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个人收入差距的效用,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对劳动力的激励效应,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效应,对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引导以及对经济增长空间的伸缩效应。研究个人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因此极具现实意义。

  • 标签: 个人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效应
  • 简介:农民经济利益问题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现阶段中国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满足、提高和保护的程度较低。当代农民经济利益问题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长期性、深刻性的特点。从本质上讲,农民经济利益问题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要矛盾的突出表现。

  • 标签: 农民经济利益 农民收入 农民负担 农村贫困
  • 简介:社会主义必须与市场经济兼容,这是在国际范围内长期艰苦探索、反复争论得出来的结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如何配置各种资源以更好地发展经济,是主要运用计划方式还是主要运用市场方式?社会主义能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这个问题从19世纪初开始已经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了,直到现在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停息。这是思想理论领域里一场跨世纪、跨国界的大论战,不仅涉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关系到所有发展中国家,它的意义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

  • 标签: 19世纪初 经济学 论战 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中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大致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医治战争的创伤,到1949年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到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71亿法郎,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50年的4,248亿法郎增长1.06倍,翻了一番。此后又用了15年时间,到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889亿法郎,比1950年增长3.98倍,基本上翻了两番,年平均增长率为4.9%。法国经济翻了两番以后,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 标签: 国民经济 年增长 法国经济 运输方式 高速公路 公路网
  • 简介:<正>查尔斯·比尔德(CharlesA.Beard1874—1948)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并担任过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及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比尔德在其早期的历史研究中,力图用经济事实来解释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写出了一些有名的著作:《美国宪法之经济解释》(1913年)、《杰弗逊民主制的经济起源》(1915年)《美国文明的兴起》(1927年)等,对美国学术界影响很大。比尔德的经济史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史学界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本文拟就此稍加阐释。

  • 标签: 经济史观 美国历史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政治 历史学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介:新中国的中共党史、地方志事业,起步于50年代,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如何认识和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史志工作,我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来史志工作的实践,作一点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史志 市场经济条件 史志部门 邓小平理论 资政 存史
  • 简介: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受地理、人文、习俗、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民族传统观念、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总和。伊斯兰教最初是在唐代初期随来华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传人中国的,从此大批穆斯林逐渐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宋代开始到元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回族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都空前提高,民族特征也更加明朗化、固定化。基本形成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局面,回族的民族心理素质不仅是回族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回族生存与凝聚的前提条件,是支持与推动回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 标签: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回族 经济行为 民族传统观念 伊斯兰教 民族心理素质
  • 简介:晚清(1840~1911年)时期,福州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反映了本地区已进入近代社会。本文从有关史料中归纳出若干变化,供研究福建近代社会参考。

  • 标签: 经济社会 福州地区 晚清 近代社会 史料
  • 简介:济贫思想是伊斯兰教经济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伊斯兰教有很多要求穆斯林救济穷人的规定.这些规定散落在伊斯兰教经典中。通过对伊斯兰教经典著作中经济思想的分析发现,在伊斯兰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济贫的要求,各个部分的综合又恰好为济贫活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关于财富的性质的探讨,财富的获得、财富的分配、财富的享用等经济活动环节的分析,论述了伊斯兰教经济思想中的济贫观念。

  • 标签: 伊斯兰教 济贫 经济 财富
  • 简介:国民经济创造力是生产力的核心。三次产业革命证明:在民主制度建立、实行自由经济体制、保障个人权利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条件下,国民经济创造力就得以开发和发挥。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创造力的形成和提升。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国民经济创造力
  • 简介:新中国成立的53年里,私营经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公私合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禁止存在和改革开放后的重新产生和发展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无不受党的政策的影响。

  • 标签: 私营经济政策 中国 公私关系 经济结构 公私合营企业
  • 简介:从生产方式角度解释小衣经济冗长的原因,虽有合理性,但片面肤浅。以节用节制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消费文化是小农经济在我国冗长的深层原因。从文化角度探讨小农经济冗长的原因,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规避类似于当下的经济危机等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经济危机 消费文化
  • 简介:贵州省《纳雍县志》于1999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志友张桂江先生寄赠予我,我非常高兴,欣然读之,甚有收获,体会颇多。在此仅就读《纳雍县志》对经济部类记述的感受,书而成文,以期就正于方家。

  • 标签: 《纳雍县志》 经济部类 记述方法 中国 贵州 篇目设计
  • 简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青海经济的影响将是长远而深刻的,本文从宏观层面上就入世后对青海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总体影响进行了粗线条的分析,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WTO 青海经济 相关影响
  • 简介:在多民族共生的西南,民族间的差异性是比较显著的,这主要是生态的多样性所致。由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各自在适应这种生存环境中所产生的生计模式也不尽相同,于是形成了山坝生态类型的差异以及农牧经济结构的差异。由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仅就某一地、某个民族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获得的产品又是有限的,所以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相补充,这种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才能得以实现。本文在探讨了西南民族地区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多种生计模式的同时,对山坝结构中的族际经济交流以及农牧结构中的族际经济交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标签: 西南民族地区 经济交流 生态环境 生计模式 经济结构 生态类型
  • 简介:全国的修志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有关统计,至1993年6月底止,全国已公开出版的新编省市县三级志书达1300多部,特别是到现在,这一数字也已成了“历史数据”了。而我省也开始进入出成果的阶段,目前已有20多部市县志正式出版。这些已出版的志书,基本上都能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好评。但是,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新编志书经济部分的比重过大。笔者认为,这种意见多少受旧志“重人文

  • 标签: 新方志 比重问题 旧志 经济部类 新志书 《广东通志》
  • 简介:此次赴西北调查,其目的在研究西北农村凋敝之症结所在,以定救济之策。故调查范围以农业与农村建设为主,而于农业中,则注重农作物产销情形及农业副产、农业经营等。

  • 标签: 物产 西北 救济 重农 症结 目的
  • 简介:舟山市首届修志工作起始于1985年,经过17年的风风雨雨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绩,1994年在全省较早地全面完成首届修志任务,全市共出版5部、500多万字的市县志。其中,《舟山市志》和《普陀县志》分别获地市级志书和县级志书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普陀县志》还获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定海县志》、《岱山县志》、《嵊泗县志》分获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全面完成首届修志任务之后,我们没有满足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一鼓作气,更加投入。至2002年6月,

  • 标签: 县志 地方志 修志工作 志书 努力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