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140 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0 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均使用胺碘酮进行,且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给予治疗。在治疗后进行 6 个月 -12 个月的随访,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6-12 个月的随访,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房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窦性心率维持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 2 例严重窦性过缓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6% ,对照组则有 4 例患者存在严重窦性过缓症状,即不良反应出现率为 5.71%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结论: 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选择使用门冬氨酸钾联合胺碘酮给予治疗,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明显减少患者出现房颤次数,加强患者生活质量,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妊高症孕妇硫酸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00例医院收治妊高症孕妇,所有孕妇均采用硫酸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剖宫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剖宫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妊高症孕妇硫酸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降低剖宫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妊高症 硫酸镁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治疗 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 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 60 例作为本次观察病例 ,依据电脑随机数字选取法 进行分组治疗 , 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各 30 例患者, 对照组给予硫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添加 拉贝洛尔治疗,将 两组最终 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存在显著优势 (P< 0.05)。 结论:拉贝洛尔 与 硫酸 联合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 临床 治疗 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硫酸镁 妊娠期高血压 拉贝洛尔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高碳酸血症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的219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 d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患者分为低碳酸血症组〔HO组,PaCO2<35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碳酸组(NC组,PaCO2 35~45 mmHg)及高碳酸血症组(HC组,PaCO2>45 mmHg)。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以及入院1 d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血pH值和血乳酸(Lac)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观察入院1、3、5 d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各组有创机械通气(IMV)比例、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AP患者需要IMV和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HO组(68例)及NC组(72例)比较,HC组(79例)患者入院1 d即具有更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疾病比例和PSI评分,以及更低的PCT、CRP、IL-6和pH值。与HO组及NC组相比,HC组患者入院3 d和5 d时WBC、PCT、CRP、IL-6、PaO2/FiO2及Lac水平较入院1 d的改善幅度更小,且HC组入院5 d时WBC、PCT、CRP、IL-6和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HO组和NC组〔WBC(×109/L):18.33±1.44比10.89±2.37、11.15±1.74,PCT(μg/L):5.04±1.18比3.46±0.87、3.58±0.83,CRP(mg/L):78.43±7.17比54.24±4.97、57.93±5.39,IL-6(ng/L):75.35±11.92比60.11±10.27、57.88±12.34,Lac(mmol/L):4.36±1.24比0.78±0.39、0.86±0.64,均P<0.01〕,而PaO2/FiO2则明显低于同期HO组和NC组(mmHg:171.31±6.73比226.68±7.36、225.93±6.92,均P<0.01)。与HO组及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IMV比例(29.1%比22.1%、22.2%,均P<0.01)及28 d病死率(26.6%比13.2%、13.9%,均P<0.01);即使各组排除COPD患者后,HC组IMV比例及28 d病死率仍明显高于HO组和NC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HO组和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28 d累积存活率(Log-Rank检验:χ12=4.976,P1=0.026;χ22=4.629,P2=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 d内IL-6、PSI评分、高碳酸血症和入院5 d时PCT为SCAP患者需要IMV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325、1.229、1.396、1.313,均P<0.01〕;即使排除COPD患者后,以上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与SCAP患者IMV比例和28 d病死率增加相关,这可能与其早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导致感染增加有关。

  • 标签: 高碳酸血症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预后 感染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骨科择期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体质量指数(BMI)为19~24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通气组(N组)和PHC组,每组30例。N组术中维持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35~45 mmHg [1 mmHg=0.133 kPa],PHC组术中维持PaCO2在60~70 mmHg。分别于两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后30 min(T1)、6 h(T2)、24 h(T3)及48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补体C3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及7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N组相比,PHC组T1~T4时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27.8±3.3)pg/ml比(21.4±2.9)pg/ml、(58.5±9.7)pg/ml比(36.6±6.4)pg/ml、(82.6±15.5)pg/ml比(52.5±9.2)pg/ml、(69.8±12.5)pg/ml比(41.4±7.6)pg/ml,均P<0.05],血清IL-10浓度明显升高[(15.6±4.4)pg/ml比(20.8±4.9)pg/ml、(39.6±7.5)pg/ml比(53.8±8.7)pg/ml、(66.2±9.3)pg/ml比(79.9±11.6)pg/ml、(49.6±7.9) pg/ml比(58.3±9.4) pg/ml,均P<0.05],T2~T4时血清C3a及CRP浓度明显降低[(68.5± 8.6) μg/ml比(61.9±7.3) μg/ml、(93.7±12.6)μg/ml比(78.8±9.3) μg/ml、(78.6±9.3) μg/ml比(62.6±7.5) μg/ml,均P<0.05;(10.7±2.8)ng/ml比(8.5±2.2)ng/ml、(42.5±5.6)ng/ml比(29.5±4.3)ng/ml、(61.8±7.3)ng/ml比(40.5±5.7)ng/ml,均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3 d MMSE和MoCA评分均降低[(28.2±2.3)分比(22.4±0.9)分、(28.5±2.2)分比(24.3±1.0)分,均P<0.05;(27.1±2.1)分比(22.2±1.2)分、(26.9±1.9)分比(23.4±1.1)分,均P<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术后7 d MMSE和MoCA评分均升高[(22.4±0.9)分比(23.8±1.0)分、(24.3±1.0)分比(25.7±1.2)、(22.2±1.2)比(23.9±1.3)分、(23.4±1.1)分比(25.3±1.4),均P<0.05];术后3 d及7 d时PHC组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N组(均P<0.05)。术后7 d,PHC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16.7%比40.0%,P=0.045)。结论PHC可减轻老年患者止血带相关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肢体缺血再灌注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 作者: 钟晓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3
  • 出处:《健康忠告》2019年 第1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药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6
  • 简介: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用硫糖干预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02月~2019年0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 对照组21例,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21例,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硫糖口服混悬液治疗。一个疗程(7天)后,对两组止血效果、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天,对照组存在出血者6例,占28.6%;观察组存在出血者1例,占4.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胃炎使用奥美拉唑与硫糖联合治疗,有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及出血表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出血性胃炎;奥美拉唑;硫糖铝
  • 简介:摘要:当前模和全钢爬架搭配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对建筑工程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模和全钢架的应用,合理设计模系统,保证全钢架与建筑施工作业完全贴合,这样才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全钢爬架与模搭配施工技术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全钢爬架 铝模 应用
  • 简介:摘 要 :随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筑施工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其中,模板技术作为超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规定,做好模板设计与施工的各项工作,加强质量管理力度,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

