药组间细胞克隆形成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46、68.58、191.8、114.6、201.4,均P<0.05)。在HLE和HLF细胞系中,NVP-TNKS656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YAP蛋白水平,降低YAP下游靶基因CTGF(HLE细胞分别为1.02±0.02、0.90±0.03、0.57±0.02、0.38±0.03,HLF细胞分别为0.98±0.03、0.86±0.02、0.66±0.02、0.43±0.01)及Cyr61(HLE细胞分别为1.00±0.01、0.86±0.02、0.74±0.03、0.44±0.03,HLF细胞分别为0.99±0.02、0.87±0.01、0.72±0.02、0.54±0.01)的表达(均P<0.05),并抑制YAP/TEAD荧光素酶分子的活性。同时NVP-TNKS65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了YAP的两个主要负调控因子,即AMOTL1/2蛋白,促进HLE和HLF细胞的凋亡。结论NVP-TNKS656可以通过稳定AMOTL1/2下调YAP下游靶基因从而抑制HCC的增殖,可能成为治疗HCC的潜在药物。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NVP-TNKS656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体外细胞模型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雨蛙素处理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株AR42J细胞建立AP体外模型,再用雷帕霉素(RPM)及AG490干预。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JAK1、磷酸化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6、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1β、IL-6mRNA表达;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未经雨蛙素处理的AR42J细胞的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β、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9±0.04、0.14±0.08、0.21±0.09、0.12±0.12、0.10±0.02、0.08±0.03、0.02±0.02。雨蛙素处理后,AR42J细胞上述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24h时的表达量分别为0.53±0.09、0.53±0.13、0.56±0.09、0.55±0.10、0.25±0.04、0.25±0.09、0.27±0.07,均较雨蛙素未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再分别应用RPM和AG490抑制24h后,细胞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到0.17±0.03和0.17±0.01、0.15±0.05和0.14±0.07、0.19±0.04和0.19±0.05,它们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值均〈0.05);RPM和AG490抑制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4±11.2)%、(69.7±9.8)%,均显著高于单用雨蛙素处理细胞组的(42.2±12.3)%(P〈0.05)。结论JAK1/STAT1信号通路早期参与雨蛙素诱导的AP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早期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有利于控制AP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胰腺炎 Janus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 炎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TGF-β超家族蛋白成员作为一种多效细胞信号分子普遍存在于各种基本生物进程当中,包括诱导胚胎胚芽层生长、维持成人组织体内稳态等[1]。与其多效性相对应的,TGF-β信号通路缺陷与癌症发生、组织纤维化、生长缺陷密切相关[2]。TGF-β配体与胞膜上的跨膜激酶受体复合体结合,导致R-SMAD的丝氨酸C端残基磷酸化,磷酸化后的R-SMADs与SMAD4结合转运至胞核,与转录因子特异性启动子相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 标签: 泛素化 SMAD4 TGF 体内稳态 信号通路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雌激素(17β-E2)调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是否受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APK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SFB,按干预因素的不同将第四代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组)、17β-E2组(B组)、17β-E2+ICI-182780组(C组)、17β-E2+PD98059组(D组)、17β-E2+SP600125组(E组)和17β-E2+SB203580组(F组)。同步化处理各组细胞后,以17β-E2直接刺激或经上述受体拮抗剂及激酶抑制剂预处理后再以17β-E2刺激。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B组的PCNAmRNA表达较A组显著增强(P<0.01),但C、D组与B组相比其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2.各组PCNA蛋白表达基本与其mRNA表达相一致。结论雌激素β受体(ERβ)及ERK/MAPK信号通路参与雌激素调控的HSFB增殖过程。

  • 标签: 雌激素 成纤维细胞 雌激素&beta 受体 激酶抑制剂 增殖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OA)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骨关节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畸形。OA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针对OA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探索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在O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TGF-β/Smad信号通路在OA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 发病机制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JAK/STAT3信号通路可促进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肿瘤进展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对HCC的影响以及TGF-β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CC组和HCC+AG490组,后两组以二乙基亚硝胺制作HCC模型,HCC+AG490组造模第1周腹腔内注射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第16周末处死大鼠,记录肝内肿瘤结节的最大直径,计数最大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以real-timePCR、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STAT3、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C组肝组织中STAT3、TGF-β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磷酸化STAT3(p-STAT3)、TGF-β1蛋白在对照组肝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HCC组则分别呈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且两者有明显的共表达区域。HCC+AG490组STAT3、TGF-β1mRNA表达较HCC组显著降低(P〈0.05),p-STAT3、TGF-β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和最大直径均显著小于HCC组[1.20±1.03和(1.14±0.18)cm对4.30±1.06和(1.78±0.27)cm,P均〈0.05]。结论: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可抑制HCC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肝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红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红霉素处理组大鼠的PBMCs。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PBMCsERK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ERK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红霉素处理组PBMCsERK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均〈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MCs磷酸化ERK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红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ERK/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效应。

