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讨论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分成了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50位患者。参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为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更低,护理质量更佳,P

  • 标签: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发生率 影响
  • 作者: 孙冰洁 刘宴娟 席铁举 陈远秀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2
  • 出处:《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年9期
  • 机构: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埔、拾悦城社康中心 5181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免流程的优化对儿童疫苗接种及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至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埔社康中心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传统计免流程的儿童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优化计免流程的儿童为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疫苗接种及疫苗不良反应的区别;结果:接受优化计免流程模式的观察组乙肝、百白破疫苗接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群流脑、麻腮风疫苗接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例数高于对照组的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计免流程的优化,部分疫苗接种有所提高,降低疫苗不良反应的工作模式仍有待探索。

  • 标签: 计免流程优化 疫苗接种率 疫苗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地治疗高血压患者,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加强干预治疗,探究本社区内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药物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社区内 214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体检、问卷等形式获取数据,并利用相关分析模型探究血压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形成的因素。结果:本社区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一般,受社会、环境、心理、药物等多方因素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精神眩晕紊乱和胃肠方面,部分患者有耳鸣、耳聋等现象,多是受不规则用药影响。结论:高血压的控制依旧不理想要根据不同原因给予不同对策进行干预,对于药物刺激带来的不良反应,要综合管理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社区高血压血压控制率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伤害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97.78%明显高于照组的51.11%、82.22%(P<0.05)。结论风险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风险护理干预 妇产科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健门诊建立对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的干预作用。方法共选取428名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保健门诊建立前,与2011年3月-2012年3月保健门诊建立后,儿童营养不良情况。结果保健门诊建立前,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消瘦患儿人数较高;但在我院实施保健门诊建立后,不良营养儿童各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消瘦患儿明显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保健门诊,进行有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相关的健康教育、为营养不良患儿给予辅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升对体弱患儿的管理能够进一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保健门诊 儿童 营养不良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南省浏阳市各乡镇儿保门诊建立运行后对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的影响,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我市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持平稳状态,2007年儿保门诊建立干预后可以看到呈明显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开放儿童保门诊,指导母乳喂养、及时合理的辅食添加、定期的健康检查、饮食行为的矫治、做好疾病的预防及体弱儿的管理能有效降低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

  • 标签: 儿保门诊 3岁以下儿童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结合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的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n=44,采取甲氨蝶呤治疗)和观察组(n=44,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上加入硫酸羟氯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值P<0.05;同时,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统计值P>0.05,差异无意义。结论对风湿病患者采取硫酸羟氯喹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上与常规治疗方式基本一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风湿病 临床价值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5年接诊的孕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其中每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实验组,且恢复情况较好,两组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孕产妇 不良事件 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风险评估表对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856例,均为女性,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增加了风险评估,采用跌倒、噎食、攻击、自杀、出走5个风险因素评估量表,预测可能出现的高危行为,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风险评估表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6.90%)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22.12%)降低,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风险评估表能降低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评估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48例患儿,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预防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病房 风险预防 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进行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均为2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输液流程,观察组则应用优化输液流程。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及输液等候时间。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等待输液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急诊输液室采取优化输液流程可有效降低患儿输液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患儿输液的等候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优化输液流程 门急诊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为62.0% (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分别为52.2% (12/23),55.7% (68/122)和83.0% (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 (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 (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 (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 (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 (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 (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 (131/192),麻风腮疫苗69.8% (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 (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 (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 (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 (38/192)比18.8% (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分别为2.6% (5/192)和3.7% (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分别为22.4% (43/192)和31.8% (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接种 疫苗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小儿输液患儿,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观察组中,将常规护理服务应用在对照组中。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发挥满意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小儿输液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银行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更多的是扮演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和工具,银行业一旦发生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本国发展。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领域的现状为背景,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M2增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在负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和各大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的有效经验,阐述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

  • 标签: 不良贷款 货币政策 VAR模型 实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方法:从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儿科中抽取 6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分组法分成观察组( n=30)和对比组( n=30),对比组患儿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细节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 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为6.67%,对比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为 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具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为 96.67%,对比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为 80%,观察组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 P< 0.05)。 结论:细节管理可有效降低儿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