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脉冲二氧化碳治疗汗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治疗汗管瘤30例(观察组),同时间段选取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汗管瘤30例(对照组),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汗管瘤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更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汗管瘤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 电离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尿毒症合并RH患者经HP及HDF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变。结果26例患者经过HP及HDF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B、干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均有改善。结论尿毒症患者RH的发生与中大分子毒素以及继发性甲旁亢等有关,HP及HDF为有效的控制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方法。HP优于HDF。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中重度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组42例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05~0.1mg/kg)静滴治疗5天,常规治疗组41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生后7天、14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儿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组生后7天及14天NBNA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重度HIE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可提高疗效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络酮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的疗效。方法对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的90例患者,术前应用曲普瑞林3.75m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共三个月;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的9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曲普瑞林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 曲普瑞林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2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枫蓼肠胃康颗粒口服,对照组119例用柳氮磺吡啶(SASP)加思密达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枫蓼肠胃康颗粒口服治疗UC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美沙拉嗪 枫蓼肠胃康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依倍成都地奥集团九泓制药生产2000iu/支)和口服维铁缓释片联合EPO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0例MHD伴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两组均给予EPO治疗,静脉组给予蔗糖铁100mg静脉滴注,口服组给予维铁缓释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mg)口服,疗程均1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Hb、Hct、及TSAT,SF的指标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MHD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蔗糖铁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铁缓释片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输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优点明显,长时间留置既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又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水平,更要加强置管前宣教、严格无菌操作、置管期间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观察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应用加兰他敏对老年患者全麻下早期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200(男105,女95)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加兰他敏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5%,对照组为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对加兰他敏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术后肌肉注射加兰他敏能降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POCD发生率,并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实验验证。

  • 标签: 加兰他敏 认知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倍他米松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发生率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早产孕妇及14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早产儿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能改善胎龄<34周早产儿Apgar评分。两组产妇产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34孕周不可避免的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倍他米松可促胎肺成熟,减少RDS,显著降低早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早产 倍他米松 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二甲”医院五年规范化培训中,增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可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护士的自信心,而且也可有效地规避护理纠纷。方法通过对2005-2009年新入我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估、分析、观察,研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护理纠纷规避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增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在完成工作任务、医护人员的认可、患者的满意度、自信心、规避护理纠纷方面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培养 低年资 护理人员 自主学习能力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RBSI)发生的临床因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0年CRBSI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疾病、留置部位、保留时间。结果64例CRBSI中,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31天,最长留置时间为52天,最短留置时间为6天;按照原发疾病出现频率依次排序前三位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重症肺炎;股静脉置管较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CRBSI多见。结论综合性ICU内CRBSI的发生应当加强预防与控制,降低CRBSI发生率。

  • 标签: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单侧唇裂畸形中鼻畸形的修复和方法选择。方法在265例单侧唇裂进行鼻翼畸形修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鼻翼弧形切口、飞鸟状鼻小柱、鼻翼联合切口、患侧鼻翼穹隆部新月形皮肤切除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单侧唇裂的裂度与鼻畸形的程度成正比,修复方法较为复杂和多样术式。结论唇裂鼻畸形修复采用美学的分析对鼻翼软骨进行对称性设计,达到美学效果。

  • 标签: 单侧唇裂 继发鼻畸形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切除方法。方法对我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移植手术的患者150例(162眼),手术后随访3~48个月,观察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开始发生的部位。结果162眼中发现24眼复发,其中22眼复发起始部位在上下结膜瓣缝合连接的原翼状胬肉的残留结膜处,占91.7%,仅2眼复发起源于角膜缘,占8.3%。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绝大多数起始于上下两个结膜瓣缝合连接处的原翼状胬肉的残留结膜,因此转移结膜瓣缝合对合严密能有效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 移植 复发 起始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蒂回盲肠间置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对25例贲门癌病人手术采用带蒂回盲肠移植的方法,术后行上消化道造影取头低足高位45度同时腹部加压检查及食管镜活组织检查。结果回盲肠间置代胃具有贮存食物及抗反流功能,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该术式为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术模式。

  • 标签: 贲门癌 回盲肠代胃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自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及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3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3中35例有高血压病史(81.4%)。CT检查43例,其中桥脑出血33例,中脑出血9例,延髓出血1例。MRI检查23例,均为桥脑出血,其中5例急性期出血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亚急性期血肿15例,5例T1WI和T2WI呈混杂高信号,10例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3例,MRI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边可见明显低信号铁环。内科治疗38例,手术治疗5例。出血量<5ml病例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出血量>5ml病例,出血量>5ml病例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干出血以桥脑出血最多见;诊断脑干出血首选CT;MRI作为CT检查的补充手段;CT和MRI可为脑干出血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指导。

  • 标签: 脑干出血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配合电磁场(EMFs)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日本SLT公司产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仪配合电磁场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1例颈性眩晕患者行PLDD配合电磁场治疗。结果28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采用Nagashima评分标准,优18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90.5%,无并发生症发生。结论PLDD配合电磁场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电磁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颈性眩晕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机率6.7%,对照组为18.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稳心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220眼)高度近视患者因选择常规切削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um,而进行薄瓣下分区切削治疗,分2~3区切削,切削光区4.5~6.0mm,随访观察6月~48月,观察术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薄瓣Lasik分区切削术后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即明显提高,术后6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有197眼占89.5%,0.5~0.8者22眼占10%,小于0.5者1眼占0.5%,屈光度稳定在±1.00D以下者191眼占86.8%。主要并发症为角膜瓣细微皱褶,少数患者出现眩光。夜视力下降,一月后减轻或消失。结论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分区切削模式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可节省角膜组织,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可预测性强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薄角膜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分区切削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检验分析前实验室质量保证。方法从检验师.医师和护士三个方面论证分析前各自的责任。结果检验师提高素质,做好宣教,标本查对和沟通;医师明确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结果的分析和判断;护士正确采集标本和运送。结论重视分析前的各个环节。

  • 标签: 临床检验 尿干化学法 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