  • 标签: 哮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红霉素
  • 简介:摘要MAP3K1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MAP3K)家族的一个成员,调节细胞凋亡、生存、迁移、分化等多重作用。MAP3K1既可以调节蛋白质磷酸化,又参与泛素-蛋白酶系统。全长MAP3K1调节细胞迁移,在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酶切生成的C-端片段包含激酶结构域促进细胞凋亡。MAP3K1调节细胞命运的重要功能,意味着其可能是控制癌症的靶点。近期的大量基因组学研究,MAP3K1基因拷贝数异常、染色体突变、基因无效突变,发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癌症。认识MAP3K1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改变,为研究肿瘤细胞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 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癌症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胃腺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AGS,并以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Res干预24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免疫组化检测Wnt1、β-catenin、Lgr5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h后,AGS细胞的状态变差,细胞形态变圆密度及数量减少,贴壁较差,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μmol/LRes作用24h组(0.2033±0.0207)、48h组(0.3949±0.0199)、72h组(0.5102±0.0155);50μmol/LRes作用24h组(0.3554±0.0207)、48h组(0.5157±0.0321)、72h组(0.6167±0.0248);100μmol/LRes作用24h组(0.5005±0.0199)、48h组(0.6251±0.0299)、72h组(0.7271±0.014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与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Res作用24h后,检测G1期细胞所占比分别为空白组(48.33±0.21)%、25μmol/LRes作用组(52.61±0.41)%、50μmol/LRes作用组(58.53±0.48)%、100μmol/LRes作用组(71.16±0.2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不同浓度Res干预24h后100μmol/L组(207.36±0.52)、50μmol/L组(202.65±0.53)、25μmol/L组(197.13±1.07)Wnt1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40±0.28)(P<0.05);100μmol/L组(206.51±0.68)、50μmol/L组(200.49±0.30)、25μmol/L组(196.53±0.59)β-catenin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98±0.30)(P<0.05),100μmol/L组(209.22±0.51)、50μmol/L组(204.53±0.92)、25μmol/L组(195.7±60.90)Lgr5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88.16±0.86)(P<0.05)。结论Res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

  • 标签: 白藜芦醇 胃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α)信号转导通路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以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trialnatriureticfactor,ANF)mRNA表达为心肌肥大反应指标,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及其相应阻断剂MK886对高糖高胰岛素致心肌肥大作用的影响。利用Realtime—PCR方法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PPAR—α及其下游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糖高胰岛素模型组(25.5mmol/L葡萄糖与0.1gmol/L胰岛素),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和AN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PPAR-α的选择性激动剂非诺贝特(10^-6、3×10^-6和10^-5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P〈0.01)。非诺贝特3×10^-6mol/L明显上调高糖高胰岛素模型组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并阻遏其下游损伤性炎性因子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MK886可完全阻断非诺贝特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结论:PPAR-α及其下游炎症因子Cox-2参与了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PPAR-Α 高胰岛素 高糖 COX-2MRNA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520b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SCC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SCC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20b的表达;沉默或过表达TSCC细胞株SCC-9和UM1中miR-520b的表达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表达;Transwell小室验证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改变;TOP/FO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检测miR-520b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b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潜在靶基因Dickkopf 1(DKK1)。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与正常相邻组织(2.59±1.43)相比,miR-520b相对表达量在TSCC组织中显著上调(5.28 ± 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04,P = 0.0005),并且与患者中更具侵袭性的TSCC表型正相关(5.81 ± 0.74 vs. 3.08 ± 0.89,t = 12.11,P = 0.0011);过表达miR-520b促进TSCC细胞侵袭转移(SCC-9:110.8 ± 17.8 vs. 74.7 ± 9.8,tSCC-9 = 32.58,PSCC-9 = 0.0011;UM1:178.8 ± 39.7 vs. 90.3 ± 22.5,tUM1 = 99.67,PUM1 = 0.0002),低表达则相反(SCC-9:74.7 ± 9.8 vs. 30.9 ± 7.8,tSCC-9 = -31.47,PSCC-9 = 0.0024;UM1:90.3 ± 22.5 vs. 35.7 ± 10.6,tUM1 = -37.89,PUM1 = 0.0019);此外,过表达miR-520b可靶向抑制DKK1,进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iR-520b在TSC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DKK1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SCC侵袭转移。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肿瘤侵润 MiR-520b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DKK1
  • 简介:先天性脊柱侧凸为胚胎期中轴骨发育异常所致的常见脊柱畸形,妊娠期维生素A摄入缺乏或过量均可影响胚胎体节形成,进而导致椎体发育异常。维甲酸作为维生素A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核受体及其转录因子发挥相应生物学功能。维甲酸信号通路与Wnt、Notch、Fgf、MAPK、BMP等多个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体节发育。本文就维甲酸信号通路在先天性脊柱侧凸体节发育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维甲酸 先天性脊柱侧凸 致病机制 体节发育
  • 简介:目的观察橙皮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肾脏组织中Wnt/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链脲佐菌素一次性法构建大鼠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橙皮苷治疗组三组,每组20只,造模成功后橙皮苷治疗组给予橙皮苷注射治疗,治疗量为0.2mg/kg大鼠体重(注射时称取1mg溶于1mL的丙二醇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丙二醇溶液注射。分别于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收集其血、尿及肾脏标本,检测一般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病理学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ing检测肾脏组织中Wnt-4和β-catenin的表达特点。结果正常组大鼠毛色光滑,活泼好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的特点,此外毛发枯燥,精神萎靡,橙皮苷治疗后,其上述情况有明显好转,但和正常组差异仍然较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UTP)及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使用橙皮苷治疗4周后上述所有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0.05);病理学结果可见,正常组大鼠肾小管结构完整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可见肾小管间质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小管扩张,基底膜断裂,橙皮苷治疗4周后纤维化面积减小,治疗8周后进一步好转;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橙皮苷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橙皮苷可通过抑制肾脏组织中Wnt-4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最终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橙皮苷 肾功能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骨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转移导致的疼痛等骨相关事件(SRE)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探究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骨转移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宿主微环境和前列腺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RANK-RANKL信号通路的研究较为成熟。文章就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阐述同一信号分子在不同信号通路中的调控关系。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