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了解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效果,对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那乐村的河滩地桑园近4年养蚕效果及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两个村40户农户中,河滩地桑园的每667m2桑园产茧量最低为47~50kg,稳定在60kg以上的农户占70%,90kg以上的农户占25%。每667m2桑园售茧收入最低为1780元,最高达6978元,稳定在3000元以上的农户占62.5%,单位桑园面积的产茧量、产值与平地、水田地、坡地等常规地种桑养蚕的效果接近。农户年养蚕售茧总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75%,3万元以上的农户占45%;人均养蚕售茧收入最低为3167.8元、最高为1.1万元左右,效益十分显著,可以实现当年种桑养蚕当年就有收入,来年就实现脱贫致富。针对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成功经验,总结种养配套关键技术,从选择适宜桑树品种、适时种植、合理密植、蚕造调节与桑采收调整、灾后桑园恢复等方面总结了一套河滩地种桑养蚕关键配套技术,为今后那坡县发展河滩地种桑养蚕,促进那坡县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河滩地 种桑养蚕 效果 关键技术
  • 简介: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以及蚕丝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广西蚕业的现状、区域优势和广西发展蚕业的意义;认为广西应抓住机遇大发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 标签: WTO 蚕丝业 影响 广西蚕业 发展对策
  • 简介:很高兴参加中国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首先,我代表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来之前茧丝办主任弋辉同志特别嘱咐,让我转告大家,办公室对中国蚕学会的工作很重视,并支持学会的工作,希望通过学会全体会员的积极努力,

  • 标签: 中国 茧丝绸行业 深化改革 蚕学 加强管理 中国
  • 简介:通过分析广西桑蚕业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调整生产布局、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培育龙头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等对策。

  • 标签: 桑蚕业 新农村建设 作用 发展途径
  • 简介:分析上林县桑蚕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现代蚕业的建议:理清发展思路,做好蚕业发展规划;积极借鉴各地成功做法,加大扶持力度;走科技兴蚕之路;走品牌蚕业之路;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新领域;切实加强桑蚕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 标签: 上林县 现代蚕业 发展 生态
  • 简介: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始终处于进步状态。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成为了机电一体化的推动力。文章对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简要分析。

  • 标签: 纺织机械 机电一体化 CFD方法 流体机械 PC
  • 简介:刘奇葆书记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蚕桑丝绸产业的高度关注,极大地振奋了行业信心。由省农业厅牵头起草的《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发布实施,对全面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把四川蚕桑丝绸产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的千亿产业和全国蚕桑丝绸产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本刊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丝绸产业 四川省 蚕桑 规划 产业体系 农民增收
  • 简介:<正>河南省鲁山县,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养蚕,缫丝、织绸的蚕业重点县,驰名中外的“鲁山柞绸”就是鲁山的特产之一.该县西北距县城70公里的深山赵村乡,是鲁山的主产蚕区,年产柞蚕茧500余吨,也是具有一定缫丝、拉绵、织绸等加工能力的历史蚕乡。近几年来,由于“蚕茧大战”的影响,这里的桑蚕生产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全乡发展了成片桑园,并利用山上野生桑重新养起了桑蚕,群众养蚕卖茧或缫丝出售,收到可喜的经济效益。但是,自1988年茧丝统一管理后,多渠道卖丝、卖茧受到限制,而乡外贸平时也没收过桑蚕茧,再因数量不多,建

  • 标签: 蚕桑发展 掘起 专业户 养蚕 蚕业生产 鲁山县
  • 简介:目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而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则需以此为基础来对各个专业进行改革及调整,以此来确保课程教学的开展可以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在“饭店餐饮管理”课程中需要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教育培养。

  • 标签: 可持续发展能力 饭店餐饮管理 教学改革
  • 简介:在信息化时代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更新工作意识,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学生图书馆信息进行整理,提升图书和各类资料的管理效率。在信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使用数字化模块对管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信息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建议。

  • 标签: 信息技术 数字模块 高校 图书馆管理
  • 简介:蚕丝是我国富有悠久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事业。四川是全国蚕丝主产地之一。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也是农村的一项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蚕桑、丝绸业,是振兴四川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和源泉。当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针,抓住机遇,依靠科技,积极促进“三高”蚕业发展。为此,本刊发表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张建强同志的文章,就对如何培育茧丝绸市场机制,并对当前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适应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求等诸问题供同行研究、探索、商榷。

  • 标签: 蚕业发展 发展蚕桑 蚕茧价格 经营管理体制 栽桑 茧丝绸
  • 简介:今年是茧丝绸行业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整个行业历尽千辛万苦,表现不俗.纵观一年的走势,行业的得与失也暴露无遗,下面作一个简要分析与思考.