  • 标签: 超高层 铝模板 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发展迅速,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随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筑施工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其中,模板技术作为超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规定,做好模板设计与施工的各项工作,加强质量管理力度,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

  • 标签: 超高层建筑 铝模板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了热轧温度、热处理工艺与高纯立方结构的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业生产系统的效率。这表明较高的终轧温度有利于提高成品立方织构,在高热轧温度的影响下,立方织构比在缺口饥饿温度下大于 85%。一般的灯丝温度在 90%以上,应避免在 380—460摄氏度之间的中间灯丝温度,以避免立方体织构比急剧降低。

  • 标签: 热轧 热处理 高纯铝立方织构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在当下社会发展中,模板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或者是对工程的安全性能方面都有着一定影响。模板在刚度以及形状上,既能满足现代建筑的质量需求,也能提高高层建筑在建设时的数量需求。文章以唐山马驹桥项目为例,分析了铝合金模板的各种优点,提出了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提高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支撑,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铝模板 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酸结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00例妊高症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硫酸结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肾功能指标、血清HSP70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压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结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十分显著,且能够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硫酸镁 硝苯地平 治疗 妊高症 疗效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血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开始接受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Mg)水平分为对照组(Mg≥0.7 mmol/L)与低组(Mg<0.7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症、用药情况和临床结局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PD患者发生低血症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Fine-Gray模型法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法分析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8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对照组321例,低组60例,中位随访时间27(15,43)个月。两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 h腹膜透析液肌酐/血肌酐比值(4 h D/Pcr)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D是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OR=0.901,95%CI 0.831~0.976,P=0.011)、低血磷(OR=0.217,95%CI 0.080~0.591,P=0.003)、高hsCRP(OR=1.276,95%CI 1.066~1.528,P=0.008)、高4 h D/Pcr(OR=1.395,95%CI 1.014~1.919,P=0.041)是患者存在低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组累积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5.388,P=0.020),Fine-Gray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组累积CVD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ray=6.915,P=0.009)。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作为连续性变量时,血水平较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分别HR=0.137,95%CI 0.020~0.946,P=0.044;SHR=0.037,95%CI 0.002~0.636,P=0.023);血作为分类变量时,低血症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HR=1.864,95%CI 1.044~3.328,P=0.035;SHR=2.117,95%CI 1.147~3.679,P=0.029)。结论低血症易存在于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磷、高hsCRP及腹膜转运特性较高的PD患者中,低血是PD患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炎使用异甘草酸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 2014年 9月至 2015年 12月我院的 103例慢性肝炎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1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 52例使用异甘草酸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两组的 ALT、 TBIL、 AST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PA有所上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研究组患者的 ALT、 TBIL、 AST比对照组低, PA比对照组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临床中慢性肝炎患者接受异甘草酸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突出,异甘草酸比复方甘草酸苷更加优秀,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 肝炎;异甘草酸;复方甘草酸苷;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硫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 7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硫酸联合甲泼尼龙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判断硫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硫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患者及患者家属放心的优质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硫酸镁 甲泼尼龙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硫酸、孟鲁司特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应用硫酸治疗,同期观察组患儿合用硫酸、孟鲁司特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6.49%,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5.41%,对照组8.11%,P>0.05。结论:联合应用硫酸及孟鲁司特可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获得满意疗效,有助于缩短患儿的病程时间,并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儿 硫酸镁与孟鲁司特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