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别,两者皆能显著提高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在冠心病的分类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为密切。炎症反应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机制。细胞因子、自身抗体等危险因素也起关键作用。现着重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细胞因子,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量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322例,根据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分为肌量减少组(152例)与非肌量减少组(170例)。入组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颈部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在纳入的322例患者中,合并肌少症49例,患病率为15.22%;合并肌量减少152例,患病率为47.2%。肌量减少组的体重指数(BMI)、T值(T-score)、ASMI、尿酸、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非肌量减少组(均P<0.05)。肌量减少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均显著高于非肌量减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肌肉量减少的危险因素,BMI、25-羟维生素D3是肌肉量减少的保护因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肌少症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糖尿病,2型 肌量减少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计算机随机分2组,对照组单一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对比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斑块厚度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抗凝与降血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及分布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以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超声检查。结果 研究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中膜-内膜厚度、粥样斑块形成率(67.9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20.7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可以充分提升诊断精准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颈动脉超声检查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粥样硬化斑块 狭窄程度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4名)和观察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无异(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评分有大幅度上涨。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肝硬化肝性病的患者治疗中应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肝硬化肝性病患者50例,摸球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前者使用普通护理,后者给予强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在肝硬化肝性病的患者治疗中实施强化护理大幅度的提高了症状好转的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可以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 肝硬化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及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IC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7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行Neuroform EZ支架或Solitaire AB支架植入治疗的症状性ICAS患者142例,其中男95例、女47例,年龄(57.7±9.7)岁。按应用支架不同分成Neuroform EZ组(EZ组) 91例及Solitaire AB组(AB组)5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责任血管残余狭窄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EZ组共植入Neuroform EZ支架91枚,AB组共植入Solitaire AB支架51枚,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EZ组手术时间(2.4±0.4)h,AB组手术时间(2.5±0.5)h;颅内责任血管狭窄率EZ组从83.8%±10.1%降为21.5%±12.0%,AB组从85.6%±6.2%降为19.2%±4.6%。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责任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EZ组发生穿支梗死事件3例、颅内出血1例,AB组发生穿支梗死事件2例,两组均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EZ组为4.4%(4/91)、AB组为3.9%(2/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组51例患者(51枚支架)获随访,随访时间6~13(8.27±3.18)个月;AB组28例患者(28枚支架)获随访,随访时间6~14(8.61±4.38)个月。术后3个月mRS评分显示两组患者预后均良好:EZ组mRS评分(1.3±0.4)分,AB组mRS评分(1.4±0.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DSA检查,支架内再狭窄率EZ组15.7(8/51),AB组14.3%(4/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roform EZ支架及Solitaire AB支架是症状性ICA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 Neuroform EZ支架 Solitaire AB支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 ICAS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评定ICASB。应用单变量分析确定不同ICASB评分组间的基线资料,然后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与ICASB的独立相关性,同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水平与ICASB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61例(55.3%),年龄(64.5±8.4)岁;中位血清PCT0.053 μg/L。根据ICASB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155例,53.3%)、1~3分组(95例,32.6%)和>3分组(41例,14.1%)。单变量分析显示,ICASB评分较高组年龄、血清高半胱氨酸和PCT以及糖尿病构成比显著较高,而心房颤动患者的构成比显著较低(P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较高是ICASB评分较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第4四分位数对第1四分位数:优势比2.015,95%置信区间1.052~3.927;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ICASB评分呈正相关(r=0.253,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与ICASB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降钙素原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摘要:目的评估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入选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OSA患者7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AS斑块,分为AS组27例和无AS组44例。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pO2),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组平均SpO2显著低于无AS组[(93.57±5.59)%us(95.58±2.79)%,P=0.048],平均SpOz与CIMT呈负相关(r=-0.361,P=0.002)。AS组与无AS组AH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0.59±11.27)次/hvs(19.92±10.61)次/h,P=0.803]。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OSA严重程度与AS无关。

  • 标签: 无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颈动脉粥样硬化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 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抽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2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其中56例患者无糖尿病为对照组,另外56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其凝血功能变化状态。结果 在R值、 K值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且MA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ngle角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大,数据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其指数变化,可明显反映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降低血糖水平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其结果变化在预测评估CHD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诊治的CHD患者中筛选73例(试验组)与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相应血清指标检测,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的HCY、UA及LDL-C的浓度。结果:CHD对照组血清指标的结果均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接受常规B超检查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病情检查准确性、操作时间、纠纷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病情检查准确性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不仅仅可以缩短检查操作时间,还能够明显提高检查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由额、颞和枕底面共同构成的底,其周边大部托附在颅底之上,而其中央核心区两侧的底围绕中脑周边形成了包含有多个池(群)的较为"空旷"的区域。本文首次将这一"空悬"于底中央的区域,名之为"底中央空间"。文中除大致描述了底中央空间的构成,又基于底中央空间的概念,将进入这一区域的诸多手术入路进行了归纳,详细解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 标签: 脑疾病 脑底 中央空间
  • 简介:摘要由额、颞和枕底面共同构成的底,其周边大部托附在颅底之上,而其中央核心区两侧的底围绕中脑周边形成了包含有多个池(群)的较为"空旷"的区域。本文首次将这一"空悬"于底中央的区域,名之为"底中央空间"。文中除大致描述了底中央空间的构成,又基于底中央空间的概念,将进入这一区域的诸多手术入路进行了归纳,详细解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 标签: 脑疾病 脑底 中央空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古老的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而自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来,主神明之论大行其道。然而,心主神明的理论在领床中依然指导着广大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无不见效。鄙人今不论心为何主神明,兹仅提出一些例证和依据来说明,为何不能主神明。

  • 标签: 神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运动亚型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灌注改变情况及其异同。材料与方法收集震颤型(tremor dominant,TD) PD患者26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difficulty,PIGD) PD患者27例和35名正常对照者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数据,基于MATLAB搭载的SPM1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协方差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观察PD不同运动亚型患者灌注改变及其差异。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别计算TD组、PIGD组差异区相对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与临床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TD组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双侧丘脑、双侧小脑灌注增高;右侧颞极颞中回、右侧颞极颞上回、右侧额中回灌注减低(P<0.05);PIGD组与HC组相比,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壳核、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灌注增高;左侧颞下回、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灌注减低(P<0.05);TD组与PIGD组相比,右侧小脑灌注增高,左侧中央前回灌注减低(P<0.05);TD组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8区rCBF值与TD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7、0.541,P值分别为0.04、0.00);PIGD组左侧颞极颞中回rCBF值与MMSE评分(r=0.411,P=0.04)呈正相关。结论PD不同运动亚型患者的灌注模式不同,震颤型患者的灌注改变主要存在于小脑-丘脑-皮层环路相关区,而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患者则以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相关区为主,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运动亚型特征性的灌注模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静止性震颤 姿势不稳/步态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