  • 标签: 茧丝绸行业 行业发展 走势
  • 简介:汉源县晒经乡有着几千年丝绸之路的轨迹,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乡地处中高山地区,海拔700~20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9℃左右,无霜期320天,农民收入低,经济条件差,是一个典型的较偏远的农业乡,种粮喂猪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形式.农民要致富,靠什么来致富?乡党委政府几经考察、调研,结论是:只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的粮猪模式,让农民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这样千家万户农民才能真正致富.

  • 标签: 晒经乡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 蚕桑生产
  • 简介:蚕丝业的基础在于蚕茧.蚕茧生产同整个农业生产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从共性来说:它们是与自然、生物、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制约.从特殊性来说:由于蚕桑这个劳动对象和生产过程的特性,更受气温、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重庆、涪陵、万州、黔江等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幅员广阔,群山俊秀,耕地和非耕地资源丰富,土质良好,立体种植的潜力大;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宜桑宜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宝地.广大农村通过多年栽桑、养蚕生产的实践,培育了成千上万户有经验的蚕农和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

  • 标签: 蚕丝业 生存与发展 战略研讨 重庆市 蚕业 蚕桑生产
  • 简介:随着经济的增长,本就土地资源贫乏的浙江省温岭市,发展大棚葡萄产业还面临着工业发展、城区扩张以及其他农业产业竞争等多重压力。通过提质增效做好本地大棚葡萄产业的同时,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实施积极稳妥的“走出去”战略,是温岭大棚葡萄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和最佳选择。

  • 标签: 葡萄产业 土地资源 温岭市 规模效益 “走出去”战略 市场
  • 简介:绵阳是四川的老蚕区,蚕茧产量、质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曾位列全国三大产茧地(市),蚕丝产业历经辉煌.近两年丝绸行业逐渐复苏,国际市场行情好转,茧丝价格一路攀升,绵阳的蚕桑基地却在逐步萎缩,蚕茧产量远不能够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缫丝原料大量依靠外调,本地蚕茧因抬价抢购,质量不断下降.蚕丝产业陷入了"基地发展难,企业生存难"的"两难"境地.茧价上涨,农民为何不养蚕?绵阳蚕桑基地发展的出路何在?根据局领导安排,蚕业站、蚕种质检站人员到三台、盐亭、游仙、梓潼等区(市、县)蚕桑生产基地进行了调研,走访企业、养蚕农户、村社干部,得出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养蚕收入已不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蚕丝企业和农民对投入发展信心不足是制约蚕桑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结论,提出了发展蚕桑基地的意见、建议.

  • 标签: 蚕茧产量 蚕桑基地 绵阳 现状 养蚕 蚕丝产业
  • 简介:近年来,广西桑蚕茧丝绸科技创新成果有力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2013年,广西蚕茧年产量达32.34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46%,蚕丝年产量达3.54万吨,占全国蚕丝总产量的26.36%,蚕茧生产与茧丝绸加工的总产值已达250亿元。

  • 标签: 桑蚕茧 蚕茧生产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别贡献奖 科技工作 蚕桑生产
  • 简介:众所周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丝绸是我国的瑰宝,它在出口创汇、传承文明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我们仍沿着先人开拓的丝绸之路继续传播着古已有之、今时更浓的丝绸文化.

  • 标签: 蚕桑产业 丝绸之路 出口创汇 丝绸文化
  • 简介:鸳溪镇地处嘉陵江畔,百分之九十属山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经过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确定了"长远项目桑果林,当年效益猪兔禽"的经济发展战略,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蚕桑为主体的庭院经济,实施综合开发,走产业化之路,获得物质、精神文明双飞跃.

  • 标签: 兴蚕桑 创文明 发展蚕桑
  • 简介:4月12日至15日,全国知名蚕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一行在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杨彪站长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内江隆昌县、威远县,自贡荣县,凉山州德昌县、宁南县,考察四川“立桑为业”,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在德昌出席了中国蚕学会授予德昌县“中国果桑之乡”授牌仪式,在宁南出席了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现场会。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蚕业发展 四川省 蚕桑产业 农民增收 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